格言的20年三维表现经历-08
当时51job已经很流行了,我也投了很多简历,不过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偶尔有个设计公司让去面试,其中一个是在小区里面租的民房,这种小设计公司当时也蛮典型的,一去就给我一套试卷,回答问题,然后还要上机,我当时就走人了。另一家做展示的公司叫司马,算是有点名气的,问我会不会说韩语?还有一家挺大的家装设计公司,让面试者全部一个时间去,搞得自己很吃香,几十人等在那里排队面试。这里我说三家,都是很让我记忆深刻的面试。
第一家,一个香港设计公司,他们租了苏州河边的一个老旧仓库,改成了办公室,一进大门是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给人感觉很特别,办公室分两层,里面的灯光都是很昏暗的,只有每人头顶的一个吊灯刚刚好能照亮办公桌,面试我的就是他们的设计总监,香港人,说着港式普通话,对我的效果图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他不喜欢看那些市面上一直能看到的普通的效果图,他要点艺术感的,有人情味的,带有手绘意味的,问我知不知道什么软件能做出那种感觉来,我说不知道,但可以去查查,并愿意学习。面试过后,他还特意发了我一条短信,告诉了我一个他认为可以做出手绘意味的软件,名字我实在不记得了,现在好像也每人用,只记得第一个字母是P,我当时学习了一阵子,给他发去了我的一个用那个软件做的图,不过也没有下文了。但那家香港设计公司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可惜没记住名字。
第二家是给我打击最大的一家,那是个小型工作室,好像就3个人,看了一下我的作品,从表情看觉得很一般,不过他问了下我的薪资要求,对方是那种底薪+提成的工资结构,我从没接触过这种工资形式,说我要底薪2500+提成。此话一出,边上几个原本在一头忙于工作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回过头来看了我几秒。当然结果是回去等消息吧,几天后我发了一个短信给工作室负责人,说我能不能在你的工作室工作?对方回复了两个字:不能
第三家是个外资设计公司,包达铭,好像是这个名字,外企到底不同,一进门就是现代气息很强烈的接待台设计,接待小姐也很漂亮,很客气的让我坐了,问我,老外直接面试你行不行?我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很快,一个老外和一个中国人走了出来,请我去了一间会议室,老外面试没废话,问了基本个人信息就开始在电脑里看图,我的usb里存了我的各种空间的效果图,他很注重细节,问我有没有某某空间的效果图可以看看,我听懂了那句,就自己上前想从他手里拿过鼠标,点给他看,这个举动让老外抬起手来,佯装打了一下我的手,边上的中国翻译也笑了笑,我这算是没礼貌了。然后老外看完图,和边上几个中国设计师说了几句,我当时心里立刻感受到,做设计会英语,很牛逼哇。这些人怎么学的?后来回忆一下,这个老外设计其实也是在说外语,英语并非他的母语,当年自己还是吃了语言的亏,但凡英语过关,这个活我感觉能拿下的,和我后来面试过的几个悉尼的建筑设计公司比,我应付那次面试真的不叫事,当然这是马后炮了。这这家公司结果也是失败告终。
直到有一次,我妈说你应该从报纸上找找,一般登报纸的公司会比较正规,果然,发现了一家要设计师的传媒公司,地点在静安寺附近,公司位于31楼,高层办公楼啊,这肯定是个靠谱的大公司,于是我写了应聘信,很快得到回复了,说让去面试,很开兴,觉得这次要成功,算是完美结果了。那个公司就是我在国内的最后一家公司:总部位于法国的publicis dialog-阳狮传讯,全球三大传媒集团,我在那里做了2年的资深设计师,也改变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