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题:简历上「轻体力劳动」的经历该怎么说?
最近,「轻体力劳动」这个词讨论的很多。譬如快递员、电子厂工人、外卖员、滴滴专车等。
毕竟,一个人的职场发展很难事事顺遂,为了让自己有收入,很多年轻人也会选择用这种轻体力劳动作为困难时期的过渡。但是,当真正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又开始犯怵——这段「轻体力劳动」会不会使自己面试陷入不利的情况?
可以说,能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可以说已经认识到了职业规划和履历匹配度的重要性了!比起懵懂给自己画大饼的同学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确实,大家的职业规划多半还是要往“高处”走,那么这段体力劳动经历,会不会被“看轻了”?
事实上,「轻体力劳动」并不应该作为一个孤立的工作经历来看待,我们应该尝试将其代入你整个职业生涯中,去像面试官展示——这段体力工作的经验,对我到底带来了哪些帮助。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职业规划路径的问题。试想:
如果你现在应聘的是美团、菜鸟、顺丰的中层岗位且你的能力与岗位匹配,你说你送过两个月的外卖/快递;
如果你应聘的是某工厂管理层且你的能力与岗位匹配,你说你做过半年的三和大神,在十多个厂子里面做过日结;
如果你应聘的是某房企项目经理且能力与岗位匹配,你说你再工地打过半年的灰。
这些会是减分项么?不,这是妥妥的加分项!
这意味着你的人设会更加的丰满立体——我不光会坐办公室纸上谈兵,我真下过一线,我对业务流程的瓶颈和痛点是有一手经验的。
其实,这种问题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视角。
很多人概念里的职业发展,都是下面这种直线型的,从小兵开始一步步往上爬,一直爬到高层。在大部分眼里,只有这样“直线前进”的才叫做“职业发展”。从几何角度来说,确实,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但是,这也意味着,所有人都能想到的这种“看似最方便”的发展方式,竞争也一定会异常激烈!这里的“激烈”,就是面试中人人都用这种方式来找自己的目标,毫无新意和独特性!
我们所习惯的职业发展规划:
那么,如果你的职业发展不是这种看似“顺风顺水”的道路,又会怎么样呢?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惑,例如:
俺是工地上搬砖滴,后来亲戚让俺不要搬砖了,去看大门当保安,你看俺接下来到底该怎么规划职业发展?
这种职业发展的不连贯很多人都有,到底该如何解释?
不同的岗位,职能,公司,行业,都可以给你带来不同的视角。而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消极地先基于其中某一点画出一条线,然后所有不在这条线上面的全部否定。而是要结合我们过去的经历,来规划处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以下说一点个人看法。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说,看似老乡一辈子都是搬砖或者保安的命了,但世事无常,假设公司没有地域户口等歧视的话,我们能够给他设计一种怎么样的职业规划呢?比如说,如果他去当仓库管理员会怎么样?做过保安,所有人员的出入他做登记都有过很丰富的经验,那么货物的进出自然没问题。同时,仓库里总难免要有搬来搬去的工作,这时候,他搬砖的经验就有用武之地了。怎么样?是不是发现他比所有人都适合?将来做物料主管,总监,CP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不可否认,这个案例是理想主义,因为我们都只看到了优点,那就必然也会有缺点!不过不怕,弥补上就是了,这又是和面试官谈自己未来提升学习计划的好机会。
至少,比起你的竞争者来说,当他们都在凭空画大饼的时候,至少你已经连大饼的口感,馅料和蘸酱都一并描述了,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优势了!
对于这种复合型的背景,我们的职业经历和规划其实是下面这种
所以,对于看似职业生涯不连贯的情况,其实没必要觉得它是你的劣势。从中间发掘出你的优势,转化成你的竞争力,进而合理地得出你的职业规划目标,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就如下图一样。既然这几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那我为什么一定要画出一条直线呢?三角形,四边形,甚至其他更好看的图形,不都是挺好的吗?
最后,还是我经常在回答问题时强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独特的优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思考,尽可能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串到一起。能够连起来的点越多,你个人的竞争优势就越是无法复制。
目标只与自己的部分经历相关 目标与全部经历相关
在商学院的面试中,我见过很多同学,谈到自己的目标,要么是CEO,要么是合伙人!问他凭什么?答案大部分都是说自己有能力,有毅力。能谈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而引申到将来自己肯定能获得这种机会的,已经算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规划了。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结合自己过去的经历,谈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再说说公司和行业的机会,那么无疑能够展示出你严谨的思维,以及求实的态度!
更多职业规划问题探讨,可以关注、点赞、收藏张砺锋,一起讨论商学院MBA提前面试申请,职业规划,职场学历提升等话题。
我是张砺锋,更多关于MBA及职场学历提升的文章,关注+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