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经验分享丨二战提升40分,400+稳上岸北理环艺

二战提升40分,400+稳上岸北理环艺
——郭同学经验分享
一战失利后,该如何再次备考?不仅要打起精神、咬牙坚持,也需要深度剖析、认真反思,将一战所有条件充分利用。
在二战旅程中,郭同学复盘一战失败原因,高效投入复习,积极沟通,快速提升自我,终于成功上岸北理。
心之所向,所愿得偿。祝愿郭同学不断奋进,再创辉煌。

一战成绩:376分。
政治61,英语75,理论131,创作108;
二战成绩:407分。
政治63,英语81,理论134,创作129。
基础信息:本科是双非一本,为工科专业,没有手绘相关基础,英语六级是裸考,452分低分飘过。
一战失败原因分析:
目标分数定太低:21届复试线361,当时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认为22届自己考到375+便能上岸,初试结束后给自己估分375,以为自己有希望,结果复试线一出——389,差得远。
对快题太过放松:认为考120分以上不难,对自我水平认知不清晰,快题没有针对各个类型的空间定模板,日常练习不够等。
一战复盘:
失败原因之一是目标分数设定过低。当时21届的复试线361分,不算特别高。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感觉只要考到375分以上就可以上岸。
初试结束后估了估分,375分左右,以为自己有机会。但没想到复试线一出来却是389分,差距很大。
另一个失败原因是对快题太过放松。想的是考个120分应该也不难。结果实际上对自己的实际水平没有清晰的认知。没有定模板,练习也不够充分。
二战改进:
给自己定了一个高要求高水准,定在395分以上了。手绘定了125以上。其他几科的分数也要更高一些。
我大概是6月中旬决定二战的。事情比较多比较复杂,但一直尽量维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


手绘方面不是特别擅长,但是总体提升了20分左右,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快题设计是比较容易拉开分差的专业课,几十分的差距都是有可能的。
提分心得:
1、要靠练习。数量是很重要的,大家在练习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拍照,整理,能直观进行对比。在第二年的时候,前期基本上是一周两张,后面一周一张。
2.找参考。找参考的过程也不能什么图都收。会慢慢形成高分水平的审美,开始了解优秀作品的标准、适合自己的风格。至于找图的类型,实物图和快题效果图都可以,只要合适就行。
3.确定模板。由于考题比较灵活,确定模板要确定多种类型的模板。数量无所谓,但要尽量全面。我一共准备了四套,餐饮空间、办公空间、展厅空间、书吧空间。

我在理论复习方面比较功利,学的内容基本都是历年考题。
北理题型:
简答:《中国建筑史》相关内容,前几年主要考察细节知识点,近年转向理论框架。
著名建筑师相关,一般是在设计史中拥有一定地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建筑师。会考虑到时事的影响。
论述:范围广、类型也多,出题形式比较灵活。对理论基础和知识积累都有一定的要求。
背诵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覆盖得更广一些。
时间规划:
6月前:要把三本建筑史都看完,精读一遍,重点标注理念考题。多做知识积累,为论述题打好基础。
7-9月:根据考题整理框架,适合自己阅读就行。
10-11月:根据资料提纲背书,反复背。要做到所有知识点都能记住。
11月之后:多看论文,积累论文,学习精华,自己练习。考前再系统地过几遍知识点。




两年备考过程中,虽然没有取得很高的分数,但对考研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我建议大家在选择学校时,参考该学校的复试成绩单,这样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的分数给予情况。北像理,政治科目平均分约为60分左右,70多分的考生没几个,而60分以下的考生比较多。了解这个更方便大家合理分配目标分数。
一战备考政治,做模拟题刷题的时候,基本是在35分,最后实际成绩是32分。二战高了不少,平时练习45分左右,其中最高分是49分,但最后实际成绩是38分。大家还是要相信第一直觉,我就把一道多选题改错了。
跟哪个老师学习的话,选自己喜欢的政治考研老师就好。不过因为一般课程都是很系统的,所以要选择性观看,花太多时间的话,后期时间安排不容易协调。

在备考过程中,背单词非常重要,尽早背诵并进行反复复习是必要的。刚开始我看到很多人拿着书背单词,于是我也跟着买了一本,但很快就没用了,有点麻烦。用的是“扇贝单词”,还是比较方便的。
另外,语法也很重要。如果对语法不熟悉,即使认识了所有单词,阅读理解的翻译都可能与原意大相径庭,选择题也容易选错。我选择跟随刘晓艳老师学习语法知识。
关于阅读,我不太建议去看阅读方法论。一战我阅读了很多网上分享的方法论,但效果并不理想。阅读的底层逻辑是单词和语法,花点时间来彻底理解这两个方面,要比看方法论可靠。另外,黄皮书还是很好用的。
在作文方面,还是多准备一些。因为我在考前只准备了两篇作文,结果考试时没涉及到。大作文和小作文都要进行现编,我当时一头埋进去写,结果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小时。这直接导致我在做阅读部分时时间非常紧张,最终完形填空题都没看完就开始填答案,平时能拿9分的题目最后只拿了6分。

在准备复试时,我建议尽早开始,特别是作品集的准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复试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越早开始准备越好,这样可以为后续的英语口语和专业课准备留出充分的时间。
我准备的比较晚,所以就比较慌乱。
今年的复试过程分为两天,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考察的仍然是初试史论学习的内容,只要在复试前认真复习常规答题即可。
面试部分每个人大约有20多分钟的时间,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会根据你的作品集开始提问。
回答完作品集相关问题后,会进行英语口语的自我介绍和问答环节。英语方面,老师问了我基础的研究生规划和家具尺度。放松大胆回答就好了。

我不太擅长做计划,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甚至经常去做其他突发事件。备考的时候还是挺疑惑的,因为和其他同学都不一样,也不是一天能埋头苦学的努力型选手。但是其实不用盲目卷时间,只要努力学习了,该记住的东西全部都记住了就行。世界上有很多种学习方法,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另外,建议大家充分评估自身实力,给自己定好目标,安排好各科的学习时间。既然选择了考研,选择了学校,那就做好一定要上岸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