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nival》(《狂欢节》):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热爱这个残酷的世界

* 剧透注意。仅代表个人观点。夹带私货有。

这是我第二次接触濑户口廉也的作品。和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swan song》相比,这部名为《Carnival》的处女作确实略显稚嫩。
由于这部作品由游戏+小说组成,没有后传小说的游戏只能算个半成品,而我既不会日语也找不到资源,所以就单纯就游戏部分谈谈主观感想吧w

该作的开头,便是一场动人心魄的逃亡之旅,在玩家被紧张的气氛狠狠牵动心脏后,烂户口再借男主角木村学被警察抓捕的缘由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是一场对校园暴力以暴制暴的反击。
逃亡开始后,学首先在祭典之夜找到了对自己施以暴力的元凶之一——志村咏美学姐。此时玩家对她的印象尚且停留在在学校天台上的横行无忌上,谁又能想到她是一个甘愿为非亲生妹妹自我牺牲的好姐姐呢?学轻易利用她的这个弱点,将她带到了附近的理纱家中,并向理纱提出了让她帮忙藏匿学姐的要求。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学校里的人气王、大家眼中的乖乖女,很快便同意了……
只看前期,这似乎只是一个暴力、凌虐与复仇的故事。然而到了后半段,随着学与理纱的过去被缓缓揭开,这个故事,也渲染上了名为悲伤的色彩。
无论是学还是理纱,都曾经在家庭中遭受异常残酷的对待。学每日被歇斯底里的母亲施暴,而理纱则无法反抗父亲的性暴力。无法忍耐的学分裂出了名为武的第二人格以消化痛苦,并在和母亲看烟火之时被武趁虚而入,将她推下了景观台;而理纱尽管看似平安健康地长大,内心却早已残缺不全——她已成为了一具缺乏情感的行尸走肉。
就这样,两颗千疮百孔的心终于相遇,并决定互相依靠,共同背负罪孽活下去。

少年和少女并肩走下了台阶,将整个世界的喧嚣甩在身后。
尽管烂户口大概率不会为笔下的角色安排美好的结局,但我真心地希望,无论面临着怎样未知的未来,至少现在,时间能够永远停驻在这幸福的时刻。
人物塑造是烂户口的专长,和《swan song》一样,本作人物并非泾渭分明的非黑即白,而是亦善亦恶,让人难以用三言两语对其做出简单的评判。个人认为,本作虽然人物塑造不及天鹅之歌,但各个角色仍然个性鲜明,关于人物身世的伏笔设置和回收更是把握得较为恰到好处。

本作的男主角木村学的母亲,在离异后精神濒临崩溃,在自己受到情绪折磨的同时,也把这份痛苦转嫁到尚且年幼的儿子身上,而学只能日日承受被情绪极端不稳定的母亲的施虐与发泄。就算这样,他仍发自内心地喜欢着母亲,因而才会在武杀死母亲后否定武的存在。不仅如此,扭曲的家庭关系,使得他的性格阴郁内向且不合群,更让他就算在学校也遭受着同学们的欺负和白眼。
这样的学,无疑是让人心疼的。正因为在二周目中见到了尽管软弱却不失善良的他,才会让玩家回想起一周目时,对他在一周目中对学姐和女警察施暴的行为大失所望。
不负责任的父亲和歇斯底里的母亲。和木村学有相似经历的人物,在各类作品中并不少见了,我一下子能想到好几个,比如《恐怖残响》中的三岛理沙,《为了N》中的女主角等等。
这或许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社会问题。不说在日本,就连在我身边,都有这样的家庭。而从各类作品中不难看出,日本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似乎更高些。
这显然与社会给予的女性地位有关。倘若母亲没有稳定的工作或工资微薄,平时主要靠父亲支撑起整个家庭,那么一旦离婚且父亲没有给予抚养费,使得母亲失去了依靠,家庭的重担落在单亲妈妈身上,过大的压力会令母亲更容易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而人,总是需要一个发泄口的——
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以痛苦回应痛苦,名为悲剧的锁链环环相扣,任谁都找不到源头。

女主角九条理纱,也同样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故事临近尾声时,理纱扶着志村学姐上楼的时候,志村学姐问她为何明明拥有那么好的条件,却愿意和学一同走上这条再也无法回头的道路。这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因为觉得「学决定的事,总比我的决定要正确一些」而选择「变成什么样都可以」,被亲生父亲猥亵的她,尽管在他人眼中拥有旁人所羡慕的一切,却终究只是一个空壳,始终无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类。

我就像轻飘飘的气体,什么都只是在表面装出来的一副样子。无论是表情、感情还是说出的话,完全都是应场合表现出来的东西,显得脆弱、肤浅,好像伪造品一般,那些真正强烈的感情,在我身上是感觉不到的。
她的胸中仿佛存在一个难以填补的大洞,阴冷的穿堂风穿透而过,使她与世界仿佛隔了一层隔膜,一切都模糊不清。明明似乎什么都拥有,却什么都无法抓住,同样也找不到活着的实感。
没有痛苦,亦没有快乐。少女的心灵所缺失的情感,却怎样也无法补全。
女二号渡会泉,是一个个性独特的女孩子。正如理纱对她的评价那般,她会「思考很多事,尝试很多事,努力去做很多事,对所有事都要弄个明白」。她会在基督徒的聚会上反驳基督教的教义,也会模仿自残的同学在手上留下一道道伤口。尽管性格似乎有些孤僻,渡会泉却和表面开朗活泼,实则残缺不全的理纱完全不同——她有着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在理纱眼中,她是一个各种意义上的「正常人」,并暗暗在心里羡慕她的活力。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却愿意抛下一切和木村学私奔。或许对早就对平稳的日常感到厌烦的她而言,放纵的自由与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才是更为重要的吧。

「在愤怒到想杀死某人的场合,唔,不是这么严重也没关系。即使不这么严重的状况,对于做过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的自己来说,内心会有股抗拒感吧。人拥有良心这种东西,违背良心会觉得痛苦。这你能明白吗?」
「嗯,有一点。」
「你心中所感到的痛苦就是惩罚。你的内心所感受到的痛苦,光靠其他人的惩罚是解脱不了的,只有经过神的爱才能驱除。顺带一提,消除痛苦的具体方法,是神父的责任。」
「所谓的真正的罪,是靠人的力量所无法驱除的东西。」
这段对话,不难让人想到纪伯伦的《先知》:
你们如何惩罚那些沉痛悔恨,所受折磨已超过所犯过错的人?
难道悔恨不正是你们所侍奉的法律实施的公正?
你们无法将悔恨加于无事者身上,也无法使罪人免受悔恨的折磨。
太宰治也曾言,
比起受骗的人,骗子要痛苦几十倍。因为他要掉进地狱。
这个地狱,指的便是自我惩罚的地狱。精神上的负罪感,确实会使人倍受折磨,甚至远胜于在肉体上给予的惩罚。但同时它又是无法度量的。正因如此,才需要道德与法律从外部对负罪之人给予惩罚。
但有的时候,就算本身没有犯错,甚至是没有产生犯错的想法,莫名的负罪感也会使人辗转难眠,尽管痛苦,却只能在遵循它的同时诅咒它,无法从这样的规则中逃脱。
嘛,似乎跑题了。
罪与罚,似乎是一个不再新鲜的主题了。按本作中神父的说法,真正的罪,靠人的力量是无法消除的。但显然泉并不认同他的说法。因为「这个世界并不爱人」,倘若神真的存在,世上便不会有如此多的不公和无法违抗的命运了。说白了,所谓的「神」,只不过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虚无缥缈的精神寄托。拯救人的,无论是神父还是前来赎罪的人,终究也只是人类自身。就算真的得到了神父的爱,不靠自身,那份罪孽也无法消除。
不然的话,就会像理纱那般——她认为自己是无法被拯救之人,深陷在名为「罪孽」的泥沼之中难以脱身。或许正因如此,她才认为罪孽深重的自己不配拥有平稳正常的生活,选择了和学一同踏上逃亡之旅吧。
另外,渡会线中学的一段心理描写让我留意了一下,
自我厌恶?我甚至没有做这些的权利呢。自我厌恶就能获得原谅也太卑鄙了吧。
读到这段文字,不由得心里一动:无论当事人是否意识到,「自我厌恶」似乎总包含着「我已经知道错了所以就请原谅我吧」的意思,那么对于主观上和客观上「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得到赦免」的人或行为而言,这一行为又该如何定义呢?

我觉得无论追溯到哪里,大家都是很痛苦的,也没有解决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恶人的存在吗?
这份辛酸与痛苦的连锁是从古至今,无边无际地延续着吗?
辛酸与痛苦的连锁。
志村和三泽,以及学的母亲显然罪不至死,但武的行为似乎又是出于无奈。
倘若多关注一些案例,便不难发现,大部分罪犯,特别是犯下重罪的罪犯,都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悲惨童年;精神疾病患者将自己的子女作为情绪的发泄口,压抑的家庭环境使得子女同样患上精神疾病……
受了伤的人们,将自己的痛苦施加到他人身上,诸如此类的事例要多少有多少。正如前文所说,无穷无尽的悲剧锁链环环相扣,似乎任谁都找不到源头。
而在本作中,无论是学、理沙,甚至是志村学姐,都有着难以言说的苦衷。大家都被自身的经历束缚着双脚,难以随便踏出一步。

没有惩罚,世界也没有被爱。
每个人要长大,都是很不容易的。人的出生本就不是一张白纸,「器官都长着应有的模式,心灵根本没有从这个模式中获得自由的特权」。
人类远比我们想象中脆弱。就像捏泥塑,要捏出美观完整的形状非常困难,只要手微微一抖,整个泥塑便会变形崩坏。
「明明只是好好地生活着而已,却不知不觉变成了这样。」一步错,步步错。无论是谁,我们好像就只是按照命运安排好的轨迹向前走着而已,等回过神来,却已经早就不成样子了。
而当你自以为脱离了痛苦的深渊、重新迈向新生活之时,却又被命运之手重新拉回泥潭之中——这仿佛是一个循环,无穷无尽。
这个世界上还有值得被谴责的人吗?很多时候,我也怀有同样的疑问。
有时候回过头看,只觉得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理由,想责怪谁,却又觉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只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
无论我去到哪里,遇到怎样的人,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仿佛安排好我就只能是这样的角色。啊,但……即便已经这样想,已经接受这样的安排,但……痛苦就是痛苦,讨厌就是讨厌,这不管遇到怎样的非难和殴打都无法改变。
甚至更多时候,痛苦和非难根本毫无理由。这仿佛一场天灾,只不过因为「你就是你」而已。
然而,尽管有些残酷,但人类的悲欢确实并不相通,自身的痛苦与他人无关,不断向他人转嫁痛苦,只会导致名为悲伤的连锁无穷无尽地延续下去。就算是同样面对辛酸和苦痛,不同的人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人深陷堕落与罪恶的泥潭,有的人却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选择继续热爱这个世界。
正所谓有期望才会有失望,痛苦,也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毕竟——
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正是因为热爱这个残酷的世界。
(写于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