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印度最伟大的思想不是佛教?——印度五千年文明史(3)

2023-04-05 09:58 作者:路过的提婆波罗  | 我要投稿

梵文“Sindhu”意为“月亮”,曾被音译为“申毒”、“辛头”﹑“信度”﹑“身度”﹑“天竺”﹑“贤豆”等,玄奘大师统一了混乱的翻译,统一译为“印度”

分封制的落日余晖


从公元前12世纪帝国建立,到公元前8世纪帝国解体,保拉法帝国维持了4个世纪的稳定统治,分封制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积极作用

但是,帝国解体后的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印度大地上争霸战争不断,保拉法君主的权威荡然无存


到公元前6世纪时,印度大地上已经出现了16个强大的国家,它们被并称为“十六雄国”,印度进入列国时代

“十六雄国”是指:

鸯伽国、摩揭陀国、跋阇国、迦尸国、末罗国、拘萨罗国、支提国、跋蹉国、般阇罗国、阿槃提国、苏罗娑国、摩差国、俱卢国、犍陀罗国、剑洴沙国、阿湿波国

其中,摩揭陀国、跋阁国、拘萨罗国、跋蹉国被并称为“四大强国”

跋阇国和摩罗国是奴隶制共和国,其他雄国是奴隶制王国

阿湿波国是达罗毗荼雄国,其他雄国是印度雅利安雄国

犍陀罗国位于今阿富汗地区,阿湿波国位于南印度,其他雄国位于北印度

此外,当时印度还分布着迦毗罗卫国(释迦国)、蓝摩国等众多小国

印度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列国时代,印度爆发了一场伟大的,对世界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沙门思潮

沙门思潮的新兴派别数量说法不一,不少于60个,可能有几百个,可谓是“百家争鸣”

沙门思潮中,有六位著名思想家被称为“六师”,即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末伽黎·拘舍罗、尼乾陀·若提子、富兰那·迦叶、婆浮陀·伽旃那、散惹耶·毗罗梨子

沙门思潮中,毗诃婆提创立了顺世派,末伽黎·拘舍罗创立了生活派,富兰那·迦叶创立了无作派,婆浮陀·伽旃那创立了七元素派,散惹耶·毗罗梨子创立了不可知论派,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了佛教,伐达摩那(大雄)创立了耆那教


顺世派是沙门思潮中最“逆世”的派别。他们认为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是世界的物质基础,反对有神论;认为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反对形而上学;认为人死后没有灵魂和轮回,灵魂与肉体同在,反对婆罗门教的因果轮回报应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反对包括种姓制度和男尊女卑在内的一切不平等;认为人只有一次生命,反对来世论,反对苦行、禁欲;认为直接的感性认识是可信的,反对间接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传入印度前,顺世派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从列国时代到中世纪,顺世派一直都在底层人民中流传,甚至一度是东方最大的唯物主义派别


生活派认为万物由地、水、火、风、灵魂、虚空、得、失、苦、乐、生、死12个原素构成,原素的结合是自然的、机械的、无关系的结合;认为人必须严格按照戒律生活;认为宿命的锁链早就束缚好了人的一生,人的一切主观能动性都没有任何意义;反对种姓制度

无作派认为世间一切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偶然的,人的道德好坏的形成也是偶然的,坏人不一定有恶报,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反对种姓制度

七元素派认为万物都是由地、水、风、火、苦、乐、生命(灵魂) 7种元素所构成的。它们独立永恒地存在着,不生不灭。众生的身体虽也由这7种要素构成,但它们之间仍有间隙存在,并未形成有机的整体。七元素派否认因果报应,反对种姓制度,认为命运的枷锁决定了人的人生,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击碎命运的枷锁

不可知论派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值得怀疑的;认为说有即有,说无即无;主张积极修行;反对种姓制度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宣扬非暴力、“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将“成佛”作为人生目标,将遵守佛教戒律作为成佛的重要手段。佛教是刹帝利反对婆罗门统治的思想武器

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一个叫“毗迦罗卫国”的奴隶制城邦共和国,其父亲是净饭王输头陀那·乔达摩,是共和国高层推举出来的执政官。因此,一些人认为乔达摩·悉达多是王子

耆那教信徒都是工商业者,主张理性高于宗教,推崇工商业,反对种姓制度、有神论和宿命论,宣扬非暴力、不歧视妇女、“众生平等”和素食主义,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认为世界是永恒的、空间是无限的


沙门思潮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刹帝利阶层的崛起和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做了思想准备

光明与黑暗的时代


列国时代,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铁犁牛耕不断推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私学的盛行打破了婆罗门的教育垄断,土地买卖的萌芽宣告了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黄昏,不断传播的文字书籍摧毁了教士的神圣光环,不断发展的商品经济炸开了氏族奴隶主阶级的黑暗城垒,奴隶制开始走向解体

列国时代,土地私有制已经出现,但私有土地还很少见。一些地主拥有较多私有土地,并使用农民和奴隶耕种

列国时代,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一些国家进行了变法。这一时期,已有一些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赋


列国时代,工商业兴盛起来,出现了60多个新兴城市。这一时期,有八个城市成为八大工商业重镇——摩揭陀国的王舍城、迦尸国的波罗痕斯城、拘萨罗国的舍卫城和瑜陀城、跋阇国的吠舍厘城、鸯伽国的瞻波城、跋蹉国的憍赏弥城、犍陀罗国的呾叉始罗城,铁匠村、陶工村、纺织村等专业性的手工业村已经出现,商业行会和手工业行会也已出现

列国时代,商路不仅向西直达西亚,向东直达东南亚,还向北向南,将整个印度连成整体。繁忙的港口流通着金、银、铜等各种不同名称的货币,被称为“塞蒂 ”(意为“钱业主”)的金融家们富甲一方。大商人们大肆经营高利贷以谋取暴利,经营奴隶买卖以谋取利益,拥护奴隶主政权以换取庇护


列国时代,一些穷人的处境跌落谷底,不仅债务奴隶兴盛,甚至连雅利安达利特都盛行起来

印度奴隶主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奴隶主的财富就是整个民族的财富,奴隶主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奴隶主政权的对外扩张被当作全民族的利益。印度贫民窟最贫困的雅利安达利特,只要一想起大雅利安国的工商业和财富,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列国时代,刹帝利阶层开始崛起,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奴隶主阶级统治开始走向崩溃,种姓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列国时代,民族矛盾缓和,阶级矛盾激化。这一时期,多次出现低种姓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事件。这表明,阶级矛盾已经空前激化

从列国时代到中世纪,印度都有低种姓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事件。有些造反者不屑于与种姓制度同流合污,被婆罗门说成是刹帝利出身(屠龙者没有变恶龙);有些造反者会找婆罗门修家谱,宣称自己是刹帝利出身(屠龙者变恶龙)


摩揭陀国龙种王朝末期,旧贵族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大红莲·难陀(摩诃帕德摩·难陀)发动起义,杀死了龙种王朝末代国王,推翻了龙种王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难陀王朝

大红莲·难陀原本是理发匠,出身于低种姓,其父亲是理发匠,母亲是妓女。不过,婆罗门认为大红莲·难陀的父亲其实是龙种王朝末代君主

难陀王朝末代皇帝达那·难陀统一了恒河流域,使难陀王朝达到了极盛,发展到了帝国规模。难陀王朝本来打算向印度河流域进军,统一北印度,但被亚历山大东征打断。难陀王朝为孔雀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印度民族大融合


列国时代,印度各民族大交融,婆罗多民族孕育其中

古代印度自称“婆罗多人”,现代印度自称“婆罗多国”

“婆罗多族”因以神话人物婆罗多为代表人物而得名。印度神话中的婆罗多是月种王朝布鲁支系的王子,罗摩的异母弟弟,其父为拘萨罗国的贤能国王十车王。婆罗门认为月种王朝和日种王朝都是婆罗多族的后嗣

婆罗多族可能起源于印度雅利安人的婆罗多部落。婆罗多部落可能曾与布鲁等十个部落爆发过一场被称为“十王之战”的战争,并最终与布鲁等部落融合为了俱卢国的前身俱卢部落

现实中的婆罗多是一个存在于二世纪的文艺理艺家,他的作品《乐舞论》(也译为《演剧论》)是印度文艺史上的重要著作


印度神话中的人类起源故事也是孕育婆罗多民族的重要养料

太阳神苏利耶的儿子——人类始姐摩奴在河边洗手的时候,无意间救了一条小鱼,这条鱼便是毗湿奴的第一化身——灵鱼摩蹉。毗湿奴认为摩奴是这个已经腐朽的世界上唯一的正义人,便向他预言了灭世大洪水的到来,让他在洪水到来时把船系在鱼角上,逃到不会被灭世大洪水淹没的喜马拉雅山。摩奴按毗湿奴说的话做了,得以存活

摩奴逃到喜马拉雅山后,向神求子,以便重建人类文明。最终,祭火中走出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这位美丽的女子便是摩奴之女、甘蔗王之姐——伊罗(男子苏底优摩那因为误闯湿婆的森林而被湿婆诅咒转性转世为了女子伊罗)。伊罗嫁给了月神苏摩(树神)之子——水星之神布陀,生下了洪呼王,月神后嗣洪呼王建立了月种王朝

后来,摩奴的鼻孔中又生出了儿子甘蔗王,太阳神后嗣甘蔗王建立了日种王朝


印度最伟大的思想不是佛教?——印度五千年文明史(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