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的大学生在上一种全新的经济课
原创 飞行喵 青年横财发展会
前段时间,小红书用户“小婵姨”发了个帖子吐槽00后女儿的消费观。
“买了很久的鞋子还不时看现在的价格,降价了会心疼得嗷嗷叫,涨价了就扬扬得意,高兴得像刚斗赢的公鸡。”
“买漂亮小公仔不心疼,但出去吃饭买单要搜美团抖音闲鱼领各种券。”
这些行为引起了评论区大量大学生的共鸣,大家纷纷现身说法,“买了一堆零食,但舍不得花两毛钱塑料袋”“演唱会随时愿意花钱去,过期两天的面包舍不得扔”“几十块的奶茶说买就买,十几块的视频会员要四处拼单”……
错位又拧巴的消费模式让人忍不住发出灵魂拷问:所以这代大学生到底是抠门还是大方啊?
不买是不可能的,于是,在有限的生活费和无限的想要买之间,他们找到了一种巧妙平衡:用实用主义的心态,与消费主义达成和解。
既要又要的他们深谙无痛省钱的法则,抠得明明白白,但生活品质不能降。
数据显示,超6成大学生薅过羊毛,75%的大学生会使用比价软件。他们不仅善于寻找吃饭外卖的团购信息,还擅长发现各个平台的商家返利和拼单团购。有人精准总结: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


也有许多大学生一边节流一边开源,时刻琢磨着怎样赚点小钱。从代写稿、做PPT、画画,到帮占座、帮抢饭、帮做笔记,有技能的卖技能,没技能的卖力气,没力气的卖时间,誓将搞钱进行到底。




闲鱼上,每年有93万+的宝贝被大学生蹲守。他们相信只要收藏夹里的商品足够多,等等党很快就会迎来胜利的春天。
陈奕迅:不过我肯等,等一生都等。
他们用精打细算的抠门,过上了向往的品质生活,像那句老话说的: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
如果仔细分析这一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发现他们奇奇怪怪的「抠门」背后,其实暗藏着不少经济学思维。 比如买各类卡券是合理运用价格歧视。
经济学原理中,价格歧视是指卖家在不同买家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卡券就是商家为价格敏感用户留的合法“后门”,就像小时候街上经常发的麦当劳优惠券一样,那些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价格敏感用户往往能享受更低的价格。
蹲打折背后是最大化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指买家对某物品的预期金额和实际支付金额间的差值,只要肯蹲,好价也许会迟到,但一定会降临。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没钱、有闲、爱折腾的一代年轻人,他们不愿意在生活品质上妥协,也不是盲目的消费者。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去钻研,可支配的生活费不多,他们就做攻略,薅羊毛,想着法子赚点小钱。
可见,真刀真枪的生活经验比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受欢迎,他们不想听人生大道理,只想有人告诉他:到底怎么用有限的生活费生活得更爽啊!
这不,现在这门学科就来了。 最近,闲鱼针对有闲没钱的大学生群体开设了一门「闲鱼生活经济学」,传授大学精明生活指南。
左滑看「闲学优秀代表」的生活费指南
课程包括卡券、拼单、以租代买、脑洞变现、蹲好价、打包卖等六个章节,每门课程都有对应的经济学原理和实操演示,手把手帮助大学生把一块钱掰成两块花,实现生活费的最大化。
闲鱼,赞1043 在开学季,闲鱼还携手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共同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将秀场搬进课堂。学生们穿着造型各异的服装,举着代表他们生活方式的身份牌,在秀场上从容地走出了自己的步伐。
闲鱼携手央美学生共同打造开学第一课
从日常吃喝玩乐到毕业打包清仓,从省点钱到搞点钱,闲学优秀代表已经全都帮你总结好了。
其实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无师自通的大学生,他们将小脑袋瓜里的智慧用在闲鱼上,开发出独特的省钱/赚钱路径,“抠”出一片天地,为生活费添砖加瓦。 网友“三鲜包子”从肯德基代下单开始,打开了闲鱼新世界的大门,那之后,他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用闲鱼省钱,餐厅酒店寄快递、衣服手办游戏卡,他在闲鱼上解锁了美团成就,成为同学心目中的薅羊毛能手。
闲鱼用户五星厨师在平台上卖手打文稿服务,千字十块,赚个零花钱,为了提升接单效率的同时不得腱鞘炎,她自学了双拼输入法,现在对打字颇有心得,一分钟能打120个字。 不理解他们的人会说,“时间就是金钱啊,为了省钱不值当的”“大学生干点什么不好,非要当廉价劳动力”,但他们乐在其中,“赚钱嘛,不磕碜”。

设计/视觉: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