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脑电图基础

2022-09-14 16:35 作者:尘忆初  | 我要投稿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

脑电图: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点活动;

是一种反应脑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脑电检测的原理:放置适当的电极,借助电子放大技术,脑补神经元自发性生物电活动放大100万倍,记录下来的脑电活动,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

脑电图电位变化:源于皮质椎体细胞顶树突突触后电位。

脑波背景节奏变化:丘脑、脑干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不是记录某一电位活动,而是来自大脑半球各个部位的电活动。

神经元同步放电,产生强力电流,形成动作电位。

神经元持续放电,产生长期电流,形成脑波背景。

脑波的背景节奏与脑干、网状激活系统、丘脑结果密切相关。

脑电图设备条件:

电源标准:交流点接线满足医用电子仪器要求,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所有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底线。

电屏蔽:有条件的单位可装备电疲敝设施,能够使脑电图描记受到更少的干扰。

闪光刺激设备:脑电图机应包括能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刺激设备。

电极:头皮电极,硬膜下电极,深部电极。

16-19个导程的脑电图机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脑电检测的技术参数:1.电极与头皮之间的电阻 2.脑电图定标 3.灵敏度 4.高频率波 5.低频率波 6.走纸速度 7.描记时间

记录参数(灵敏度、高频率波、走纸速度、导联设计)在记录过程中有变动时,应在改变的当时立即同时注明。最后的定标应为描记结束时的仪器设置。

电极与头皮之间的电阻:电极安装好,测定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规范要求在5千欧以下,通常不超过20千欧。记录出现电极倒置的伪差时,重新检测电极阻抗。

脑电图定标:记录前节结束时都需定标。标准电压应该适合于敏感性水平。全部记录笔尖均应在零位。每只笔的笔尖应排列在同一条线上。

灵敏度:输入电压与基线偏移的比率。常规记录时,脑电图设备各道的灵敏度应该设置于5-10μV/mm范围,常需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国际通用灵敏度为10μV/mm或7μV/mm范围。

高频率波:对于标准描记,国际脑点图及临床电生理学会规定尽量不适用交流滤波,因为可使波形失真。国内受脑电图室设备的限制,可以使用交流滤波,高频滤波不应该低于70Hz。

低频率波:指定标电压振幅的高度从100%下降至37%时需要的时间,低频率波一般设为0.5Hz(相当于时间常数0.3秒)

走纸速度:常规走纸的速度设为3cm/m,1.5cm/s速度用于新生儿记录或多导睡眠描记等特定条件,但不利用波形的分析。

描记时间:常规觉醒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睡眠诱发应延长时间,一般应至少包括睡眠一、二期。

32导 64导


电极帽



电极命名基本原则

头皮电极的代表数码使用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

左半球为奇数,右半球为偶数。

A1和A2代表左右耳垂或乳突(参看电极)

电极位置根据颅骨标志测量后确定,尽可能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正比例,电极的标准位置应适当的分布在头颅的各个部位。

电极名称根据脑解刨部位命名,如额、颞、顶、枕等(常以各部位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学F(forehead)、T(temporal)、P(parietal)、O(occipital)等表示)



安置头皮上的电极成为记录电极或探测电极。

耳极或其他相对零电位的电极,称为参考电极或无关电极。

理论上参考电极为零电位。

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反应记录电极电位的绝对值。

实际身体表面不存在绝对零电位,仅能选择耳垂、笔尖或耳突等,受脑电及其它生物电影响较小的部位,作为参考电极的位置。





脑电图基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