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2年前神剧预言顶流塌房,尺度大到全网想重温

2023-08-18 12:18 作者:Vista看天下  | 我要投稿

大早上起猛了,这两天怎么《重案六组》都突然上热搜了。


看了眼日历,确实是2023年。


最近一个网友的微博扒出《重案六组》之前的剧情,感叹实在是太超前了。
于是评论区网友开始回忆那些当初看不懂的剧情,一致觉得每一个都很炸裂。
顺着评论区的记忆,重看了一遍才后知后觉:原来咱小时候还看过这种上等好剧。


小时候只看到这部剧敢拍,画面血腥真实、情节跌宕起伏,不敢错过一点。

现在再看,发现是拍得更好的是拍出了案件背后的人性和情感的细腻和幽微。
讲真的,每一个没有看过这部剧的朋友我都会替你们感到遗憾的,ok?

01

22年前的预言家身份


没想到22年前的剧现在突然火上热搜,原因竟是精准得预测了娱乐圈的一地鸡毛。


今夕何年,小时候看的剧成真了。


这两天最常被网友提起的一段剧情,可以被概括为“男明星跟女主播私下隐婚,为拴住粉丝假装两人不合”


死者楚文是号称全市第一帅的男明星,私下签了7个共计2000万的合同,还没拍呢就死了。


警察来调查才知道,他最近正准备和台里的女主持人秘密结婚。


全网都知道不合的两个人居然要结婚?况且楚文还声称自己是不婚主义?


好家伙,原来两个人只是表面不和,怕各自粉丝失望,才假装厌恶。



不得不说《重案六组》你是预言家吧。


原来粉丝吵架,正主结婚的明星炒作一直都存在。


反观现在娱乐圈,各种隐婚、骗粉丝、撒谎立单身人设搞粉丝经济的现象屡见不鲜。


也许前脚还说自己单身,后脚就突然被爆出来有个孩子的腥风血雨也不是没有见过。


粉丝还以为你们不熟呢,没想到你们孩子都有了。


果然粉丝才是最傻的。


网友都惊呼:超前,实在太超前了!



而且此剧播出后这么多年,社会上发生的许多多刑事案件竟然都与剧中相差无几。


在犯罪剧情这块,《重案六组》往往是现实性拉满,比如因为不满父母的控制欲,儿子残忍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案中凶手秦一鸣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望子成龙心切。可偏偏秦一鸣不是那块料子,几次落榜,23岁还依然在考大学。


被父母控制到怀疑人生,想出去工作不行,交朋友没有自由,穿衣服也有父母决定,每天下楼他妈都得亲自护送,甚至他鼓起勇气带回家的女朋友都被父母赶走。



无论大事小事,事无巨细,父母控制欲超强,简直恨不得替自己儿子生活。


在这样的压抑下他心理开始变态,杀死了自己的父母,为了摆脱嫌疑跑到自己小姨家,案发后返回现场一顿假哭。



看到这,死去的记忆开始攻击,这不简直就是前些年的震惊全国的吴谢宇弑母案的缩影嘛。


毕竟他们这种压抑的情绪,都不是一时一刻,而是长期积累起来的。


北大才子吴谢宇的父母同样把他的成绩看得很重,他和剧中的秦一鸣一样,信誓旦旦地表明“我也是受害者”:


“我一小就活在父母的控制里,我只是学习机器,从来没有感觉到快乐。”



但总还有那么一些案子,脑洞大到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出来的。


比如两个男人互相杀害对方老婆,又共同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杀妻案。


即使锁定了他们两个人是犯罪嫌疑人,但仍三缄其口,拒不承认。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两个男人一边筹备杀妻,一边假惺惺的演戏,装出一副深爱的模样。


网友立刻警觉:这不就是刑侦版《消失的她》嘛!



小时候还觉得匪夷所思,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拍案叫绝。


本以为这些案件很离谱,但当在真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案件成真时,不得不感叹编剧真是神了。


02

不只是案件,更是人性


虽然全网都夸它剧情炸裂,但重温之后才发现它最牛的不是剧情炸裂,而是把这些炸裂剧情拍的真实、细节,很有说服力。


总是能精准的挖掘到人性和情感的微妙之处,并且精彩的展现出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让观众从“质疑疯子”,直接过渡到“理解疯子”。


像是娱乐圈这个案件,原本以为“男明星生前跟未来老婆装不熟”已经够敢拍了,没想到接下来的剧情更是惊世骇俗。


警方查到杀人的正是身为他未婚妻的女主持,这个男明星同时还跟未婚妻的妹妹有一腿。


而当观众都以为这不过是场俗套情杀时,女主持的一句台词,震撼了所有人:


“我杀了他,是因为不想让他破坏我跟妹妹的关系。”



听到这句话观众的cpu飞速运转,后来才知道,两人虽然同父异母,但父亲重男轻女,两姐妹相依为命。


妹妹把姐姐当作自己的偶像,变成了学人精,甚至择偶也是。


结局意料之外,原因情理之中。


俩人的感情超越了任何的界限,即使是爱情也不可以代替:我虽然爱他,但我更爱你。



有时候,剧中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微妙,甚至比剧情更引人入胜。


有趣的是,也会有一些案件甚至比一些狗血的国产剧更令人震惊,但《重案六组》却总能在震惊中说出背后的所以然。


相较于追求案情的曲折复杂,它更多的是透过案件的层层迷雾去窥探人性的阴暗面。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刘天池演的杀女母亲赵思,常年被网友称为“疯批母亲鼻祖”。


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因为女儿的出生导致赵思心理失衡。


她因为嫉妒开始发疯,为了不让自己两个月大的女儿分享自己老公的爱,喂下安眠药后制造火灾活活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烧死。



女儿被烧死时她甚至还若无其事在楼下打麻将。


事后跟没事儿人一样还要领着老公下馆子,去饭店喝汤。


本以为是个残忍的疯子,《重案六组》却拍出了更细腻的人物刻画,分析人性的丧失和道德的沦丧究竟为何。


原来赵思是个孤儿,父母在地震中死去。


赵思对丈夫的爱已经癫狂,甚至变态,将丈夫视为自己的一切。


绝不允许自己和丈夫之间有任何障碍,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行。



扮演者刘天池老师贡献出了惊人的演技,演得十分逼真,把那股疯劲儿都演的淋漓精致。


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封神之作,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从小怕到大,现在看还是会被吓哭。



如果说纵火杀女案是发疯犯罪学的典范,那互换杀妻可以称得上是戏剧性的代表作,在案件背后窥见的是人性的幽微。


制造这起交换杀妻案的两个凶手分别是霍京生和周延,他们是一起长大的朋友,周延性格懦弱,从小就是服从者和被保护者的身份,对霍京生的话那是言听计从。



整个案件的过程也全听霍京生的摆布,警察都好奇为啥这么听话,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习惯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最信任的人竟也会骗自己,老婆被杀害前居然还被霍京生强暴了。


周延彻底失败,最后翻脸也不是对老婆有最后的温情,而是觉得自己所谓“丈夫的尊严”受到了践踏,这才破了防也破了案。



03

贴近社会,走进社会


这次网友们纷纷夸编剧超前,这看似前卫的剧情,更多的也是对社会的贴近观察。


毕竟剧中案件80%都取材自真实案例,拍案件的同时更是贴近社会热点话题的深层探讨。


像令人震惊的弑父弑母案,背后讨论的是父母极端的控制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
离谱到连下楼都要跟着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孩子全身……


这些看似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的那一些父母,他们也是最容易伤害孩子的父母。
所以说这部剧拍出的不止是一个个猎奇的案件,也让每个看过的人都反思“东亚式父母”付出和控制的一体两面。
相信当时看到娱乐圈案的观众第一眼嗑的是两个姐妹的感情。


但背后是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看到两个弱者的无奈互助。


眼看着两姐妹相依为命,彼此支撑,直到姐姐当了主持人才过上好点的生活。



也会意识到这种重男轻女中国式家庭下的女孩处境,其实也是对亲情本质的思考。

不正常的家庭情感关系,才会带来这对姐妹近乎绝望的彼此依赖。


在情感纠葛之外,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件,也狠狠的戳中无数观众的心。
重婚的父亲,双标对待自己在农村的女儿和在城市的女儿。
农村的女儿成年了还买不起一支口红,城市的女儿未成年喝酒早恋也无所谓。
终于农村的女儿发现了父亲在城里竟然还有一个家庭,找上门,他对城里的老婆谎称自己女儿是新来的保姆。
农村女儿一怒之下把他和城里的老婆都打晕,并放火烧了房子。
交代案情的时候哭着说“他居然说我是保姆”,不禁令人唏嘘。


这种不对等,伤害的不仅是农村女儿对父亲的爱,还包括她的尊严。
在可悲的亲情关系下藏着城乡差异的双重打击,观众们看见犯罪行为的背后看见更多的是心酸和无奈。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而是一直贯穿于国内社会之中的议题。


而这些案件,也不过是真实生活的冰山一角。


站在今天的我们回头再望,会发现《重案六组》永不过时。


虽然客观来讲,这部剧无论是制作还是在探案的过程上确实有些简单和粗糙。


但是剧情,妆造还有演员演技,都一直被大家狂夸真实,这种真实离不开走进社会。


剧组为了还原真实的拍摄效果,会让演员会进入公安系统体验生活,实地跟警察一起办案,见尸体。



不过分强调警察的伟光,塑造的是真实又伟大的刑警形象。
剧中形象不是非黑即白,能在一个个案件和角色中看到人性的共鸣。

《重案六组》这些现在看来“前卫”的剧情,也是因为国产剧里已经太久没有这种关注社会话题、试图从中找出心理诱因和解决途径的努力了。


也正是因为在22年前就能做到如此,才会有这么多网友感叹是难以超越的刑侦之光吧。


不过感叹的同时可能也在惋惜吧,像这种好剧也许只能活在我们的回忆里了。



22年前神剧预言顶流塌房,尺度大到全网想重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