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康刻古文辭類纂後序 【清】康紹鏞.撰

2022-07-26 15:49 作者:舞胎僊館門外灑掃僕  | 我要投稿

余撫東之明年,兒子兆奎師武進李君兆洛申耆來,語次及桐城姚姬傳先生《古文辭類纂》一書在其家。余嘗受學於先生,凡語弟子,未嘗不以此書;非有疾病,未嘗不訂此書。蓋先生之於是亦勤矣!顧未有刻,因發書取其本,校付梓人,序其後曰:


先生博通墳籍,學達古今,尤善文章,然銘之必求其人,言之必附于道,生平未嘗苟作也。以乾隆二十八年入翰林,散館改刑部,歷官郎中,典試山東、湖南。當國家平治之際,而己無言責,於廷臣集議,嘗引大體,無所附麗。于文襄公方招致文學之士,欲得先生出其門,先生不應,謝病歸。歸後數年,客揚州,有少年從問古文法者,於是集次秦、漢以來至方望溪、劉海峯之作,類而論之,總七百篇,七十四卷。


先生之著述多矣,何獨勤勤於是哉?蓋以為古文之衰且七百年,本朝作者以十數,然推方望溪、劉海峯。望溪之言曰:“學行繼程、朱而後,文章介韓、歐之閒。”為得其正。昔之君子,學古先聖王之書,通其指要,致其精粗,本末賅備,然後形而為言。崇之如山,放之如海,渾合元氣,細湊無倫。其於事也,資之無窮,用之不竭,如飲食水火之不可釋者,文之至盛也。次則鏡治亂之體,救當世之急。言出乎己,不必古人之盡同也;量足以立,不必事行之於我也。若夫不徧不該,馳騁事物,縱麗可喜,不失尺寸,則所謂小言者矣。秦、漢、唐、宋,文章閎雋,後世莫及,亦比於其次而已。然猶代不數人,人不數篇,蓋難也如是。以至於今,不知古人之純備,不究修辭之體要,而決裂規矩,沈酣淫詖者,往往而然。後生小子,循而習之,則古文之學,將不可復振已乎!不有開之,孰能起之?開之以言,不若導之以道。導而不然,導而不當,則亦俟焉,以語來者。嗚呼!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必也言有物而行有恒,乃得與于作者之林矣。


先生為先榮祿庚午同年,伯父茂園先生之友,余從宦金陵,侍先生于鍾山講席。先生曰:為學不可以不勤,植品不可以不端。學勤則所得固,品端則行不移,而知致焉,氣充焉。所守於內者如此,其施於外者宜何如哉!是先生之教也。其所著有《惜抱軒詩文集》二十六卷、《九經說》十七卷、《三傳補注》一卷、《惜抱軒筆記》八卷,皆已刻。《古文辭類纂》七十四卷,今之所刻也。


康紹鏞譔。

康刻古文辭類纂後序 【清】康紹鏞.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