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厂废水的特点和常用处理方法
就制药的种类来说,有化学合成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制剂等。在生产的过程中,工艺路线比较长,反应步骤多,产生的废水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毒性等特点。部分的制药废水色度重,有机物、氨氮、无机盐、悬浮物含量高、可降解性差,异味重,毒性大,结构复杂,成分波动大,水量不稳定。制药生产废水主要和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常用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物化、生化及相关方法的组合。

一般情况下,制药废水都要经过预处理的。而预处理阶段,使用比较多的,就是物化处理方法。物化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氨吹脱、电解、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方法。
1.混凝法,是目前制药行业废水处理使用比较多的方法,在废水中添加药剂,比如硫酸铝和聚合硫酸铁等,根据污水的特点添加高效的混凝剂。这个过程,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混凝剂的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混凝剂也在更新换代,从低分子向高分子,从单一成分到复合型发展。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混凝的作用,也要注意并调节混凝的发生条件。
2.气浮法,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类气浮设备,比如充气气浮、溶气气浮、化学气浮和电解气浮等。在田环境研发打造了一款新型全自动溶气气浮机,体积小,溶气量高,效率高,停留时间短。气浮的工作原理,就是让气泡对废水中的悬浮物粘附、包裹、顶托的方式;携带着、卷积着,靠气泡中空气的浮力,向上升去。上升到顶部的时候,靠刮渣系统,将残渣去掉。
3.吸附法,靠吸附剂的作用,将废水中的特定污染物去除。比如活性炭、活性煤、吸附树脂等;靠的就是吸附剂上的不规则的多孔形状,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隔离出来。常用于去除色素,提高BOD5/COD值。
4.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纳滤膜和纤维膜。过滤效果明显,可以回收有用的物质,减少有机物排放。现在使用膜分离技术的也有很多,处理效率高,特别是针对毒性大的制药废水,或需要回收的物质的废水。
5.电解法,这种方法操作是比较简单的,靠电极在废水中反应的原理。电解法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特别是COD、SS等去除率也很高。不过,这种方法效率比较低,能耗高,没有得到大量的普及。

制药废水的处理,使用物化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机物多,结构复杂,采用化学处理法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化学反应的时候,确保不能造成二次污染。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铁碳法、氧化法如芬顿、深度氧化等。
1.铁碳法
在酸性条件下,铁与炭之间形成无数个微电流反应池,有机物在微电流的作用下被还原氧化。铁炭出水再用石灰或石灰乳中和,生成的Fe(OH)2胶体絮状物对有机物具有很强的絮凝吸附能力。以Fe-C作为制药废水的预处理步骤,其出水的可生化性可大大提高。
2.芬顿反应法
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大量去除。芬顿试剂的氧化能力很强,再加上相关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同步推进,可以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它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有机物含量,大大的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充分了解芬顿反应及衍生的技术,在制药废水设计和处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好氧-厌氧等组合方法。
1.好氧生物处理
由于制药废水大多是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时一般需对原液进行稀释,因此动力消耗大,且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很难直接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所以单独使用好氧处理的不多,一般需进行预处理。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气法、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接触氧化法、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法)、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法)等。
2.厌氧生物处理
目前国内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是以厌氧法为主,但经单独的厌氧方法处理后出水COD仍较高,一般需要进行后处理(如好氧生物处理)。目前仍需加强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设计及进行深入的运行条件研究。在处理制药废水中应用较成功的有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复合床(UBF)、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水解法等。
3.厌氧-好氧及其他组合处理工艺
由于单独的好氧处理或厌氧处理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厌氧-好氧、水解酸化-好氧等组合工艺在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耐冲击性、投资成本、处理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于单一处理方法的性能,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