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调机轴重梦-东风7E型内燃机车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货运列车牵引定数也在不断上升。面对这种情况,铁道部于1993年对《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进行了修订,要求"繁忙干线上旅客列车的最高时速140公里,货物列车最高时速90公里","货运电力、内燃机车的最大轴重增加到25吨",1995年12月又发布了《铁路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纲要》,要求在2000年前在京沪、京广、京哈、陇海等主要干线率先开行5000吨级重载货物列车,以提高货运列车牵引重量和速度。为发展重载货运干线机车,中国铁道部于1996年正式立项对25吨轴重的货运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进行研究和试制。
根据铁道部统一要求,株洲电力机车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大同机车厂、北京二七机车厂分别拿出了韶山4C型电力机车、东风8B型内燃机车、韶山7B型电力机车以及东风7E型内燃机车的25吨轴重机车设计方案。这就引出了本集故事的主角-东风7E型内燃机车。
研制
1996年5月,北京二七机车厂与铁道部科技司签订了《25吨轴重调车内燃机车研制合同》开始了25吨轴重的东风7E型内燃机车的研制。

1998年1月,北京二七机车厂通过了东风7E型内燃机车的总体设计。

东风7E型内燃机车采用一台12V240ZJB型柴油机,装车功率1840KW,机车最高运行时速100km/h,轴式Co-Co,轴重25吨,其与东风7型系列其他调车机车最大区别在于,辅助传动系统采用了由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研制的辅助交流传动技术。机车上的辅助装置,包括冷却风扇、空气压缩机、通风机等,全部采用交流电动机驱动,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液力装置和静液压系统,简化了机械结构。

1998年2月,首批两台东风7E型内燃机车(编号0001和0002)在北京二七机车厂下线。
试验
1999年7月,两台东风7E型内燃机车配属郑州铁路局郑州北机务段(郑局郑北)担当郑州北编组站调车任务。

试验结果表明:东风7E型内燃机车性能表现良好,25吨轴重、150吨粘着重量使机车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能牵引5000吨级列车,提高了编组站整列牵出转场速度。
改进
2001年初,北京二七机车厂研制的12V240ZJ6E型柴油机完成了台架试验并安装在东风7E型内燃机车上,使得机车的功率上升到2200KW。

在换装了柴油机后,两台东风7E型内燃机车在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主持下在北京环形铁道和京广线进行了热工试验、冷却能力试验、称重试验、动力学性能试验、制动性能试验。
2001年12月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12V240ZJ6E型柴油机进行了耐久试验。


2002年7月,东风7E型内燃机车通过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此后东风7E型内燃机车先后获得中国北车集团2004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
出师未捷
受制于当时的线路条件以及机车整体性能提高有限,早期试制的4款机车中,除东风8B型内燃机车成功量产外,包括东风7E型内燃机车在内的其余2款25吨轴重机车均仅试制2台而未能投入批量生产。
运用
在这之后,两台东风7E型内燃机车配属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郑局乡段)担当郑州北站调车任务直到今天。




结语
作为中国铁路为数不多的25吨轴重交-直流传动内燃机车,东风7E型内燃机车虽未量产,但其为后来的东风7F、东风7J型内燃机车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完)——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机车概要2008版》
《东风7E型重载调车机车结构性能及工艺特点》
《2200kW东风_(7E)型重载调车机车性能分析》
《中国铁道年鉴: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