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多做事,逆境多读书。浅析经济下行期的潜力行业
风来的时候,要去迎接风,要去拥抱风。毕竟人生实苦,能够遇见顺境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多做事。人顺的时候,一顺百顺。我总是有些宿命论。出身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你一生能够企及的高度。但我也一直认为,正确的方向叠加坚持践行,以足够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功。逆境的时刻,别气馁,找不准方向的迷茫时刻,要多读书。书籍总结前人经验和智慧,能够让有限的生命获得不同个体的人生感悟,多含英咀华,多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行事准则。

尤其是现在正值经济下行期,戾气在抬升。出门在外,注意言行,别一言不合,导致对方突然失控,做出过激的事情,得不偿失。另外,别常怀害人之心,小心被反噬。这是一个让为富不仁之人胆怯的时代,既往的历史经验告诫我们,要想调和矛盾,总有一部分群体是要做出牺牲的。底层已经挖无可挖,稳固的既得利益集团也会按照贴近权利的距离,率先荡涤掉依附在权贵身上的编外人士,先喂一波底层,贡献一批财富再说。我并不仇富,只是既往发展的经验一再如此,这也是人性使然。毕竟刀子砍在自己身上的事,鲜有人做。让不相干的人莫名挨刀子,疼的是别人,安全的是自己,做的人趋之若鹜。

索性这么多年,我始终畅怀善意之心,始终做人还有底线。在我心中,坏和好,我有自己泾渭分明的辨别。很多时候内心升腾起来自己认为的坏,我觉得是驾驭,驾驭人性的自私为我所用,是让对方自己左右手互博。他自己初心如果是坏的,那你利用他的坏心让他得到相应的惩罚,并不意味着你坏,那是他咎由自取。如果欧阳克不是想轻薄黄蓉,也不会被软猬甲损伤,不能怪黄蓉早有坏心思,为何靖哥哥没事,还是欧阳克心思坏。所以,保护自己,利用别人的自私坏心思,是正确而必须做的事情,无需背负道德枷锁。
下行期间,随着房子和车子的双双熄火,首当其中的就是汽车和房子的上下游配套产业,也会迎来一波裁员狂潮。犹如当年看到的反映东北工人大下岗的电影《钢的琴》,当时看的时候毕竟还年轻,也没太多印象,而现在再去看,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时代在逐渐发展,曾经引以为傲的金光闪闪的国企工人身份就此黯淡下来了,往往一座城因为一个工厂 的建立而兴盛,一个工厂也因此养活一座城,这座城的人们也都从事着相近的岗位,养就了一大批依托于国企这个体系的人群,在长年的工作中逐渐与企业融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慢慢也逐渐失去了外出闯荡的勇气,再加上当时舆论上对于该职业身份的推崇,因此,这部分群体也极力维护工厂的正常运行。这是管理人员的最好手段,将其养成废人,对莫测的外界充满恐惧,愿意呆在舒适的温床中,愿意去拼命维护现有的体制。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持续不断资源的输入才能维持庞大机构的运行,而这一点是很难满足的,也是时代不断动乱的一个主因。

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城镇化率最高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人群体,而电影《钢的琴》正是演绎了在东北大失业潮中被打懵了的各色人等的谋生不易。
当赖以生存的温床被破坏,曾经荣耀的身份已不再辉煌,那冒出白烟的大烟囱也日渐凋零,工厂逐渐破败,只能重新踏上波诡云谲的市场上去拼杀。

随着大烟囱的爆破,一个时代宣告终结。依然有不愿适应变化的人固执地停留在原地,希望一切都不曾改变。

而这一组群像,正是代表了在失业大潮中熟练工人不同的谋生方式,旧有的大锅饭式的老工厂的凋零宣告着新兴私营经济的大潮到来,而这也依赖于全球化的扩张,而现在的趋势是重新回归到茹毛饮血的战国时代,各国纷纷扎起自己的篱笆,引导制造业回归,尽最大可能减少失业潮的到来,熬过这一次的经济寒冬。我们都需要聚焦于自己和家人的私利上,而不要去妄谈太多的扩张和投机,真正物价飞涨之时,才是最寒冷的寒冬。
那未来可持续的发展的行业有哪些呢?在发展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些垫脚石的。但是大方向我觉得还是两个,一个是像这种人工智能啊元宇宙啊之类走高端路线的,总很有少部分但是财富最集中的群体始终需要追求精神世界 。另一个方向就是落到实处,切实能给普通大众提供各种需求服务的。,除非哪天爆发大G命重新分配资源,不然自然规律就是阶级固化,世界只需要大部分人在最平凡的岗位做一颗螺丝钉,没有特别强的不可替代的技术,考验的更多是综合能力加运气。所以,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多锻炼自己主业能力,多寻求副业发展机遇。过了35岁,可替代性太强了,疯狂内卷的行业,只能依托既往时代积攒下来的人品、人脉、资源,去做一些合纵连横的事情,少依靠体力、简单脑力活动。健康、美容、养老,依然是我看重的潜力行业,以及情感寄托相关的宠物经济、智能陪伴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