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遗迹的遗址保护更新案例|Needle景观案例分享:第十一期
Vol.11
关于历史遗迹的遗址保护更新案例




永庆坊位于广州恩宁路,曾是中国南部的经济核心区域。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老街与周边现代化的设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广州老街已荣光不在。为了改变旧区破败的现象,改善周边社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永庆坊的改造方案致力于翻新老巷建筑,活化地区资源,有效的利用大规模拆迁产生的废料。该项目采用了“微改造”的方式,在避免驱赶原住民基础上,保留了老巷原有的空间肌理。此次的项目开发,原有住户并不像一般的城中村改造一样拆除回迁,而是有一大半的原住民选择留在老的社区。




本项目将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远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作品展示了景观设计是如何将一个湮没无闻的考古遗址转变为一个能给当地发展带来效益的集教育性、娱乐性、生产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文化游览区。




沙井古墟是深圳现存最大的混合型历史街区,今天,它又混杂了城中村、临时建筑与非正规移民社区,整体风貌呈现出极具特色的新旧杂陈和多元共生状态。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受沙井街道办和华润置地集团委托,策划、设计了一组景观/建筑/室内设计微改造(含新建)项目,同时作为策展人,一并策展了“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现场展”,在真实的街道&村落生活场景之中植入现场展览,同时组织村民和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公共活动,期望借助有创意的设计和展览,发现历史遗存的独特美学价值,创造全新的文化融合场景,激活已经趋于衰败的地方生活社区。




该项目使一系列在文化上相关的景观之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对话”,并为构建连接两大州的公园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案。基于良好的团队协作,该项目将当地的原住民部落、农民、土地所有者、外来居民、经济专家、历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等各方利益相关者汇集起来,旨在为Blood Run(Xe)遗址的未来发展找到一个立足点,最终的文化景观整体规划方案为跨州公园的建立提供了全面详尽的框架,使其能够尊重、保护和强调场地内的独特遗产;提升美洲印地安地区文化遗产、当地历史、近期社区活动以及自然资源的价值;并通过教育、阐释和配套的休闲设施来促进对场地遗产的认知、利用和欣赏。与此同时,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一个致力于实施规划的社区被建立起来,这种新的结构体系将促进社区人员对该项目的长期参与。



2013年至2018年期间,建筑师对位于西班牙的Tárraco古罗马剧场考古遗址进行改造,将其激活为Tarragona(塔拉戈纳)的一处新公共空间。一系列举措目的在于将一个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空地改造为一处新的公共空间。建筑师采用波纹钢筋结构与水平沙地搭建作为座位楼梯等部件的线型结构和主体结构,重塑了古罗马“cavea”(古罗马剧场座位)遗迹的几何形态与尺度特征。建筑师扩大了舞台面积,空间边界开始变得模糊。




该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个世纪以前的建城时期。鉴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区机构发起了概念设计比赛,旨在寻求停车区和考古展示区之间的平衡。获奖作品的解决方案是在城市中建立新的公共区域。该公共区域通过交叠的层次展现从2000年前一直到现在的不同时期。新公共区域是面向大众的博物馆,向市民展示该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新项目与这些历史遗迹建立了丰富的联系。一层的多层次空间形成了会议厅,拱门的空间内是会面厅,同位于下层的还有小型博物馆,用来展示挖掘现场发现的小件历史文物,如陶瓷、硬币等。



泵坑艺术空间位于上海杨树浦路2800号杨树浦电厂遗迹花园内,这里原先是英商投资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是重要工业遗产。泵坑的保护性改造是在充分尊重原始状态的基础上,承认并接受不断叠加的历史过程的结果。通过有限介入和艺术植入,不仅使原本封闭于地下的工业空间重见天日,更使原空间的震撼力被更充分地在改造后的艺术空间中被展现:坑壁、钢楼梯、驻留的艺术品相互并置、彼此对照,新旧交融的场景回应着城市的工业记忆,也激发着无尽的艺术想象力。




大约十年前,设计师Bartosz Haduch偶然遇见了一种美丽的工业废料—具有无数不规则切口的灰色砂岩板,在这里成为纪念公园的主旋律,象征着已经不复存在的犹太教堂的废墟和曾经纵横交错的多元文化社区的生命之路。新项目以多种形式回应了八十年前拆毁的教堂。狭窄的路缘石勾勒出前教堂的轮廓,将公园内的区域与周围茂密的绿植隔开。公园中的主要元素是40块灰色砂岩板马赛克。它们不规则的排列方式呼应了前犹太教堂的遗迹,尤其是教堂地面采用类似的石材制成。独特的石板形成了通往其他元素的路径,这些元素的尺寸、形状和颜色不仅与犹太传统有关,而且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具有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以理解。




南头古城植物楼始建于80年代,具有城中村建筑非常普遍的砖混结构与水刷石外立面,是古城内最为典型的居民楼之一,因其业主种植在露台上的丰富植栽显现出“万楼丛中一方绿”的独特气质。厘米制造希望为植物楼赋予一种全新的开放而清晰的特征。为了重新构建室内外空间的相互延伸及与街巷的互动关系,方案设计摒弃了传统临街铺面平整的形象,采用直径350MM的弧形玻璃连贯地包裹首层空间,以通透性与互动性的界面制造出与周边的戏剧性差异,同时将室内空间与古城街区重新链接起来。我们在改造设计中最具有意义的不单单是保留二层以上的建筑,而是让原业主一直以来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及对花草植物的喜爱可以延续而没有“被”改变,为高密度的城中村贡献了唯一一处空中森林秘境,让它变得弥足珍贵。




基地位于寒冷的中国吉林省桦甸市,渤海大道和遗址之间的距离过近是本次公园规划的核心矛盾。通过一小段新的道路的建立,将南侧村庄与公园之间产生直接连通,增加遗址与南侧新城之间的联系。工厂建成于2009年,2015年倒闭后,荒废至今。本次规划采用部分保留与改造的策略,将厂房改造成遗址博物馆、展览馆、市民文体活动中心和温室花房。并且该城市一年之中降雪长达6个月,改造工厂作为重要的室内活动场所,成为市民进行集体活动的温暖场所。在遗址范围内,出于保护的角度,采用乡土地被种植的分区设计手法,结合微地形的设计,标记遗址的不同组成部分、展示遗址的重要节点。公园内广泛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地被植物和各色中草药,村民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以保证作物的收成,同时为公园提供整洁有序的视觉效果。



MVRDV公布了其设计的IF工厂,这是一座为深圳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和深圳万科改造建设的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办公楼。设计方案并不是对废弃厂房的拆除和重建,而是对其进行可持续性地翻新,将其改造为一个“创意工厂”,办公空间由万科城市研究院自用,以及租赁给其他创意公司。设计以一座公共楼梯为核心,使访客可以看到内部的活动,并通向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共屋顶露台—“ 绿色之家” 。



占地3.7公顷的Hortes de Baix是毗邻巴塞罗那的温泉古镇 Caldes de Montbui 旁一块历史悠久的农业耕作区。作为整个灌溉系统的核心要素,一条以石头砌成、高达3米的灌溉渠连接着城市与延绵的农田,将从温泉中溢出的泉水和落在城区的雨水引向田野。然而,城市的发展让这条曾经无比重要的灌溉渠被一点点掩埋,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Cíclica与CAVAA的方案提出了三个举措:开放私人性质的都市农业鼓励食品上的自给自足,并以此为介质创造全新的公共生活空间;整个设计过程将与农业社团和利益相关者保持紧密的联系,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设计中;推广传统水资源管理作为物质与文化遗产的宝贵意义,让居民认识到其重要性。




Legacy and Community: Juxtaposing Heritage and Invention for Duke University's West Campus
景观设计是统一杜克大学新学生生活区的主要、鲜活的存在。从2007年到2017年,一位景观设计师与8位建筑师合作,将不同的项目节点、实用的基础设施、历史四边形和校园路径转变为一个连贯的区域,并为5个独立的项目带来了一致的设计领导力和环境敏感性。通过对历史织物和设计意图的细致解读,这位景观设计师领导了杜克大学标志性但已耗尽的奥姆斯特德兄弟设计的西侧庭院的更新,整合了当代用途,并推进了一种全面的园艺方法,为下一代人恢复了宽大的树荫和宽阔的草坪。为了将一个临近的、未被充分利用的庭院和繁忙的服务区改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心,景观设计师利用了历史悠久的校园材料和类型,同时推进了以培养社区和学生参与为导向的当代乡土建筑。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些努力已经实现了一个网络化和充满活力的校园区域,在遗留景观和当代用途的并存中为学生生活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大同古长城主要始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历经沧桑,其主体部分保存至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文化遗产不断受到侵蚀和破坏,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停滞,居民贫困。
规划建设了长258km 、面积186km 2的线性遗产廊道,可实现文物保护、生态修复、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项目标,将直接惠及沿线53万人。 .规划充分激发了文化遗产的衍生效益,平衡了保护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可以预见,该区域将因此得到振兴。长城保护与灵活开发。




Barangaroo 是以殖民时期悉尼一位有影响力的土著女性的名字命名,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占地 22 公顷的海滨更新项目。该项目通过将一个混凝土集装箱港口改造成一个拥有超过 75,000 种本地植物的公园,重新创建了“俱乐部海角”岬角。在历史地图和绘画的指导下,岬角的设计包括直接从现场挖掘出来的 10,000 块砂岩块的前滨。步行和自行车道被“1836 墙”隔开,象征着原始的前殖民海岸线。Barangaroo Reserve 是一个“One Planet Living” 项目,为岬角重新使用和回收了现场的所有现有材料。隐藏在新的岬角之下,剖面图是通过砂岩挖掘形成的巨大空隙,用于举办艺术展览、表演或未来的土著文化中心。Barangaroo Reserve 将一大片空旷的混凝土转变为可供陆地和水中人和动物使用的可用空间,标志着工业场地转变为对其更具可持续性的过去进行现代改造。




遗产水槽是通过边缘森林覆盖的山谷和很少使用的草坪精心建造的,将这些区域转变为遗产博物馆和花园的标志性元素。该设计通过对该地区历史悠久的磨坊水槽的重新诠释,探索了美国景观历史与当代设计的交汇点。遗产水槽丰富了游客的多感官体验、花园的收藏品以及博物馆与后代分享美国历史的使命。




解构盐沼是一项将布鲁克林日落公园现有倒塌码头改造成潮间带栖息地和港口生态公共学习实验室的提案。虽然相邻的工业码头已通过城市倡议成功改造为休闲公园空间,但 5 号码头仍然保持原样,形成了一个具有生态和公共价值的“偶然”潮间带栖息地。在社区规划中被指定为未来的公园空间,未建成的提案引发了围绕该场地重建的公众对话,突出了适应和揭示现有事物的价值,而不是将码头完全重建为传统的休闲公园。Bart Chezar 和纽约港学校正在进行的城市鳗草恢复研究支持设计工作,并将该站点定位为未来科学研究和教育规划的场所。900 英尺长的浅坡倒塌码头根据潮汐周期出现和消失,该地点是港口内为数不多的可以看到潮汐变化的景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