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考博参考书真题分数线
法学理论博士点院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初试招生目录
(1)有些院校内部信息,官方是不会公布的,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
(2)不管是博士考试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最好是提前两年就开始准备。
(3)名校博导名额紧张,基本都是1-2个。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1年2年甚至3年。所以有志读博的一定要要做规划。
(4)博士报考,考试成绩的决定性并不是很大,综合实力+院校资源关系,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于考博你需要了解下面内容:
1. 为了保险起见,目标院校一般最多选择三个,太多了你也没精力应对。选择的原则是考试时间不冲突、距离相近、参考书目相似的院校。2. 你是愿意去研究所还是去高校呢?一般来说,研究所的科研氛围较浓厚,但生活有些枯燥;而高校相对活跃,掺杂着科研和教学,氛围稍淡。其实,不管你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关键看你愿不愿意静下心来做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3. 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导师对于你读博期间能否能做出成绩至关重要,好导师让你向往科研,差导师让你厌恶科研,这就是差距。自己寻找导师很盲目,犹如大海捞针。一个捷径:征求你的硕导或身边的导师的意见,让他们帮忙推荐一下。如果你早就有考博意愿,还可以通过参加讲座、学术会议的时候遇到一些导师,比如在会议茶歇的时候可以有礼貌地向他们请教科学问题或者询问考博事宜,借此给导师留下印象。在获得导师允许后可以专门拜访,这都比邮件沟通要高效的多。
教育背景
1.取得硕士学位(报名时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可以报考,但以取得硕士学位为入学条件;同等学力报考者除外)。
2.学科背景及要求:凡报考法学院各专业的考生,需具备下列之一的学科背景:
1)法学(专业代码前四位为 0301)或者法律硕士。
2)不具备法学教育背景的考生应符合以下要求:
法学理论专业应具备社会学、哲学、经济学、逻辑学、语言学其中之一教育背景。
法律史专业应具备史学教育背景。
法与经济学专业应具备经济学、金融学其中之一的教育背景。
军事法学专业应具备军事学教育背景。
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应具备法学教育背景,同时具备法学与行政
管理专业、政治学专业之一交叉教育背景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法律职业伦理专业应具备法学教育背景,同时具备法学与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之一交叉教育背景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学术条件
代表性研究成果表明申请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培养潜质,代表性研究成果
于报名时提交。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申请人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校期间完
成的学术专著、学术论文(含毕业论文)和调研报告等
申请材料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政审表”、“专家推荐信”(通过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打印填写),专家推荐信由推荐专家亲自封入单独信封并在封口处骑缝签字;56
2)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在同一页中;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成绩单(应届生须加盖教务或培养部门公章;往届生可从个人档案中复印,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4)已获硕士学位者,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获得学位者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拟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提交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可以提前毕业的证明;
5)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6)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研究计划应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包括研究主题、已有基础、基本思路、预期目标等),字数不少于5000 字;
7)申请人认为能够代表自身学术能力的代表性中外文专著、论文、调研报告等材料和能够证明自身外语水平的材料;
8)同等学力考生提交 2 篇所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全国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的学术论文。考生除应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交报考学院和专业所要求的其他材料,具体规定详见报考学院制定的实施办法。
1.专业课笔试
专业课笔试为论文写作,学院按照学科命制论文题目(一个),考生应于3月18日20:00至3月20日20:00在博士招生系统(网址:http://zfyz.cupl.edu.cn/)中查看报考专业笔试题目,并于3月20日20:00前在系统中提交一篇个人独立撰写的论文。论文应按照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进行写作,应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部分不少于5000字)、注释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论文提交方式为在博士招生系统专业课笔试板块上传附件(一个),命名方式为“考生编号+姓名+论文题目”,格式为word文档。
综合面试中专家组将对考生专业课笔试论文的写作情况和内容进行考察和提问。我校将对考生专业课笔试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考生专业课笔试论文存在违纪行为的,经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将按照考生道德品质和诚信考核不合格做不予录取处理。
2.综合面试
综合面试将于3月25号-3月28号举行,考生按照报到时抽取的考试顺序号依次进行综合面试。考前,复试小组工作人员将以短信方式通知考生进入考试考场腾讯会议室,请保持手机畅通并随时关注。
综合面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和外语面试。小语种的考生的外语测试由外国语学院统一组织,具体安排见研究生院和外国语学院相关通知。
综合面试时间安排见附件。
请考生务必提前半小时做好准备,测试好设备和网络,收到短信通知后,立即进入腾讯会议室进行考试。
考博相关真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2005-2009年考博真题
2005年
法理学
1.简述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理论与实践(33分)
2.WTO与中国法制调整(33分)
3.论法律的起源(34分)
2006年
法理学
1、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界分(20分)
2、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法学研究的关系(20分)
3、从自由、公正等法的价值视角看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权利冲突(30分)
4、分析这段话:“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