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第一谋士:自比张良,帮助石勒统一北方,算无遗策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动荡的时期,越是能够出现英雄豪杰!在西晋末年,先是爆发了八王之乱,接着又是五胡乱华,导致天下大乱、刀兵四起,北方进入了混乱的十六国时期。此时的北方出现了一位“机不虚发,算无遗策”的顶级谋士,此人的才能甚至可以与张良、陈平相提并论!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被后世誉为“十六国第一谋士”的张宾!根据史书的记载,张宾是赵郡中丘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省内丘县。张宾出身官宦人家,他自幼好学,博览经史,“阔达有大节”。张宾经常对兄弟们说:“我的智谋丝毫不逊色于张良,只是现在没有遇到汉高祖那样的人物。”西晋时期,张宾在中丘王麾下任帐下都督,但他郁郁不得志,于是以患病为由辞去官职。

永嘉之乱爆发后,张宾没有逃往南方,而是静观时局的变化。当时,石勒在刘渊手下为将,奉命出征山东地区。张宾经过仔细地观察后,对家人说道:“吾历观诸将多矣,独胡将军可与共成大事。”于是,张宾“提剑军门,大呼请见”,不过并没有引起石勒的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石勒才发现张宾是个奇才,“引为谋主”。
当时,石勒的力量并不强大,他面对着许多强劲的对手,第一个就是他的同僚王弥!虽然王石勒表面上与王弥关系很好,但实际上“石勒恶弥骁勇,常密为之备”。张宾认为,“王弥是人杰,一定会成为我们的祸害!”于是石勒采纳张宾的策略,先派兵支援王弥,进行拉拢,然后宴请王弥,在酒席上将其杀死。

312年,石勒率军南征,结果在江淮地区遭遇大雨,军中爆发疫情,军队损失惨重,进退不得。石勒连忙召开军事会议,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有人甚至主张向东晋投降。石勒对谋士们的建议都不满意,此时张宾发话了,他首先批评了投降的建议,认为石勒是消灭西晋的主要将领,即使投降也难得善终。
张宾接着指明了石勒的发展方向,“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伐叛怀服,河朔既定,莫有处将军之右者。”最后,张宾还分析了东晋方面的情况,认为他们不会发起追击的,“辎重迳从北道,大军向寿春,辎重既过,大军徐回,何惧进退无地乎。”

听完张宾的话,石勒豁然开朗,加封张宾为右长史、中垒将军,“号曰右侯”。石勒在占领襄国(即邢台)后,遭到了晋朝幽州刺史王浚的挑战。双方张展开了一场激战,石勒听取张宾的建议,击退王浚的军队,之后将其彻底击败。在张宾的辅佐下,石勒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地区。319年,石勒即位,张宾被封为大执法,负责掌管朝政。
石勒对张宾信任有加,“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张宾没有仗势欺人,他还是一位清官,“肃清百僚,屏绝私昵”。三年后,张宾病死。石勒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在为张宾送葬时,石勒对身边人说道:“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石勒与张宾之间的君臣关系,就像后来的苻坚与王猛。
参考资料:1.《晋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