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茧·丝(缘)

2022-06-09 17:36 作者:太阳寒水  | 我要投稿

其实每次高考月,看着高三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于高考的重视,我都会不自主得开始反思,反思这一年的我的教学除了那纸毕业证以外,是否能够对得起这些付出和重视。

几乎所有的大学教师在教资培训时应该都听过这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是现实是,我们大多数只能依照自己所学来延续教育,完成职业下限,至于职业上限究竟到什么程度,则都是在职业过程中才能逐步完成。所以,我也是在这两年才逐渐明白,大学教育从本质上就与基础教育的目的是相反的,所以学生才会用“太像高中”来评价一所不满意的大学,是他们已经隐隐得发现,那些名副其实的好大学都是不像高中的大学。

  1. 跟中不同,大学的培养目标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的,而不同的职业道路却又需要的是不同的品质和能力。比如,攻读研究生,需要专注与持续学习兴趣;创业,需要的是开拓与敏锐;公务员,需要的是自律和情商等等,这些东西不会写在教课书上,也不是在理论教学能够教会的。于是,大学的宿舍、班级活动、社团、学生会等等全部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越早理解这点的大学和大学生越能够明白大学该干什么。

  2. 跟高中不同,大学的知识学来不是用来筛选的而是用来明德和应用的。就跟网上的段子所说的一样,高考确实很可能是一个人知识的巅峰,因为从高考后开始,除了经常用的专业知识,其他的知识就开始由于不太用而逐渐被遗忘;再加大学考试以考查基础,搭建专业课程体系为主,所以都不会是刷题能够完成的,而是以理解应用为主,所以以”及格“为目标对于通过高考的学生来说几乎是毫无挑战的。那么学习的挑战不在考试在哪里呢?在于以已臻巅峰的知识的基础上再次攀登智慧的高峰。大学是大多数人能够免费接触到最广博知识和最多类经历的最佳地点,也是一个人面对社会之前的最佳试错场,在这里的多范围多角度的接触中,真正通过经历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3. 跟高中不同,大学的教师把学生当成“成人”。还是学生,所以需要上课需要进行技能培训;也是成人,所以若非必要和不得已,教师大多不会干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多认为学生是可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任。这也是近几年很多地方大学师生都艰难的原因之一。Z世代的学生变化太大,如果对于教育积淀不深的学校在变革时代总会趋向在保证自己现有管理不受影响的调整,于是多出的管理成本对于本来资源就有所欠缺的学校就更为压力大,而这种压力就会或多或少传导到教师身上,学校、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角色认知出现了矛盾(扯远了)。不过,作为学生,越早认可自己的成人身份,越能够从大学这个多关系的锻炼中获得适宜的认知。

  4. 跟高中不同,大学的自由时间是真的“自由”时间,当然这两年疫情让这点有些打折,但是本质上自由时间还是自由的。基础教育时候的自由时间,其实选择主要为学习科目or不学习科目;可是大学时期的自由时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安排很多事情,就是专业学习,也有学习教材、做实验、调研采风、工作实践、社交交流等诸多方案,所以大学的学习不是学习导向成果,而是通过设定目标,学习然后导向成果后与目标再次进行对标之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进行反馈的过程。这种自由表现在,你投入时间在哪里就会导向什么样的经历。对自己的生命时间负责,学会平衡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找到放松方式的同时自律而坚持,将“学习与成长”内化成自我发展的需求,其实对于大学教育和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以,我的职业困惑之一就在于,显然我明白学校和我自己无法提供满足上述条件的大学教育,而社会变革使得无法完成上述教育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会面对越来越大的差距和沮丧。教育的不断下沉,”无名“的地方院校毕业生会在自己传统的职业选择中面对名校和更高学历的残酷挑战。那么,学校、教师和学生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茧·丝(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