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国封建王权的兴起(上)——前盎撒时代以及盎撒早期

2023-01-31 20:41 作者:Naram-Sin  | 我要投稿

老规矩,先说几个在文章开始前就要说的点 群里有一些朋友一直想讨论关于征服者威廉的一些但本文不会写关于征服者威廉的任何内容,因为我认为许多人对威廉之前英格兰的情况存在误解,甚至认为征服者威廉以诺曼底之公国征服英格兰之王国属于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是军神操作。这些都是较为明显的误区。 1. 我对征服者威廉的军事能力的评价是一个词:拙劣 2. 威廉在军事以外的其他方面能力堪称现象级,甚至超前时代 3. 威廉为了融入被他征服的英格兰,他也做了妥协和改变,但大方向没变 4. 我认为威廉的“征服者”更多象征政治经济上的征服,对英格兰势力的大洗牌 5. 本文结合威廉前一直到埃塞尔雷德二世,威廉后一直到亨利二世来分析

骂1:整个黑斯廷斯中,战术和部署哈罗德都压制了威廉,但架不住威廉爹多,如果阵容互换,哈罗德能把威廉打出翔来。

本篇为我对诺曼征服前英格兰情况的介绍之上期,可能会分2-3期写完威廉前的英格兰,之后再写威廉。

图1:你们的老朋友,“杂种纪尧姆”镇楼 ----------------分割线------------------- 1. 英格兰在威廉前期的一些情况 在几百万年前,不列颠岛是和欧洲大陆连在一起的。目前的考古表明,最晚在80万年前,现今的英格兰地区就有人居住了。而当地最早的可考的文明痕迹可以追溯到20万年前,这批人被称为“斯旺斯孔人”(Swanscombe),虽然他们是直立人到智人的过渡阶段,与今天的人类存在许多不同,但他们确实创造了英格兰最早的文明。 而在西元前一万年左右,英格兰地区也是西欧阿伦斯堡文化的一部分。在西元前4000-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阶段,来自欧陆的喜伯尼亚人和阿尔卑人(陶盆人)从布列塔尼等地进入不列颠。虽然他们有一定的分工,技术和文化水平也远远高于之前存在于那里的人类。但阶级并没有产生。当然,巨石阵就是他们建筑的。

图2:巨石阵,修筑于BC4000-BC2000这一阶段,也就是喜伯尼亚和陶盆人这一阶段,下次谁再给你说英格兰原住民是凯尔特人,你就把这个呼他脸上。 一直到西元前8世纪,凯尔特人才进入不列颠,而“不列颠群岛”这一名字,如今我们多认为是源自于进入那里的一支凯尔特部族——“布立吞人”,在凯尔特人进入英格兰后,当地的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到了西元前2世纪,不列颠南部已经全面进入铁器时代,货币在这一时期已经大量出现。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然而他们的社会还被认为停留在氏族阶段,并没有产生国家。这一阶段血缘还是凯尔特人氏族之间的纽带,而土地财产依然是归氏族公有。

图3:不列颠凯尔特人的村庄,和后面日耳曼式的有区别。 不列颠的凯尔特人在氏族向国家创建上的推进是缓慢的,一直到西元前55年恺撒第一次入侵,这也是如今英格兰地区(当时没有英格兰这个概念)的部族第一次有确切时间的出现在史料记载上。不列颠在这时期早已是非常重要的谷物产地,征服了高卢的恺撒渴望获得谷物和不列颠的珍珠,以及奴隶。在西元前55年和54年两次入侵不列颠,他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推进不深,也没有对不列颠的任何地区形成有力的控制。虽然恺撒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但他的入侵仍然是英格兰历史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英格兰的部族在恺撒退去后越发理解到他们手中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控制贸易和交流的好处。在恺撒到来后,罗马也因此成为今天英格兰的那块土地里所有部族最大的贸易对象。

图4:说实话,大罗的高卢战记到征服日耳曼尼亚是E社历代游戏里我玩的最爽的战役…之后就……

图5:阿格里科拉的征战范围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他已经打穿了苏格兰,到了不列颠最北边。 对于这种好地方,罗马人肯定不会失败一两次就放弃了对它的征服。在西元43年也就是罗马的克劳狄皇帝在位时期,四个罗马军团登陆不列颠,击败了当地很多部族,并且建立了行省,周围部族也纷纷臣服,成为罗马在不列颠的行省以外的附庸。在维斯帕先皇帝在位时期,罗马又征服了2个不列颠部族,将自己控制领域推进到塞文河(大概位于今天英格兰河威尔士的边界)和特伦特河(大概位于今天诺丁汉)一带。西元60年,在著名的布狄卡女王起义失败后,罗马在不列颠的势力再次扩展,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北部都被总督阿格里科拉收入囊中。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罗马在不列颠的势力范围基本沿今天英格兰和苏格兰地界确立下来,138年哈德良长城建立。此后罗马的统治又在这里延续了大约300年。

图6:哈德良长城,长117公里,宽2.4米,高4米,看起来没有4米高可能是因为一部分被掩盖了,有的地方还是草皮修的…

图7: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长城的位置 ----------------分割线------------------- 众所周知,罗马人对英格兰的统治分为军事区和民政区两部分,具体情况这里不再赘述,只简单分辨一下。军事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那里多高原不适宜聚居以及耕作,经常受到边患,罗马在这些地方修筑堡垒,驻扎军队,每一个如今带“切斯特”的英格兰城市(例,主要是罗马的民政区。每个民政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帝国的缩影,里面有一位地方长官,还有往届官员组成的类似元老院的议事机构,而民政区内亦有奴隶制存在,在大庄园内奴隶生产以供给帝国。后来随着帝国危机的加深,内乱爆发,罗马在不列颠的统治也渐渐崩溃。5世纪初,为了争夺权力及帝位,罗马驻不列颠统帅君士坦丁带领军队撤出不列颠。到了407年,最后一支驻军也撤离。在罗马人统治的400多年时间里,不列颠岛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罗马人的管理制度也仅仅是存在于东南地区,也是难以和之前之后衔接的。

图8:罗马军队撤离前不列颠村镇城的分布情况 罗马军队撤离后,留下了政治真空期,凯尔特原住民失去了保护。北部的蛮族皮克特人等开始向南入侵,害怕蛮族的原住民因此邀请欧陆的撒克逊人前往不列颠援助。西元449年,撒克逊领袖亨吉斯特(Hengis)和霍萨(Horsa)兄弟率领部族乘船来到不列颠岛,不久后其他部族也先后来到这里,这标志着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正式开始。

图9,10:我确实意想不到某游戏做了亨吉斯特和霍萨兄弟 ----------------分割线------------------- 但是!就算是没有凯尔特人的邀请,就算没有亨吉斯特,也是会有享吉斯特前往不列颠的,我们常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其实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包含三个部族,分别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萨克森人),朱特人。他们侵入不列颠也是当时背景下蛮族大迁徙的一个部分,非常正常,也不是偶然。在当时的背景下,此三大部族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起初部落的机制是,平时由若干位德高望重者共同行使管理只能,当战争时期则通过抓阄等方式选举出临时的军事首领,当战争结束后又恢复原状。但随着战争时间变长也更加血腥,这一体制遭到了破坏,军事首领任期越来越长。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指出,日耳曼人的林地,草场,猎场名义上全部归氏族公有,但实际上已经在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而氏族的领袖和酋长虽然依然是由大会选举,但权力已经越来越大,并且许多变为终身任职,分配到的土地和战利品也开始失衡,一批较为固定的氏族贵族也就随之诞生。到了匈人入侵的前夕,日耳曼蛮族中已经有比较明显的贵族,战士,农民阶级,这些阶级也给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图11:三支盎撒人进入不列颠的示意图 朱特人从泰晤士河入侵不列颠,撒克逊人从亨伯河入侵,而盎格鲁人则从瓦士河入侵。这种部族战士先行登陆作战,民众成员随后涌入的模式加速了阶级的发展以及国家的产生。在和北部蛮族作战的同时,三支部族也对不列颠岛的凯尔特人举起屠刀,数十年时间内,凯尔特部族多数被屠杀,有的与入侵者融合,还有的躲入了不列颠岛的西部地区苟延残喘。当这一段时期血腥的屠杀过去后,各大部族在军事首领的指挥下定居在了特定的地区,事实上形成了独立的小王国。在之后一百多年的大浪淘沙里,最终有七个王国从英格兰的吃鸡大赛中脱颖而出,分别是: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布里亚和东盎格利亚。撒克逊人的韦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萨塞克斯,朱特人的肯特王国。而6世纪开始到9世纪末阿尔弗雷德大王加冕“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前的这一段时期,被称为“七国时代”(Heptarchy)。

图12:一个简单的七国时代地图 PS:七国时代这个词其实现在外国学术界已经不用了,但在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我继续使用。 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的三种国家形式,我们可以将不列颠这些蛮族国家视为雅典式和日耳曼式的混合体,即是“直接的和主要的从氏族社会内部发展的阶级对立中产生”和“作为征服外国广大领土而直接产生的”的结合。国家的建立,在他们进入不列颠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但无论如何,这些蛮族国王的王权是比较弱小的。虽然国王已经是国家的最高领袖,身份高于贵族和民众,家天下的格局也基本确定。并且还形成了“王之和平”的司法观。但日耳曼军事民主制仍然处处影响并且制约着这些封建王国。贵族组成的“贤人会议”(Witan),是实际上的“闲人会议”,利益冲突严重,经常意见不一而导致决策效率低下,严重束缚国王意志和国家的决策。不过在之后一两百年里,社会不断发展,王权也开始增长,这一现象最终好转。

图13:盎撒战士 ----------------分割线------------------- 而在七国中,先后经历了肯特——诺森布里亚——麦西亚——韦塞克斯的霸权的转移。一开始称霸的是朱特人的肯特王国。西元597年,奥古斯丁奉教宗之命来到不列颠传教。他首先前往的是东南的肯特王国。此时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王后贝尔塔是法兰克基督教国王巴黎的阿里贝尔的女儿。她自然非常支持奥古斯丁的传教活动。而在王后的帮助下,奥古斯丁说服了埃塞尔伯特信仰基督教,并且在坎特伯雷修筑了不列颠第一座教堂,将奥古斯丁安置在那里。601年正式受到教宗册封。奥古斯丁也因此成为第一代坎特伯雷大主教。在肯特王国军事实力和得到教宗支持的加成后,埃塞尔伯特说服埃塞克斯王塞伯特受洗,604年东盎格利亚国王雷德瓦尔德也选择皈依基督教。随后麦西亚和韦塞克斯也改变了给他们的信仰。

图14:埃塞尔伯特雕像,背景就是坎特伯雷大教堂 ----------------分割线------------------- 625年,肯特公主克雯伯格(Cwenburg)远嫁诺森布里亚国王埃德温(Ēadwine),而她的随行队伍里有一位名为保林努斯(Paulinus)的传教士。无巧不成书,许多年前埃德温国王流亡国外时,曾经被保林努斯救过一命,对这一团队的好感自然拉满。于是在第二年他就改信了基督教。到了西元626年,整个盎撒七国,只剩下萨塞克斯还没有改信基督教。一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81年,诺森布里亚的约克主教威尔弗雷德才将基督教传到这片土地,至此,盎撒七国已经全部改信基督教。而在基督教的传播中,还有另一位重要人物。668年,来自希腊的塔苏斯·狄奥多被教宗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他是一个勤快的主教,身体力行,他的足迹遍布全英格兰,到处都留下了他出访和传教的足迹。672年他在赫伯特召开全英格兰宗教大会,制定了统一的英格兰教会管理条例和神职人员生活工作规范。之后狄奥多又根据英格兰各国具体情况,划分了英格兰的各大教区,他也因此被称为“英格兰教会之父”。而狄奥多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无论怎么样,这一时期的英格兰各国居民终于有了统一的信仰,推动了统一国家的形成。 上文提到681年诺森布里亚的约克主教威尔弗雷德将萨塞克斯也纳入基督教的影响范围,而681年,正是英格兰第二代霸主诺森布里亚兴盛的年代。 626年,强大的麦西亚国王彭达(Penda)重新将信仰改回异教,并且大肆扩张。633年他在哈德菲尔切斯战役中击杀了前文提到的诺森布里亚国王埃德温,642年又在马瑟菲尔德战役里击败诺森布里亚王奥斯瓦尔德,此后又吞并东盎格利亚王国,击败并且流放了韦塞克斯国王岑瓦尔。然而,655年彭达在温韦德战役中被奥斯瓦尔德的兄弟奥斯威杀死。麦西亚短暂的辉煌就此终结,随后奥斯威开启了诺森布里亚霸权时期。他数度集军南下,侵略麦西亚。一直到7世纪末。

图15:麦西亚的彭达 而在8世纪,麦西亚再次崛起并且接过了诺森布里亚的霸权。716年艾瑟尔伯特即位,他在位期间重振麦西亚军备,降伏了南部各国。艾瑟尔伯特驾崩后,奥发(Offa)将国家从艾瑟尔伯特后期的混乱中完成拨乱反正, 将麦西亚推向强盛的巅峰,他修筑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分界线奥发大堤,总共称霸英格兰40年。奥发和查理曼互相仰慕,并且还和查理曼讨论子女婚事,但未能成功。796年奥发驾崩后麦西亚势衰, 英格兰正式来到了第四代也是最后一代霸主——韦塞克斯的时代。奥发死后不久,曾经被他击败并且流放的埃格伯特就回到英格兰,并且成为了韦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先后征服肯特,埃塞克斯,萨塞克斯。打垮了麦西亚并且迫使其臣服,同年诺森布里亚也投降, 埃格伯特得以称霸全英格兰。 但埃格伯特的统治并不稳固,内乱不断,货币贬值。被他打败的各国国王也在谋回王位,仅仅一年后麦西亚就成功复国,埃格伯特无法再次击败他的敌人。不久后在法兰克的压力下他又放弃了对诺森布里亚的控制。836年埃格伯特又被维京人击败,被迫大量赔款,严重削弱了韦塞克斯的经济实力。在839年他去世时,曾经的征服伟业成果已经仅限于英格兰南部。及至埃格伯特之子埃塞尔伍尔夫即位时,韦塞克斯的国家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骂2:就在这个站,一个营销号把埃格伯特吹成英格兰的千古一帝,把他的某个孙子黑出翔了,其实埃格伯特的统治根本不稳固,不仅不配给他那个孙子提鞋,连我作为赵政黑都忍不住说一句人家赵政起码生前没出大乱子,你埃格伯特还没死就裂了,怎么解释?

----------------分割线------------------- 在七国残酷的竞争与攻伐中,加上基督教的传播,英格兰各国开始了封建化进程。日耳曼军事民主制的影响消退,封建王权开始出现。在征战中,有功的一批军人可能因此得到奖赏的土地,甚至成为国王的亲兵。他们也因此成为早期的服役贵族(gesith)或称为格赛特,这些服役贵族在封建化的继续推动中成为了早期的封建贵族——塞恩(thegn),他们从国王处获得土地,承担建设,服役,履行政令等义务。而修道院势力,主教也在这一时期获得大量地产,也成为事实上的封建贵族。教俗贵族不断兼并,压迫的加重,加上七国间不断地战乱。许多公社的自由农民破产了,被迫依附于这些贵族,成为农奴。而国王也掌握了更多的权力,国王从土地中获取大量收入,并且可以向全国课税。宗教会议也开始由国王主持,然而王权的成长并不意味着英格兰有了成熟的王国政治制度,军事民主制的遗风依然在王国的许多地方遗留。R·A·布朗就曾经指出过,“在1066诺曼征服前,英格兰没有事实上的封建制度。”王国决策依然需要在御前会议上获得贵族赞成方可实行,文书也需要与会贵族签署证明。就这样,早期的盎撒各国一直在缓慢的发展着封建化,但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于欧陆国家,一直到搅动不列颠的维京人到来,而在维京人于不列颠的进攻狂潮到达顶点,任何人都认为英格兰将成为北欧人的属地之时,他们最强大的对手,一位年仅20岁的小伙子已经悄然出现并且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日后他将成为一个改变英格兰命运的男人。

他是谁?

(本期结束) 敬请期待下一期:英国封建王权的兴起(中) References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盎格鲁-撒克逊法典》 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F·W·梅特兰《英格兰宪政史》 约翰·坎农,拉尔夫·格里菲斯《不列颠王朝史》 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R·A·布朗《英国封建制度的起源》 H·R·洛因《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国政府》 附:“王之和平”的解释

引用自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

国王的和平观念。国王的和平虽和自由人的 和平(mund)同源,但它渐具有公法意义, 即国王应在其辖境内保持和 平,防止强暴。于是逐渐产生了犯罪的观念, 即如伤害别人不仅对受害 人造成损失,而且破坏了国王的和平, 所以这种犯罪者除对当事人赔偿 损失外,还须对国王付罚金。重大犯罪如杀人、纵火、抢劫等则处死刑 (吊死或杀头)。 如男奴犯偷窃则用石头砸死, 女奴则烧死。其他的伤 害罪则付赔偿。如打掉人的一只耳朵,付 30 先令;打掉人家一只眼睛, 付 66 先令 6 便士; 如果眼睛还留着, 则付 2/ 3 之值; 砍掉人家的鼻子, 付 60 先令等。①监禁很少有, 因为根本没有监狱。 当时还不区别过失 犯罪或故意犯罪。如有人立刀于地,别人撞上因而致伤或致死, 则刀的 主人亦须负责。自己的马借给别人,别人从马上跌伤, 则马的主人亦负 赔偿之责。

英国封建王权的兴起(上)——前盎撒时代以及盎撒早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