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民花十几万供孩子上了一个三本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没有弄清楚一件事,供孩子读三本不是为了博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上限,而只是为了保证他的下限,这也是我父亲当时对我说的原话。 很多人瞧不起三本毕业几千块的工资,但实际上对农民家庭出身、没钱没背景没学历的孩子来说,有个几千块、能双休、能坐办公室的体面工作,已经是相当奢侈了。 大部分高中学历,农民家庭出身,家里又没什么关系可托的孩子是什么状态呢? 以我老家村里的小伙伴举例,一部分风吹日晒做点体力活,赚三四千的基本工资,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工作环境。 一部分进厂三班倒做衣服,没日没夜挣计件工资,旺季的时候每天干满十多个小时能有个一万来块,淡季撑死了三四千。 双休不存在的,住条件很差的宿舍,没社保,更不知公积金为何物,但双方小家庭攒攒钱能勉强县城博套房子,这类已经算很好了。 最后一部分干脆直接做起了啃老族,游手好闲整天在村里闲逛,家里也就当多一副碗筷。 当然也有那种人中龙凤,没学历完全靠自己也能闯出一片天,但你可以数数自己周围这种人能有几个,起码我没遇见过。 而三本学历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三本跟大专最大的区别在于,三本再差也是本科,大专再好也是专科。 大家可以下个boss直聘,随便划拉一下大城市正规公司办公室岗位的招聘要求,基本清一色都要求本科学历。 而且真正步入职场后你还会发现,除了985和211外,其他学校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二本也好三本也罢,甚至一些叫不上名的普通一本,它们都被称为“双非”。 因此很多一线互联网大厂也不乏二本三本学历出身的人,刚毕业时的他们当然进不去,但在小公司熬几年资历,做出点成绩后再进大厂概率就高很多了,我身边实例就不少。 这类人一年拿个二三十万并不算夸张,再加上双边公积金,即便北上广深买不起房,攒个几年在自家省会城市付个首付问题并不太大。 当然你会说互联网行业只是正好赶上风口,但如果连本科学历都没有,后面即便再有这样或那样的风口,你也一样抓不住。 其次,本科学历还意味着即便最后混不下去,也可以尝试考公或者事业单位。能不能上岸是一回事,但起码未来又多加了一种可能性。 很典型的就是我一个大学同学,三本考公,当年笔试成绩全省前几名,现在成功上岸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 另外我毕业那会儿有个读大专的同学,他不算是农村家庭,父母是县里的银行职工,那时候银行可以父退子继,但要求本科学历,最后就这么因为学历卡死了。 所以最后再说一遍,三本并不能保证你的上限能高到哪去,但只要你本人够努力肯钻研,不眼高手低,起码下限能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这才是父母真正看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