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阿里河
我的家乡阿里河
新华书店
70年代报纸、广播、电影院是主要的文化传媒。但是还有一个文化场所,很受人们的崇爱,那就是巜新华书店》。
家乡的《新华书店》,是我的第二学堂。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永不退去的光环!
现在的阿里河《新华书店》就原书店的旧址。
那个年代,很多电影、歌曲、小说、戏曲、诗歌等。还是大毒草,封资修。知识文化园圃,满目疮痍,一片荒漠。
《新华书店》的书典并不丰富,但对于求知的青少年,那就是书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到了这里。
《渔岛怒潮》、《中草药鉴别手册》,《中医概论》,《中医验方汇选》,《白宫岁月》、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等等买到了许许多多的书。
梁斌的《红旗谱》一书,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老驴头杀猪这一情节。偷偷摸摸地杀。结果猪从窗户逃跑了!大贵找猪…
《新华 书店》成了一块绿洲。吸引着荒漠中的人们。
有时不到“开门”时间,人们就己等在门外, 看着有什么新书,还要打探内部消息。尤其是小说,刚出版上市的,去晚了就没有了。
一书难求!
《红旗谱》一书,就是不辞辛苦,天天朝拜才得已面见的。
它的北侧有一幢独立的阅览室。夜晚这里灯火通明,人们安静地读书、笔记。凭借书证还可以借几本带回家里阅读。
每当来到这里,都被这浓浓的学习氛围所感动,仿佛自已,己是满腹经纶的学者。
《新华书店》如同阿拉丁神灯,让我获得了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慢慢的,有形的《新华书店》,演变为无形的了。开始了互通有无的借书。
不管是“毒草”;还是“封资修”一概来者不拒。《聊斋》、四大名著、《星火燎原》厚厚的四本,苏联的巜铁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西厢记》等。
尤其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厚厚的一大本“信纸”,用复写纸写出来的,(是多层的),字迹浅浅的遼草。主人公:苏冠兰、丁洁琼。讲述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放学借的,第天上学就得还,抢手啊!真是爱不释手,通宵达旦。
十年学堂无一声,
字里行间走文曲。
现代各种传媒五花八门。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图文并茂,声色并茂。包罗万象。
《新华书店》已不再辉煌,
但他的光环一直照耀着我!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 窗昏哓送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