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实论矛盾之种种(二)

唯实论的基本:柏拉图公式(矛盾之源)
“当一些对象,从a到n,具有相同属性,对像F和关系R都存在,并且每个a到n的对象同F有关系R,当a到n的对象具有相同属性,正由于同F有关系R”
矛盾一
是否可以存在一个形式H意思为“不能例证自身的”。
问这个形式能例证自身吗?
如果不能:H不能例证H→H例证了H
如果能:H能例证H→H没有例证H
要对柏拉图公式做出一些限制。
矛盾二
例证公式是:当“a是F的”时候需要解释成“a例证F-ness"
”a例证F-ness"的意思就是“a是例证F-ness的
需要“a例证例证F-ness-ness“
。。。。。
矛盾三
当某个个别a是F的
那么个别和一般F-ness的存在是必须的
此外还需要”a例证F-ness“这个关系
唯实论认为,关系本身就是一般,并且,仅当一对事物由于处于某个关系才例证此关系,只有这样,这对事物才能在互相间建立该关系
这样将导致如果我们想要a是F的,我们必需一个新的高层次的例证关系
例证二号来保证a和F-ness建立这种例证关系
因为例证二号也是关系,所以需要例证三号
这样的例证上升层次是无止境的
对于前两个倒退唯实论的解释:

总之唯实论者认为,他们的公式完全的解释了任何一种属性相同的实例,所谓的倒退根本没有给这种声称造成问题。并且对于第二种倒退唯名论同样具有
对于任何一个主谓语句,它的形式是”a是F的“
它会确定一个条件C,仅当C被满足,原句才是真的
这样就有了一个新的主谓语句
他们认为这种倒退不是恶性的,即使倒退是存在的,也没有必要限制唯实论解释谓语的运用范围。
对于第三种倒退
唯实论要认真许多(原因不明,历史上第三种倒退影响确实很大),唯实论者选择在这种倒退开始前就阻止它。给出的说明是:例证不是一种关系,例证是一种无中介的联系者。可把例证看作一种”接头“或者一种”黏着剂“,例证这个概念所提供的连结性具备非关系的本性。该限制的副作用就是有理由否认柏拉图公式了。
唯实论的归结问题
考察谓语”单身汉“,我们现在还有其他谓语”男性的“,“一个人的”,“未婚的”。那么我们还需要“单身汉”这种性质吗?
唯实论者认为要区分“可被定义的”和不可被定义的“的谓语
这种观点是有些谓语不可被其他的谓语所定义,这些原始谓语的意义自由的直接同一般相连。所以其他的谓语则有这些与那是谓语来定义
问题是这种区分是随意的。在不同的语言体系哪些是基本哪些是被组成的是不同的。
有人从感觉的基本出发,有人从物理的基本出发
从经验角度主义的角度出发,基本的或者原始的谓语表达了认识论的基本特质。所以颜色,声音,气味,简单形状等他们被作为原始的特征。
但是只用感觉性质无法分析大量谓语,如科学的理论和道德的谓语
且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证表名了这种区分的困难
物理主义的唯实论者认为那些用经验主义来解决问题的人的错误在于把本体论有关的的谓语等同于存粹的感性谓语或者观察性的谓语,第二点是他们错误的主张,解释本体论意义的谓语和其他的谓语之间的关系是定义关系或者翻译关系。
他们认为哪些一般是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经验的问题,它应该由科学探讨来解决。但是我们如何处理那些物理学内不起作用的谓语呢?
两种观点,不太激进的和消除主义
温和派认为虽然不属于物理学的一般也许不能归结于或者被分析为属于物理学的一般,但后者固定前者
非物理的一般寄生在物理的一般之上
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本体的基础
消除主义认为,如果物理的一般不能容纳某些谓语和抽象词,他们就拒绝给予这些词以本体论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