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家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十载之路,企业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23-03-27 10:34 作者:卷卷的逻辑世界  | 我要投稿

胸怀天下 | 命运与共

大道同行 | 笃行不怠

十年来,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其感召力和影响力愈加凸显,全人类将一同谱写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世界正在面临着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安全治理等一系列的挑战,国家面临着国际形势严峻的挑战,企业面临着市场和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国民也在各种挑战之下承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业,也关乎每一个企业和员工、关系到我们每一位公民…

在这样的形势下,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企业未来的形态和经营之道会向着“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进。正所谓“国之所志、企之所向、民之所能”,你所在的企业能否跟得上国家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企业如何能够实现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01 何为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早在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命运共同体—未来企业形态与经营之道》一书。作者蔡余杰在书中提到了习总书记一直在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将成为企业未来形态与经营之道,也会是企业一以贯之的经营哲学。践行命运共同体的企业将极大可能的突破当下面临的管理困境,在时代的脉搏中开创全新的格局。

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蕴育着丰富的内涵,它能够站在高处思考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部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链接关系。从内外部的视角,创建以人才发展为核心竞争力、以业务能力为最强战斗力、以产业创新为经营发展源动力、以生态建设为兴企永动力的宏伟蓝图。

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应持续规划和提升的是对外如何构建企业生态、对内如何修炼企业内功的能力。

02 向外看,何为企业生态?

基于企业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我们应勾勒出一幅“产业集群、产业上下游以及产业跨界”的地图,再以全球板块为基础,进一步规划国内与海外市场领域深耕的蓝图,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建立起稳固的商业生态系统,形成所谓的“经济共同体”。这个生态能够运行的前提是企业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国家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让无数个企业生态得以发展。变局之下,唯有抱团取暖,方可抵御寒冬。

那么,如何才能构建更稳固的生态系统呢?

1.勾勒企业产业地图

产业集群,指的是直接从事某一特定产业的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对其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的各种主体单位,如政府、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客户和行会等等。产业间的合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产业革新和发展,吸收和借鉴同业经验,与同业从竞争关系转为协作共赢关系。比如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同业业务,十年的同业资产端转型过程中,同业业务已经从解决资金短缺的单一功能转为同业客户经营的利润导向模式。

产业上下游,指的是产业链中产品、价值和知识的再造过程,是产业链的纵向整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等。比如在长三角地区组建全产业链联盟,推动制造业上游延伸到研发、定品、转化等环节,下游延伸到数字服务、智慧城市等现代服务。

产业跨界,指的是各独立的行业主体之间不断渗透和融合,创造出新兴的经济发展元素。比如3月23日甘肃举行的中医药产业国际招商洽谈会,将“中医药+”跨界融合服务作为主题,实现其与医学文化知识科普、健康旅游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融合,这一举动引来全世界各地人士的关注。

2.规划企业市场蓝图

国内区域市场,指的是打破地域的限制,推进跨区域产业创新合作。2022年,工信部对于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批示,鼓励东部地区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可通过托管、共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孵化等形式实现。

国际海外市场,无论是十年前的“一带一路”还是今年的两会,出海经营都是重要的国家经济导向,涉及跨境人民币、跨境电商、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跨境供应链等方面,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出海经营,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综上所述,横纵内外立体式的分析和考量,能够帮助企业打造自身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研究阿里、腾讯的生态系统,会发现他们已经深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打造出来的生态帝国能够让时间与空间交织网罗,极强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坚不可摧。希望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能据此思考和发力,打造自己的帝国。

03 内看,何为企业内功?

如果说企业生态建设有法可依,那么企业内功的修炼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它关乎企业家之脑力、企业文化价值观之灵魂、公司架构与治理之体魄、运营模式之脊梁、员工发展之决心、考核激励之血液等等方面。

企业家之脑力,面对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能够时刻保持清醒而敏锐的头脑,精准捕捉市场机遇,保持发展定力,不断自我提升。企业一把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外不乏知名的企业家,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的格局和视野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企业文化价值观之灵魂,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生命力。说到文化,我们或许会认为虚无缥缈,或许觉得文化便是墙上的几行字,但真正的文化却应该说是一个企业的品格,企业发展、体系建设、制度完善等都应该以文化为内核,比如像华为一直在践行“不让奋斗者吃亏”的理念。

公司架构与治理之体魄,包括但不限于清晰的产权结构、正确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授权管控机制、完善的干部选拔机制等等内容,这些都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提前条件。

运营模式之脊梁,在上一期文章和视频中我们提到了HR的运营模式,无外乎是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对于企业管理价值链来说,各个职能的运营模式关乎其能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故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

员工发展之决心,企业建立命运共同体的首要就是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员工既能为企业发展而奋斗又能分享企业成功的胜利果实,把企业核心的资源向着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倾斜,鼓励人才向一线流动,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

考核激励之血液,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一脉相承。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应该合理规划薪酬和绩效机制,集团的业绩与各事业部、子公司联动,各机构/部门的业绩与员工联动,薪酬激励也是从上而下层层联动,鼓励多劳多得。同时,需要考虑中长期激励带来的长远影响,我们可以学习华为的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沧海共济。

……

综上所述,企业内功的修炼,长久而持续,一不小心便容易走火入魔。我们应该把生意思维放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看,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思想和实践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仅关注当下而是更要长远谋之,愿意并舍得对未来发展进行长期投入,对人才、技术、商誉、管理等软实力的持续投入。

04 总结与归纳:内外兼修,持续深耕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居安思危是国家和人民被赋予的民族使命,持续推动和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企业,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营企业、无论巨型大型还是中小型企业,我们都应该内外兼修,规划企业的生态并持续修炼企业的内功。

愿海内和平、国家繁荣、民族富强、企业兴旺,风雨来袭,无坚不摧。


关于作者:近15年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拥有大型国企央企和领先私企的咨询经历,热爱思考热点话题与管理之间的连结关系,期待与同志人士探索未来趋势变化。

若您有感兴趣的话题,盼评论区留言探讨!

若本文对您有一点点的启发,望点赞关注!

卷卷的逻辑世界的头条主页 - 今日头条(www.toutiao.com)


国家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十载之路,企业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