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哲学的总体构想)2

2021-02-03 23:22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2,人类学视角

      上篇讲到了康德哲学的总体构想中的批判哲学构想,这一篇讲一下康德哲学中的人类学视角。在这方面,卢梭对康德的影响很大,一开始康德曾认为自己生性就是个探求者,渴望知识,不断前进,这才是使生命有尊严的原因,所以他轻视无知的群众。卢梭纠正了他,使康德学会了尊重人,认为自己远不如劳动者之有用,除非他的哲学能够一切人恢复他作为人的共同权利。这个转机使得康德走上了一条人类学的道路。所以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康德的哲学,批判哲学的角度和人类学的角度。

         休谟也有关于人类学的著作《人性论》,在书中探讨了人的知、情、意三个能力,但是康德认为休谟的考察不是哲学上的,而是心理学上的考察,所以他在晚年写过的最后一本书就是《实用人类学》,当然你要想“实用人类学”既然是实用方面的,具体指导人们生活的,那又怎么算是哲学上的考察呢?所以康德的三大批判就为《实用人类学》的先天原则进行了考察,再结合《实用人类学》,就形成了哲学上的对人类学的考察,所以我们可以把康德的三大批判看做是除了批判哲学外的另一种视角,人类学的一部分。《纯粹理性批判》考察的是知识领域;《实践理性批判》考察的是人的意志和道德;《判断力批判》考察的是人的情感。分别对应了知、情、意三个部分,当然这种说法康德并没有提出来,但是我们是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的,这三本书也是在探讨三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那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一个问题“人是什么?”,这其实也很好的照应了康德哲学的人类学视角。

        所以我们在理解康德哲学的时候,有两个角度,批判哲学和人类学。康德哲学的三大问题,我能够知道什么?这是认识论的问题,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解决了;我应该做什么?这是道德的问题,在《实践理性批判》解决了;那第三个批判《判断力批判》是不是对应着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呢?这倒不是,因为这本身不构成一个形而上学问题。《纯粹理性批判》是为了重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是为了重建道德形而上学,所以康德为了重建形而上学是从这两方面入手的,这也就是康德的名言“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那第三本书《判断力批判》又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其实《判断力批判》是在两大批判早已写完之后才开始着笔的,《判断力批判》只是起到了一个沟通两大批判的桥梁,所以第三批判没有自己的形而上学,它只是在中间起到了一种调和的作用,那“我可以希望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这其实主要是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解决的,当然在两大批判中最后都有谈到宗教,“我可以希望什么?”是前两个问题的综合,既有认识论,又有道德沦,所以康德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在宗教里解决的,它本身不构成形而上学,而是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中都有它的份额,所以这就解决了他的第三个问题。至于《判断力批判》只是个桥梁。这就是康德哲学的人类学角度,总体是一种先验的人类学,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哲学的总体构想)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