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经历,可以同时适配金融学和管理学的申请?
01
学生需求
商科申请中,很多同学出于对成功率的考量,经常会选择高低搭配的申请策略,也就是在冲刺院校中选择相对竞争较小,或者招生较多,把握稍大的专业,而在主申和保底院校中,选择自己最心仪的,即使是竞争激烈的专业。
H同学也是如此考量,所以最终确定下金融学搭配管理学组合申请的方案。作为本科就是修读金融学专业的学生,H同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学术和实习经验,但深度上来说还有一定欠缺。她的实习经历,主要是在券商营业部的实习,接触的主要是经纪业务;学术经历也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在完成中文简历初稿时,面对内容并不很丰富的cv,H同学就主动提出想要快速美化提升简历的想法。经过我们几次讨论,最终选择了指南者背景提升项目,花5周时间进行突击,完成“员工持股计划对上市公司基本面与市场表现的影响”项目。
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这个主题,只需要在后期文书材料中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即可适用于金融学和管理学两个专业的申请。在后来的文书材料准备中,这个项目经历也是应用到了两个方向中。
02
项目的申请应用
从文书材料的角度来说,公司治理类的主题是非常好的素材,这是近几年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类似公司治理质量如何影响资本市场,股东怎么参与公司治理 等等,与商科的不少方向都很匹配,更关键的是,除了描述项目经历本身之外,这类主题与申请进行链接也非常自然,不管是想引出对专业的思考,还是表达想要进一步学习的意愿,亦或者联系到长短期规划,都可以做到言之有物。
在H同学的文书材料中,我们也是将这段经历作为了重点,在金融学申请中,侧重对公司股票后续市场表现的影响上;而在管理学申请中,则是将重点放在了管理激励的角度。
我们重点来看项目在管理学申请中的应用。(文书框架,点击放大)

重点描述项目经历
提及文献阅读的环节:正确的科研流程是无法脱离文献进行的,读文献不仅仅可以把握选题的历史发展脉络,更是我们确研究方法,找出创新点的基石。
定性与定量结合:管理学申请虽然对数理背景没有很高的要求,但在如今大数据趋势下,越来越多管理学项目都开始加入定量分析相关的课程,在主流研究中,定量手段也被大量使用。所以在这里强调所进行的定量分析部分,既可以表现H同学快速学习的能力,也能提及她对数据驱动商业决策的思考,联系热点。
而定性研究,因为特有的研究范式,在探索管理过程,以及挖掘研究对象深层含义上也具有优势,是深入管理学专业不可或缺的能力,它能够帮助管理学研究更好地解决个体和组织行为的难解性,如悖论和复杂性,所以在文书中也进行了特别展示。
强调自己对商业分析的兴趣
衔接兴趣起源中所提到的对家族企业治理和传承问题的关注,引出项目主题,不仅逻辑顺畅,也能表现H同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兴趣上,而是付诸行动。这里所展示的主动性,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是非常看重的点。
围绕项目经历开展职业规划
文书后续部分,特别是职业规划部分,也是紧密围绕这段项目经历的。中国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家族企业,都缺乏顶层设计,大多仍是从企业文化、部门建制、股权设计、到财务标准化等模块模糊不清,这个领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作为完成管理学硕士学业之后的发展方向,也正合适。如此,整篇文书主题就非常明确了。
03
学习过程
H同学基础较为扎实,本身有一定Python基础,这就使得我们整个学习和实战都推行得非常顺利。这其中,基于项目展开学习,边做边学的方式,也起到了很多的作用,而且她勤学善问,整体进展非常顺畅,得以在较短的时间里顺利完成项目。
(过程截图,点击放大)


04
学习成果
(学员项目报告节选)



想了解H同学的同款实战项目,欢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