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字里藏医笔记分享--皮和肤

2023-08-14 09:08 作者:星航518  | 我要投稿

提起“皮肤“,大家通常会认为是同一种意思,其实不然。“皮”和“肤”是两个看似相似的词汇,但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定义。“皮”和“肤”不是同义词,只是近义词。那“皮”和“肤”究竟有何区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灵枢·水胀》载: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 歧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𪔣𪔣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黄帝问:肤胀会出现什么证候? 岐伯说:肤胀是因为寒气停留在皮与肤之间,就像充气皮球一样,身体肿胀,皮显得很厚,按肚子就凹个坑,半天起不来,肚皮颜色没有异常,这就是它的证候。 这里明确提出了皮与肤存在“之间”,可见皮与肤是不同的。 “皮“就是表皮,是覆盖身体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的人体组织,同时也是毛发生长的地方。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皮毛的关系。 “肤”的繁体字写作“膚”,是个象形会意字。说白了就是皮下覆盖的组织,就是皮下脂肪、津液毛囊、汗腺,也就是介于皮和肉之间的组织。 孟子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能被饿廋的只有皮下的脂肪和肌肉,皮是不会饿没的,最多也就是皮包骨头。由此可见皮和肤是不同的组织。 不能因为“皮”“肤”经常连用,就说“肤”就是“皮”的意思。《诗经》中有句形容美女的词,“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荑,是植物初生的叶芽,形容女子的手白嫩修长。凝脂,就是如同凝固的白脂,形容女子的皮下脂肪充盈润泽,吹弹得破。 之所以说“肤如凝脂”而不说“皮如凝脂”,原因在于两者位置深浅不同。如果皮下无肤的话,那就是美人迟暮,变成鸡皮鹤发、皱纹丛生了。 《灵枢·经水》中有文: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帼之大小,可为量度乎? 皮是薄薄的一层,谈不上厚薄。肤就不同了,营养充足,三焦功能正常,脂肪堆积多,肤就厚,反之就薄,甚至会没有肤的存在。 实际运用时,对于成年人而言,皮糙肉厚,气血充盈,肤坚脂肪充盈,如果被外邪入侵者,可以深刺,留针时间可以长一些,反之只能浅刺,或者只用皮针。 《素问·五藏生成篇》中有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意思是说,睡觉的时候出来,外感风寒邪气以后,血液循环不畅,凝滞在皮下也就是肤的部位,就会出现麻痹的症状,凝滞在血管里面就成了瘀血,凝滞于下肢就会出现双脚冰凉。 这三种情况都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缺血,导致了麻木不仁和体温下降。这里的肤也是在皮下,皮下出血导致瘀斑黑青,甚至局部麻痹。 按照中医理论,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表皮的问题应该从肺气、卫气着手解决,一般不涉及营血。而肤的问题直接隶属于三焦、心包。肤与在三焦中运行的体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人没有肤,但是有的人却浑身长满了脂肪瘤,疙疙瘩瘩,虽然无痛苦,但是很硌很硬。 其他常见的脂溢性脱发、青春痘,也是肤的问题,油脂代谢的问题,源于心包之火和三焦痰湿,非关肺事。少女皮肤嫩滑水灵,吹弹得破:中年妇女面焦发堕,皱纹丛生,也是肤的问题,涉及三焦和元气。 认识到这一点,中医美容才会有理论基础,治疗才能更有效果。现代人多数皮和肤不分,满大街都在宣传护肤、嫩肤,其实他们都是在说皮的事情,肤的问题只能靠内部解决。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看,皮和肤的区别主要是在对身体状况的反映上。“皮”主要指的是表皮和毛发,起到防御和保护身体的功能;而“肤”则是指皮下覆盖的组织,即介于皮和肉之间的组织,对身体健康状况反映更为直观和准确。

字里藏医笔记分享--皮和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