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C34000铅黄铜、合金元素

2023-07-17 09:06 作者:霆钢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 我要投稿

C34000铅黄铜

产品形式:棒、板、管、法兰、带材、丝、锻件等

材料名称:C34000铅黄铜

标准:ASTM B453M-2005

观察其磨痕放, 摩擦过程伴有氧化现象, 基材表面被磨平处和磨粒的主要成分为 Cu、 O, 有少量 Fe 元素粘附在基材表面, 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及粘着磨损。 750 ℃渗 Ta 试样的磨痕宽度较基材略有降低, 磨痕边缘有磨屑堆积。 在较高倍的 SEM 中, 磨痕中黑色是涂层表面凸起被反复摩擦后形成的平面, 成分依然以 Ta(58.1 wt %) 为主, 但在其上粘附 26.1 wt % Fe; 磨粒中 Fe 元素较多(41.9 wt %) , 其次为涂层 Ta 元素(35.6 wt %) , 还有少量的 O 元素,说明涂层有一定程度的磨损, 但是没有触及到基体, 其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及磨粒磨损。

特性及用途

切削性和冷加工性均良好。主要用于铰链、齿轮、、螺钉、螺母、鋶钉、仪表盘。

800 ℃渗 Ta 试样磨痕宽度最小, 磨痕边缘有微量磨屑, 涂层表面凸起被磨 的表面元素包含 Ta 元素含量 60.9 wt % Ta、 24.7 wt % Fe、 15.7 wt % O 及微量 Be(0.4wt %) ; 磨粒中有大量摩擦副元素(50.8 wt %) , 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 800 ℃渗Ta 试样磨粒最小, 且生成的氧化物有润滑减磨作用 , 故磨痕宽度最小。 850 ℃时渗Ta 后磨痕边缘有少量磨粒堆积, 磨痕中可见轻微犁沟, 表面微凸体被轻微磨平, 主要元素为 Ta(60.9 wt %) 和 Fe(27.9 wt %) , 磨粒中 Fe 和 O 含量分别达 60.5wt %和 35.7 wt %, 磨损机制表现为粘着磨损和轻微磨粒磨损。

化学成分:

铜Cu:62.0~65.0

铅Pb:0.8~1.5

铁Fe:0.10

锌Zn:余量

总体分析 Ta 涂层磨损机制: (1) 磨损首先接触 Ta 凸起, 表面含量尤其 Be 和 Cu含量可以间接说明磨得深度, 但是 800 ℃凸起较小(或涂层中 Ta-Cu-Be 区域较高) ,磨损平面出现 Cu; (2) Ta 涂层磨痕表面均含 O, 即在摩擦时发生氧化, 形成氧化钽或氧化铁, 其中 GCr15 表面氧化铁膜屑落入涂层表面凹陷处, 硬度高的涂层该处可能未被磨损, 且随温度升高, 数量增多; 温度低的涂层硬度低, 与摩擦副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大,所以粘着较严重。


C34000铅黄铜、合金元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