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06 不会念经洋和尚 -- Hyperloop和Boring能解决个人交通问题吗?

2023-05-24 19:23 作者:就是小雷同学  | 我要投稿

混乱现实篇

 

   “遇事不决 量子力学”  -- 《网络俗语》

 

马斯克马同学早就提出并实践了高速交通的hyperloop计划。在该计划中人被“填充”在小型胶囊当中,胶囊被安装在梦幻列车中,列车在低真空度的管道内行驶。设计时速700公里/小时。 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

然而在城市交通领域,这也解决不了问题。

 

 

Hyperloop是超高速,那么在老马这样的人看来呢,这个速度不够快好像就没有什么意义哈。他对于这种貌似低水平重复建设类的这种发明没有什么兴趣哈。那么我们的这种新型p r t呢?并没有把重点描在这个速度上面啊,而是描在了容量和有序性上。好我们之后会看到它的一个巨大的区别。但是不得不承认啊,这个Hyperloop当年把列车缩小让人放到小型的胶囊里面,结果解决了这种因为真空管道过大的封闭性问题。这个还是相当有创意的,这个呢也直接影响了我们在新型p r t的这个研发过程当中。这个小型化的这个思路啊所以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么一个点啊

Hyperloop

以hyperloop的性能是不能做城市交通的,或者说城市的市内交通,远郊都不行,必须是城市间穿梭。在人类乱点科技树的道路上,就是有些东西呢可能并不是某一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结果呢就被发明出来了。

然后直到整个社会能匹配上他啊,那么我们总会回头看到城市交通,他需要一种顺畅的方式,去转入这种城际交通乃至全球交通。那这当然是另一个问题了。那么首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这个问题。城市交通的本质,他是一个人要从随机的某一点到达随机的另一点,并且他会显示出一种类似正态分布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啊。那这种交通模式,他出现混乱就非常的正常了啊。当然混乱就意味着机遇啊,那我们怎么来抓住这个机遇呢?好,后面的篇章呢会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啊

 

再来看老马的另一个海克斯黑科技, boring这个叫无聊的钻地系统就是把地面打个洞,然后把汽车开进去。利用RGV就是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这么一种东西啊类似于这样的一个技术来实现一种地下行走的这个功能啊。 详情看这里  

http://k.sina.com.cn/article_2099539611_7d246e9b00100owdo.html


那我这也加一个链接哈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关于这个boring的一个报道啊。

他也是很有意思啊,那么同时呢我们顺便提一下啊,这个在杨南征老先生在杭州萧山一直在搞一个叫管联网的东西啊。这个呢实际上跟钻地通行呢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就是把这个现有的小汽车,加上一个载具,然后呢放到一个特定的通道当中去啊,那么这样马斯克的这个boring呢也遇到了一个极其瓶颈的问题啊。比如在管道里面堵车怎么办?交通流量大自然就意味着堵车问题啊?这个亘古不变的,我们还是要从根本上来思考这个问题啊。

 

好那我们先看一看这两个系统啊,看看Hyperloop和boring的一些问题啊

 

想象这样一种新型高铁+地铁的模式,真是很不错啊。仔细观察还是能挑出一些问题啊:

1.     就是我们在城市和城际的这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他并没有一种本质的一种技术啊。那么现在有很多高铁换乘技术啊,但是其实这个东西,有很大风险啊,这个靠高铁自己,来推动这种所谓的换乘技术啊,还有这种所谓的不停站的这种下车上下车技术。这个高铁自己是没有动力去搞这些东西的哈,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那当我们有一种城市交通的新的模式的时候。他很有可能一并的就把这种所谓换乘的问题全都解决掉啊,那换乘这个事呢我们后面再聊啊,还有专题会介绍啊

2.     好那么第二个问题啊是一种关于地道的这种安全和逃生这个问题啊。那boring呢是一个钻洞的一个模式,那钻洞呢就意味着封闭空间,怎么保证封闭空间的这个安全性呢?甚至是说他的这个空气充足度,这个火灾的应对,交通事故的处理,甚至这个氧气不够都会出人命的呀。所以这种起火坏车这个问题啊,他这个容错率,远远低于我们现有这种开放性这个交通啊,所以他还有很长很长的一个路要走啊。我们新型PRT要的是封闭的行驶空间,并不是真的封闭起来,这样风险就降低很多了。

3.     关于这个地道的这个带宽的问题,这不仅仅是boring的这个地道,带宽这个问题它即使是像Hyperloop这样的一个系统,它仍然也有一个带宽的问题。如果Hyperloop你用一种单轨的模式,那大家都串联呢,在这个单轨里面高速的行进,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说密封性破了,那么整条轨道都面临着一个停摆的这个问题。所以这些问题非常现实啊,那都是需要解决的,所以,这个带宽问题无论hyperloop还是boring它都要解决。那我们的这个新型p r t呢?是靠多导轨的平行导轨来实现的。在这里头就有一个无限带宽的这么一个概念,这个呢也是稍后,我们介绍到我们的系统的时候,然后再详细的说哈。就说地道单独打地道这个事情,那如果地道打的太过复杂了,老马有没有足够的盾构机去完成打洞这些事情呢?杞人忧天啊

新型PRT交通

4.  好那么第四个问题,Hyperloop和boring这两个方案它的封闭性呢都足够了。但是它的灵活性怎么体现呢?我们在Hyperloop和boring上面怎么去实现一种点对点的公共交通呢?

在现有的这两种设计模式当中,我们都看不到,他怎么去解决这种点对点的问题。所以这个点对点的问题的本质end to end就是一个人从某一点出发然后他到达另一点。而这两个点是在城市当中随机分布的,当我们把每一个人的这种到达看成是一种系统性实现当中的一个个体实现的时候。真正要实现点对点,那它必须是一种个人化的一个交通。而Hyperloop是一种列车的模式,而boring呢是一种管道的模式。本质上来讲都不具备这种完美的点对点的解决方案。那么老马呢,在boring的这个系统当中呢设计了一些地下的换乘点。我们可以从一些文献上看到一些图片啊。看到他设计了一些空间,地下空间,很巨大的地下空间。然后来做这种管道选择这样的问题啊。但这仍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就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啊。

Boring钻地通行

我们看看这个解决方案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这里呢就提前透露一下我们的这个新型PRT的这个模式啊

 

1.     第一个亮点,新型PRT它的这个动力部分和它的这个外壳部分它是可分离的。那么它两部分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个人交通的单元。人是在这个外壳,也就是所谓的交通容器里面,那么人所在的这个交通容器呢,是一种最简单的状态。它是可以和外在的这个动力部分相结合或者相脱离。那么城市交通呢?他要借助于城市的交通工具,等你离开城市转向城际的时候,你就可以抛弃你现有的这种动力模式,然后用一种新的动力模式来和这个交通的容器相结合啊。那么这个有点像什么呢?人背了一个蜗牛的壳子,靠着这个外壳,会被嵌入到一个新的交通工具当中的这样一个概念。那么不是人在换乘,而是人所在的容纳这个人的这个交通容器,他在做换乘。当然了他的换乘目的呢,都是由人的意志来决定的。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些模式,就是人加上一个人的壳再加上一个动力系统。人没有改变,但是这个壳和动力相分离的这种想法,实际上造就了一种无限的可能性。那么在这种模式之下我们想,它是可以轻易的实现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和这种城际交通,乃至于高铁换乘的这样的一种模式。他们非常简单,你只要脱离原来的动力模式。然后进入到新的动力架构当中就可以了。那这里又是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好这也留着大家去讨论。

在轨的移动单元
人+壳+机可分离的模式
高铁换乘方式
高铁换乘立体图

2. 好那第二个解决这个问题点呢,是一种小型化的个人单元。这种系列化的特别需求(这里是指一般情况个人单元都够用了但特别情况可以让特别的方式来上路,例如S上路,轿车上路),交通单元他的这种贴身容器要刚好容纳一个人。那么这个时候呢,我们用现有路面等量的交通资源,在这个交通空间,在这个等量的,在这个等量的交通资源上面,就能够至少提升一倍的通行效率。

这个所谓一倍的通行效率指的是我们所设计的新型PRT它的最小的交通单元的宽度只有现有小轿车的一半。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交通路面如果你设计成3米的宽度的话,那么我们新型PRT的这种小型单元个人化单元,它就可以并排实行驶两个。那么这样,我们一下就获得了一倍以上的这个带宽啊。这种新型的交通单元呢,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前后的双座模式。甚至是对座的模式。那大家可以想象这种类似于婴儿车双胞胎的这种婴儿车。有双座式前后式对座式。有很多种模式啊。排列组合这些模式都有。那么这些模式他几乎可以实现和这种单座,相同的这种空间利用率。这个除了应对堵车,常用的这种小型化的容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各种尺寸大小的系列容器。这时候这个容器,是指个人交通单元的这种交通容器。低流量的这个区域行驶的时候呢,一旦,某些大尺寸的家伙要进城了那么,我们自然而然想要对这些大的家伙,收取一些拥堵费了。这个智能道路呢,他还会根据这个车况路况,来自动的动态产生这种路面使用的这个费用。说你看我们甚至可以把什么养路费,都可以进入到一种叫按需收取的模式了。因为每个人的出行将会完全可以量化。那么每个人,每个交通单元是怎么出行的,使用了多少路面的资源,这个将会提供一种精准的使用方式。它甚至可以精准到秒米这样的单元啊。这一切可以量化的数据,它都可以作为数据存下来,那只要你需要哈。

移动单元尺寸与小汽车比对
前视比对

3.    好第三个我们说一下这个组合式出行。那么前面说了小型化的个人交通单元。既然小型化,那么人是群居动物群居的活动,他必然会碰到集体活动这种事情。组队模式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一个解决方案。比如说几个人临时出行,他们可以自然的组成一个队伍。这个队伍可以根据需要,由一种交通模式来带动这一系列的小型的交通单元。这个模式,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我的一个发明当中,组队模式呢专门申请了一项专利。在这个专利的审批过程当中,我们的专利审批员给我们看了一种前几年美国发明的一种方式。它呢是一种用于公路的,大型的货运卡车的组队的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他就充分利用了车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他把这些信息呢都放到一起,作为一种新的发明。他可以让这些有相关性的车辆,找到相同的路由,那这样来提高一个整体的效率。

那我们这个新型PRT的发明,它的思路是类似的,但为什么我们的发明能够给我们批下来呢?因为我们这里面是有新颖性的。这种组队的模式,他是在一种全智能的,交通控制的一个整体控制的轨道上面。也就是说他有跟主机之间的互动,他是一种真正的组队。他不是说大家组一个虚拟的队伍,而是大家就物理性的在这里。人们都在这里,这个一同行走然后形成很长的一个这种糖葫芦串一样的这样的一个方式。他不仅仅说为了节省一种道路资源,那我们会看到这个。

后面会提到一位叫张瑞敬的一个老大爷,他一个东北人。在长春的汽车制造行业很长时间。张瑞敬老先生很早就提出了这种用PRT的方式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的问题。在他想象中的这个空间,在城市里头甚至能够允许50辆100辆这样的一个单元,组成一个快速的直线行进的一个队伍。然后快速的组队,形成这个交通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的话,就非常佩服张老先生的一个想象力。但是在实际的这个操作当中。很有可能会遇到各种非常实际的这个问题。而你的管理问题,这个大长队伍的这种组织的问题。因为所谓尾大不不掉。所谓尾大不掉,就是这个东西太长了,他会失去他的灵活性,又会回到我们的这种交通的不可能三角形当中。好,那这个这一点呢我们先讨论到这啊,我们先不展开了

组队模式
地面行驶方式

4.

那最后一个呢是新型PRT的这种交通模式,你也可以使用地下的这个资源。比如说原来地铁的空间。那么也可以在类似地铁的这种环境,这种通道的环境当中去使用。但是呢这种小型化的车辆,它会比较容易的适应这种狭小的地下空间的这个利用。并且呢因为动力是可以跟这个交通的客仓,我们前面叫交通容器相分离的。那分离之后呢,在地下行驶的时候,可以利用更加适应地下行驶的这种动力单元来驱动。这个灵活性会好很多。所以在这个同等的隧道条件之下,新型PRT的解决方案还是有可能获得一种更优的性能。

 

好,这就是正文的内容。

【名言导读】

   “遇事不决 量子力学”  -- 《网络俗语》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呢是说,这句话其实是在讽刺那些不好理解,或者不便解释,乃至不能解释的一些事情。这个我可以体会到马斯克老马的信心是一种爆出天际的一种状态。但是我们常说一句话,聪明不敌智慧,总有一些天花板是老马要去碰的。那当然了,我们这里非常像一种酸葡萄的心态,就是你做不出来,然后还说人家怎么样。这个是不是在搞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东西呢?这是不是什么“以道御术”的这种想法呢?这是不是“奇淫巧技”呢?我们大可不必。这个如此小看老马。但是有这么一句话,最蠢的事情都是聪明人干的。好,那这期就跟大家聊到这啊我们下期继续。


06 不会念经洋和尚 -- Hyperloop和Boring能解决个人交通问题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