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称说历史:孟子访齐为何铩羽而归?真不是齐威王的问题!

你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很快学业有成,靠着优良的成绩,受到了当时鲁国附近一个大儒的青睐。他打算收你做弟子,你的母亲很高兴,在对你一番叮嘱后就让你外出住在大儒的家中。
一天,你被大儒单独召见,来到了一处祠堂,里面供奉的都是些不认识的牌位,大儒叫你跪下,你便跪下。

你刚刚来到大儒家中,就很奇怪他为什么叫你跪在一个奇怪的地方,但想起母亲的叮嘱和教导只能恭恭敬敬的磕头行礼。大儒有些激动地对着面前的牌位说:"师,我找寻到继承儒道的好苗子了。"
大儒对你极为严格,你似乎天生对儒学有浓厚的兴趣,对儒道经典看完就能背诵。在你知道眼前的人就是孔子的后代子思的弟子后,就更加的敬重这位大儒。
在大儒的教授下,你对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了然于胸,他四出卫国,三遇隐士,甚至问道与老子的几个问题,也了解到了。于是你也萌发出了离开鲁国,前往其他国家,发扬儒道精神的想法。

当你把想法告知大儒时,你明显看到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老泪纵横中你以为得罪了大儒,不想跪倒行礼时,被大儒一把扶住,他对你讲明缘由,你此时再次去往祠堂跪拜时,赫然发现最上面的是孔子,下来便是孔鲤,之后是子思。
你秉承着一种新的理想,开始为周游列国做了准备。你翻看孔子留下的著作又过了许多年,你对他的思想进行了反思以及补充,很快你就借着新的儒道思想,在鲁国本地有了些名气。你的老师也觉得你学问超过了他,让你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
终于你拜别了母亲和妻子后,出发了,而第一站就是齐国。
你对齐威王这个人非常佩服,早年间听闻他刚刚即位时,贪图玩乐,天天打猎听琴,身边美女相伴,外出游行更是劳民伤财。一日他又在听琴乐之声,底下的淳于髡说有个故事想说一说。
齐威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淳于髡提到了三年有大鸟不吭一声,一日忽然引喉高歌,将会震惊所有人。齐威王心里知道淳于髡在指的是自己,但还是细细反思,决定当那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大鸟。

齐威王果真如淳于髡而言,冲天而起。诸多有德才之人,纷纷投入麾下。齐威王非常敬重有才能的人,这也是你前往齐国的原因。
当你第一次拜见齐威王时,果真受到了礼遇。他大摆宴席,像你介绍了他身边的有才之士,酒足饭饱,杯盘狼藉间,齐威王指着一个大汉大笑:“先生可知道这个人吗?”
你摇摇头,齐威王告诉你他是田忌,曾经和自己赛过马,并且紧靠着调整劣中上三种马的顺序赢得了比赛,你正当疑惑时,一个在酒宴上坐着轮椅的人出来,齐威王两只眼睛直直盯着,冒出火热的光满。你正好奇这是谁,田忌对着来人拜了拜,说:“先生来了。”

来人叫孙膑,你看着这个双腿残废,坐着轮椅的人(孙膑到齐国时已经被弄断了腿),感觉到他的气场带着股肃杀的意味。你也对自己仁政的理念能否在齐国推广实行,有了一份不确定想法。
这次宴会非常成功,你也被齐威王列为尊贵的宾客,当他问及你的主张时,你回答“君为轻民为重,为君就应该为民考虑”。齐威王听完沉吟不语,问出了一句话:“先生以为是先有国还是先有家呢?”你说:“国家,自然是先有国,后有家!”
齐威王满脸的得意,说:“管仲推行霸道,在于强国攘外,孤以为如今天下未定,若是如先生所言,国又如何强盛!届时万千流民居无定所,又当如何?”
你并没有多言,只是觉得齐威王对于自己的仁政的想法欠缺深刻的认识,孔子尚有一怒诛杀少正卯的行为,怎么就能单纯认为仁政仅仅只是单纯的仁政呢?
自此一场对话后,齐威王对你的待遇依旧,只是很少请教你问题了,你的儒道想法在齐国很快有了传承,你招收了许多弟子。一日,你正在同弟子们探讨学问,忽然人群里沸沸扬扬的,在前往国都大堂的道路上,一个满是镣铐的罪人被兵卒推着走,人群里不停有百姓朝着他扔出臭鸡蛋,烂菜叶子。

他就是阿城大夫,你了解到齐威王曾经找他问过话,据说他经常向齐威王报告自己治理下的地域,百姓安居乐业,天天都有人赞誉他。齐威王于是就特地找了些百姓问道,后来发现原来他的地域下,百姓生活贫苦,土地没有被开垦,治理混乱。
这一次齐威王勃然大怒,认为若是当官都是如此,那齐国何来大治的说法?阿城大夫必须得到严惩,而与阿城大夫一起的墨大夫,尽管一直被人说治理不佳,但自己实地勘测后,却发现阿城大夫值得嘉奖。
齐威王便在宫门外,命人起一口大铁锅,倒上一大桶的水,底下燃起柴火。不一会儿铁锅的水便咕噜咕噜沸腾起来。你看着阿城大夫被人扔进铁锅中,开始是一阵撕裂的吼叫,慢慢的人便不动了。齐威王于是命令人拟一份公告,对全国内外宣传这件事。
所有当官的都瑟瑟发抖,不敢做出违规的事情,而百姓也因为这件事大呼齐威王盛名。而后齐威王也开始了自己的霸业进程,开始广招兵马。
你熟读孔子之道,越发觉得礼乐制度恢复的迷茫,当然你并没有放弃,依然在齐国境内传道授课。但是对在齐国施行仁政的想法,越发淡漠了些。
仁政思路将如何走下去,你一时间犯了难,最终觉得只要自己站立在正义的一方,就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帮助。反之,就几乎没有多少人支持。(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你已经有离开齐国的打算了,在齐国蓬勃发展的时候,你提出离开,齐威王甚是惋惜,提出给金银一百两作为感谢,毕竟你在齐国广收弟子,传诵儒道,对于教化民风有不少帮助。
你谢绝了好意,还是打算离去了!你的第一次儒道传输行动,宣告失败。齐威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29年)左右,宋国的公子偃自立为君,新君继位,必然急需治理思路,奔着这个想法,你离开了齐国!
感谢大家阅读完此篇文章, 我是小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