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哪吒》导演曾被骂“啃老”,40岁逆袭的他经历了什么?

2019-08-13 20:30 作者:优就业  | 我要投稿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哪吒之魔童降世》

今年夏天一个脚踏风火轮,手持红缨枪、画着烟熏妆的熊孩子闯入了我们的眼帘,带给我们许多欢乐和泪水。

8月9日《哪吒》电影票房破30亿,位列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第一 !不仅是票房,《哪吒》的口碑也在不断发酵:豆瓣8.7分、猫眼9.7分、淘票票9.5分,票房口碑双双火爆。

而在爆势不可挡的哪吒背后,是“没有捷径只有死磕“的鬼才导演饺子17年的漫漫修练路。站在40岁的中年边儿上的导演“饺子”,其本人的经历便是哪吒精神的真实写照:“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弃医学画,十年沉淀


饺子原名杨宇,是四川人,典型八零后。从小喜欢画画,一开始想做漫画家大二期间他曾向《科幻世界》的画刊投稿,不料画入选了,恰逢那期停刊,处女作就此夭折。

直到大三下学期,有一个同学给饺子介绍了一款三维动画软件。饺子便开始了自己的自学之路,用饺子自己的话说:“我接触学习之后发现,有种全身经脉逐渐疏通的畅快感。”

因为热爱动画,学医的他决定“弃医从画”,可是追求梦想并没有那么容易,没有人相信一个非科班、无人脉、无资源的医科生能做好动画。 

毕业后,饺子在一家广告公司上了一年班后辞职,宅在家里三年半的时间,靠母亲1000多元的退休金支撑。为了做动画,他吃超市特价菜,不买新衣服,不拉网线,尽量不出门。就这样他一个人一支部队的制作出了被网友称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在国内外获得27个专业大赛的30多个奖项,这些荣誉让29岁的他更坚定的走动画这条道路。然而此后十年里,饺子在大众视野中销声匿迹,开始专心创作《哪吒》电影。


走了一条最难的路


“我们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饺子说。

动画电影赚钱不容易。当年的《大圣归来》创下佳绩,为国漫杀出了一条血路,而如今的竞争比四年前更加激烈,想要做出那样的成绩难度翻番。

“我们不能只考虑压低成本,最后交出来一个廉价的东西糊弄观众;把劲儿使足了,做到自己能力极限,给观众一个真正好的东西,观众自然会来投票。”  

“唉,天天都是坎儿。”饱受好评的剧本,其实也改了66遍。

“如果哪一步我们觉得轻松了,肯定是因为要求太低了,结果是没有麻烦,制造麻烦也要让它变得更难。”饺子的死磕精神在制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团队的所有人都快被饺子的严苛逼疯了。

最终,参与《哪吒》的制作人员超过1600个,协助制作团队超过60家,全片分镜头5000多个,是普通动画电影的3倍,达到导演严苛标准留下来的,只有不到2000个。

为啥要找那么多团队呢?因为缺钱,任何一家大公司都不愿意接这样亏本的买卖,于是只好化整为零,找一大堆体量不算大,但处于国内一线的特效公司——有的擅长做水,有的擅长做云,有的擅长做电,还有的擅长做火……只是公司一多,对统筹品控的要求就更高,难度简直呈几何级数增加。

饺子曾逼跑设计师


但这并没有改变饺子的严苛标准,其中最惨莫过于申公豹的设计师。团队有一个外包做申公豹变豹子头的镜头。特效人员磨了两个月,一直没磨出来,后来被逼疯了,就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烂尾了之后,那个公司没办法把镜头扔给团队,团队又找其他公司。

谁想到,新找到这家公司,正好是那位离职的同事的新公司。他的领导把他叫过来说,听说你做这个镜头很有心得,还是交给你吧。最后,他还是把那个镜头非常好的磕出来了。

所以哪吒的高票房,哪里有什么好运气,只不过格外努力罢了,就像官方微博里所说的:“凡事不过认真二字”

所有“爆款”的炼成都是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

《哪吒》导演曾被骂“啃老”,40岁逆袭的他经历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