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垄断?

#文案(逐字稿)

一、引言
在微观经济学中,“垄断”是与“竞争”相对而言的:如果一个市场中充斥着买卖双方,则称其为“完全竞争”;而随着产品差异化的增强、准入门槛儿的提高与厂商数量的减少,市场将逐步转化成“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甚至“完全垄断”。所以,如果想要探讨垄断带来的危害,就必须先知道竞争有哪些好处……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二、完全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任何厂商想要进入或者退出都不会受到资金或技术壁垒的阻碍——念过

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如果商品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大量新的商家就会逐利而来;而供给量的提升又会造成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促使商家数量回到合理水平……如此循环往复,价格就会被维持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下小范围波动。对于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而言,短期内的市场价格可以被看作是固定不变的一条横线;而由于厂商的收益就是单价与销量的乘积,
收益=价格·销量
对其求导得到的导数值与价格线也正好是重叠的;
边际收益=价格
根据上期视频所推导出产销平衡下的“等边际法则”,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选择在同价格线重合的边际收益线与边际成本线的交点处确定产量。
价格=边际成本

三、完全垄断市场
而完全垄断市场是什么样的呢?作为一家独大的厂商,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都是它的价格线——
价格=滞销价格-单位降幅·销量
此时,厂商的收益就会像上期视频提到的那样呈倒U型,
收益=滞销价格·销量-单位降幅·销量²
而非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斜直线;对其求导得到的边际收益也不再与价格线重合,而是表现为价格线斜率的两倍。
边际收益=滞销价格-2·单位降幅·销量
基于“等边际法则”,垄断厂商也会把产量设定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交点上——只不过此时的价格并不等同于边际收益,而是远高边际收益两倍;产量相比完全竞争市场也会大幅削减。

亖、无谓损失
尽管如此,价格的升高与产量的降低依旧不是垄断所带来的全部危害: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收益是单价与销量乘积所得的面积、成本是平均成本与产量乘积所得的面积;即利润表示为两个面积之差。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厂商的最优产量点也会沿边际成本线同向变化——放眼整个市场,将无数厂商的边际成本线累加起来便得到了行业的供给曲线;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分别为供求线左侧、价格线上下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然而到了垄断市场中,因为产量和价格完全被锁死,因此也就不存在供给曲线了;且随着产量的降低与价格的提升,不仅消费者剩余的面积被生产者剩余大大侵吞,市场内的总剩余也出现了削减——这块儿削减的部分就是“无谓损失”:它既没有被消费者获取,也没有被掌握在生产者手里×

五、政策举措
由此观之,垄断会带来资源配置的失衡与生产效率的缺失,对于市场经济整体而言必然是有害的。对垄断行为进行公共管制的方法并不少见,如

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就是典型的代表——不过,仅对商品定价与产量实行管控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更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拆解市场结构,把一家垄断厂商分割成多家小公司,就能恢复自由竞争的状态了√

六、尾声
为了进一步吞噬消费者剩余,垄断厂商还会采取一种名为“价格歧视”的策略——受制于篇幅有限,这部分的内容我会留到下一期视频中来说明~
——@原力总督(FORCE_VICEROY)
立项日期:2023-07-19
发布日期:2023-07-28

#借物表
参考文献
张连城. 经济学教程[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7: 99-123.
背景音乐
@PETO - HUSTLA FLOW(三维模型PART2)
REAL GLOW(真实发光)#17/24
2019-04-12

关联稿件

硬件设备
电脑:©小米 游戏笔记本
手机:©华为 NOVA 5 PRO
操作系统
平台:©MICROSOFT WINDOWS 10 (95 STYLE)
配置:©INTEL CORE I7 CPU & ©NVIDIA GTX 1060 GPU
软件应用
特效合成:©ADOBE AFTER EFFECTS (AE)
平面设计:©ADOBE PHOTO SHOP (PS)
视频剪辑:©ADOBE PREMIERE (PR)
影视片段:©字节跳动 剪映“素材库”
文件压制:FORMAT FACTORY & MAROKU TOOLBOX
扩展插件
©ANIMATION GYM - SILENCE REMOVER(自动剪去无声片段)
使用字体
锐字真言体(免费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