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5年大授衔,几千老红军评衔偏低,主席明确:红军不下校

2021-12-14 10:47 作者:战旗红  | 我要投稿

作者:小橘子

军衔制是近代西方首先确立下来的军队职官等级制度,它根据官兵的服役时间、功绩、能力等因素,给予相应的等级官职和荣誉是对官兵的荣誉表彰,也是对军人服役的嘉奖肯定。有了军衔标准,官兵奔头干劲指向性强,有利于军心士气的稳定,职权等级也有了明确的划分,有利于军队指挥秩序军衔制成为军队正规化的具体举措施之一


而由于历史和理念的原因,人民军队在诞生之日起,就强调人民军队与那些行使军衔制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军阀部队,有着根本的区别,讲求官兵一致”“上下一心,因而没有采取军衔制

应该说这种做法在革命战争早期建设人民军队是非常有效,它使新型人民军队始终贯彻人民子弟兵的原则,杜绝了军队里存在的军官歧视、打骂、肆意惩罚士兵,以及喝兵血盘剥士兵的种种恶习官兵士气高涨,团结互助,作战英勇战无不胜。

不过,这种制度长远看,特别是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暴露出了不利一面,最显著一点就是部队干部的职权等级较为含糊,没有明确的物化标志。

这一点在红军八路军时期还不是很明显,那时部队规模小,而且从成立之日起,部队机构就非常稳定,部队首长往往就是部队创建者,各级干部也都是本部队中一级一级提拔上来,彼此非常明白,无需军衔只要看看他的职务(比如排长连长还是团长师长),就明白他的地位。


但到了我军迅猛壮大的解放战争时期,这种不太精准的制度,就显现出一些不方便不科学之处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各种部队不断进行天翻地覆一样的大改编,大整编,许多干部都可能被派遣到其他部队,来自不同部队的干部,由于没有明确细致的军衔,只有历史职务,不方便重新确立他们新的岗位和待遇等

比如,同样是军长,领导部队人数较少,而有的重点部队,人数是其他同级别部队的几倍!同样是军长,其实革命资历以及指挥能力水平都是天壤之别的,因此我军便有了尽快实行军衔制的呼声。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步入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实现军衔制已经迫在眉睫。参照苏军的做法,新中国结合自己的国情军情,于1955实行了大授衔。

通过这次大授衔,千千万万为革命做出流血牺牲奉献的指战员,历史功勋得到表彰、指挥才能得到明确肯定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一件重大变革。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军还是出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大,却引起主席的关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按照军衔评定标准多达3000多人的老红军和人数更多的老八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资格获得与履历相符的军衔。

许多读者看过大量开国元勋的故事会有一种错觉,觉得一个红军战士只要作战英勇,就很快会得到提拔,甚至被提拔得非常频繁,许多开国元勋更是年纪轻轻就担任师长军长等职务


其实,这些耀眼的开国将帅们背后,还是有许多多的老红军老八路,他们或者由于自身低调、高风亮节,或由于岗位平凡,或由于有伤病在身担任高职务等等原因,在人民军队中任劳任怨几十年,却一直是普通小干部,甚至还是普通兵。可是,他们许多人都是从井冈山时期就参加革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又经过八年全面抗战三年解放的老同志,如果还是仅以尉官甚至是士兵来评定,于情于理都讲不通。


这些老兵的尴尬其实正说明军衔制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人民军队一开始就有军衔制,那么这些默默无闻的老红军,即便没有什么功绩,也可以凭靠多年的从军资历,一路得到相应的提(军衔不一定与职务挂钩),也会拥有一定的军衔等级,不至于处于现在这样的尴尬处境。

那么到底该以什么标准正确评定这些老红军老八路的军衔呢?

这个问题、周和朱首长那里,他们也陷入深思主席对这些老战士是怀有深感情的,他认为绝不能抹杀这些老同志这么多年的默默贡献,不能了他们的心。最后,主席几经斟酌,定了一个著名的军衔评定标准红军不下校!

对于老红军,无论目前担任什么职务,一律授予校以上军衔。即便有些同志已经不在部队,转入地方或者退役,也要按照这标准给予相应的待遇。


主席的英明决定,润泽了无数为革命默默贡献的老同志和他们家属亲人的心,使他们感受到组织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令他们更为曾经的艰苦岁月所做出的流血流汗感到光荣自豪

55年大授衔,几千老红军评衔偏低,主席明确:红军不下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