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染色的原理和步骤
抗酸染色的原理和程序:抗酸染色是细菌学中另一种广泛使用的鉴别染色方法。 一些细菌抵抗酸和酒精的脱色,因此它们被称为抗酸生物。 酸-醇(3% HCl 95% 乙醇)是一种非常强效的脱色剂。 这种染色技术将细菌分为两组。 (1) 耐酸和 (2) 非耐酸。 该程序广泛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的诊断。 某些分枝杆菌和某些诺卡氏菌属的耐酸性与其高脂质含量 (60% w/w) 相关。 由于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抗酸细胞对染料的渗透性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染色。 对于这些细菌的染色,使用作为化学增强剂的 5% 苯酚水溶液可促进主要染料的渗透。 还使用热量作为物理增强器。 这些细胞一旦被染色,就很难用酸和酒精脱色。
在抗酸染色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试剂或染色剂。
1. 原染(石炭酸品红):
石炭酸品红是一种酚类染料,可溶于构成分枝杆菌细胞壁主要部分的类脂物质,可渗透并保留红色染料。 通过施加热量来增加渗透,这会驱动石炭酸品红穿过类脂壁并进入细胞质。 应用初级染色后,所有细胞都呈红色。
2、脱色剂(酸-醇或20%H2SO4):
涂片在脱色前冷却,使蜡状细胞物质硬化。 在应用脱色剂时,抗酸细胞表现出抗脱色性。 与脱色试剂相比,初级染料更易溶于细胞蜡。 因此,分枝杆菌会保留原色,但对于缺乏细胞蜡的非耐酸细菌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在脱色过程中很容易去除主要染色剂,观察到非耐酸细胞为无色。
3. 复染(亚甲蓝或孔雀石绿):
非抗酸细菌吸收复染液并呈现蓝色或绿色,而抗酸细胞则保留原染液的红色。
孢子染色技术用于检测携带孢子的细菌和孢子类型。 孢子不易被原染剂(孔雀石绿)染色。 因此,涂片被加热以染色孢子。 一旦孢子接受了孔雀石绿,就不能用自来水脱色。 营养细胞很容易被自来水脱色并进行复染并呈现红色(番红)。 这种方法是用蒸汽加热代替直接加热的改进方法。 多纳法也用于孢子染色,其中石炭酸品红用作主要染色剂。 将带有染色剂的载玻片加热 5 至 10 分钟后,清洗并进行负染色。
胶囊染色用于检测细胞周围胶囊的存在。 它可以通过使用阳性和阴性染色技术来进行。 由于胶囊的非离子性质,它对染料的亲和力非常低。 在阳性染色中,使用结晶紫对细菌细胞进行染色。 渗透压差异是通过应用硫酸铜 (20%) 溶液产生的,这会导致染色剂向细胞外表面扩散。 在去除硫酸铜溶液并干燥载玻片时,一些染色剂在扩散过程中没有穿过包膜周围。 这种染色保留在囊层中,相对于深紫色细胞呈浅紫色。 胶囊也很容易通过负染色技术证明。 当应用染色溶液时,它会染色细胞,并且在应用苯胺黑背景时被染色,使胶囊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