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常识篇
一、输出类型

二、封装类型

三、通信总线
1. I²C总线
简介
I²C总线仅需2根信号线,减少了电路板的空间和芯片管脚的数量,降低了互连成本,使硬件电路非常简洁,而且还具有极强的复用性和可移植性,另外,I²C总线不仅适用于电路板内器件之间的通信,而且通过中继器还可以实现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长距离的信号传输。
同一条I²C总线上可以挂接多个器件,器件之间按不同的编址区分,因此不需要任何附加的I/O或地址译码器;
特点:
非常容易实现I²C总线的自检功能,以便及时发现总线的异常情况;
总线电气兼容性好,I²C总线规定器件之间以开漏I/O互连,因此只要选取适当的上拉电阻就能轻易实现3V/5V逻辑电平的兼容;
支持多种通信方式,一主多从是最常见的通信方式。此外还支持双主机通信、多主机通信与广播模式;
通信速率高,其标准传输速率为100Kbps(每秒100K位),在快速模式下为400Kbps,按照后来修订的版本,位速率可高达3.4Mbps。
2. UART总线
简介
全称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其使用串行的方式在双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全双工通信。数据引脚仅包含用于接收数据的RXD和用于发送数据的TXD。
重要概念

补充
常见的帧格式为,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无校验,1位停止位。由于起始位的宽度恒为1位,不会变化,而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都是可变的,因此,往往在描述串口通信协议时,都只是描述其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不再单独说明起始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通信双方必须使用完全相同的协议,包括波特率、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等。
如果协议不一致,则通信数据会错乱,不能正常通信。在通信中,若出现乱码的情况,应该首先检查通信双方所使用的协议是否一致。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李逸汐」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电子元器件常识篇_李逸汐的博客-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