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省联考小说《秋雨》试题解析
金中陆老师
1
小说内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小说再次出现律子“不和悦”的目光,第一次写的是她害怕做手术,第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
选项对两次目光的理解都失之肤浅。
第一次写到“不和悦”时还有“强烈”“倔强”等形容,其心态不能用“害怕”概括。该段还写:“这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独自乘电梯上上下下。就是坐在廊道的长椅上,她也是绷着脸,不吭一声。”感觉她是个独立自主的小孩,对于治疗有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所以文中的“我”对护士说:“这孩子很有出息啊!”由此可知,她拒绝做手术,是不想把自己的生命交付于他人或者说偶然,而不是害怕做手术。
第二次的“不和悦”,需要结合她当时的处境。此时的律子虽然活着,但因为小时候没有通过手术根治疾病,生命仍然处在危险当中。虽然是个亭亭玉立的姑娘,但是因为这个病,基本没有结婚的可能,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动力。所以她看到那些结婚的新娘,是不会有好眼色的。但这又不是一般的对别人的嫉妒,而是她对于结婚这件事本身,有一种看穿看破了一切幸福都是虚无的感觉。
和服店老板说“明天的表演会,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所以……”。老板是想解释什么?可能是律子对新郎新娘的凝望,可能是律子不和悦的目光。可以肯定的是,结尾这一笔,在提醒我们注意结婚礼服对律子的意义,又是提醒我们,律子的不和悦,不止是旁人理解的这么一点而已。总之,律子不是跟人争一件和服。
补充一下,“不和悦”,有些翻译版本译为“明锐”。其实这两种译法只是角度不同。从律子的角度来说,她有意看穿一切,所以是“明锐”;从旁观者来说,这种目光是特异的、带有拒绝性的,所以感到“不和悦”。试卷文本的翻译多有意译之处,总体来说是更便于我们理解的。
2
小说结构
7.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通过写“我”的情绪变化和对“幻影”的强调,扭转了小说故事情节的进展方向。
要讨论“扭转”,一是看小说情节方向到底有没有改变,二是看划线段落有没有指示方向改变的具体表达。
先看整体情节。律子过去和现在的两段人生,目光都是不和悦的,都受生病的影响而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和心境,都笼罩在“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的悲剧氛围中,所以不能说情节的进展方向有改变。
再看划线段落。
我觉得火降在红叶尽染的山上的幻影,是静谧无声的。然而,敲打在车窗玻璃上流动着的一滴滴雨点的音乐,却又变成了那降火的幻影。
“降火”说的是开头提到的“火团”。这个意象以快速坠落、消失为特征,象征了易逝的生命,直接对应的是小说前半所说的手术无效而去世的孩子。划线段前面一段又提出来“雨”这个意象,与“火团”一样是坠落的,但速度慢,有交错,有节奏,像音乐,显得更为积极。这段描写放在“我”知道律子还活着之后,确实展现出另一种生命景象。但到了划线句,重提火降的无声之后,又说“敲打在车窗玻璃上流动着的一滴滴雨点的音乐,却又变成了那降火的幻影”,这就使从喜讯之“雨”又退回了悲哀之“火团”,暗示下文情节又将下落。所以,从划线句的表达来看,是把故事拉回原本轨道,而不是“扭转”。
3
和服暗示
8.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题目问“暗示”,可能是要我们从行为体现人物心理的方向考虑。那么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说明了她父母对她的关爱、祝福,对她长大成人的期待,对于生命的珍视;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说明律子勇敢展现生命活力,积极面对生活。
这里想再谈一谈和服的象征含义。
会引起争议的是,前后两种和服,在小说里是设定为同类意象,还是对比性的意象?个人倾向于前者。
两件和服,都不是“真”穿在身上。
前面的小姑娘是被裹着和服,而且“衣裳宽松而臃肿”,后面的律子是作为模特穿上和服,和服对她来说不具备礼服的真正意义,只是表演道具,或者说,她是和服的道具。
和服象征着成熟的生命、美好的期待、幸福的人生,但包裹着的是无法挽回的脆弱的生命,以及无法获得幸福的人。这暗示了无法妆点的生命之虚无。
本文的主人公不是“我”或者“律子”,而是“降落”“消逝”这件事,生命、婚姻,都是表达“降落”“消逝”的意象。
4
情感氛围
9. 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
虚无,哀伤。
环境方面,开头的幻影,“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营造出虚无的氛围。秋雨迷蒙,又为文章笼罩哀伤色彩。
情节方面,生命的易逝和无常是小说的核心设定,两个女孩的故事由此展开。
意象方面,代表生命活力的红叶没有倒映在溪流的蓝色中,华服包裹的是注定消逝的生命和遥不可及的幸福。
笔调方面,纤柔,朦胧,简洁,多跳跃与留白,叙事点到为止处皆有叹息。
下面重点说说人物方面。
律子是对于死亡(消逝)有迫切感受的人,而她的处置无常的方式是特异的。她没有去攥住救命的稻草,而在放任中获得对自己生命的处置权力。她用不和悦的目光审视周遭,因为她感到周遭的虚无才是唯一的实感。所以她采取一种拒绝的态度,避免自己怀有什么希望。她具有一种无所追求的执着和仍怀眷恋的冷峻,在矛盾中体现出了虚无与哀伤。
“我”则作为普通人的代表来旁观逝去。小说两次提到我面对消逝生命的尴尬。前面是面对那位平静的母亲,后面是面对仍旧活着的别府律子。我想他踟蹰时,可能感到的是自己不过是一个对于死亡一无所知的人,不配去对他们说“我为您的孩子感到悲伤”或者“真高兴还能见到你”。这种无处寄托的悲悯,也是一种虚无与哀伤。
当然,情感氛围这种东西,就是要用心体会而很难落于言筌的。而这题就此设问,也是不得不然。因为这篇小说并没有提供什么解决困境的方案,也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很难概括出什么主旨或中心思想。全文只是传递一种面对消逝、虚无的感觉。所以问“情感氛围”是比较妥当的。

这是《名侦探柯南》第338话《夕阳染红的女儿节人偶(下篇)》的名场面。情节是:吉田步美热衷于摆弄女儿节娃娃,还在谋划在夕阳绚烂时,和柯南像天皇和皇后娃娃那样拍张合影。灰原哀早就看穿了步美的心思,她望着夕阳的眼神,或许就像别府律子望向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
她们都是外表看似小孩,心境却黯淡于垂暮之人。
不过《名侦探柯南》毕竟是子供向,故事最后由少年侦探团的嬉闹归于亮色,夕阳下的画面也倍感温柔。但是如果把这张图片做成黑白色调,等于加上“秋雨”滤镜,就更符合小说《秋雨》的情感氛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