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看《信条》前需要复习的诺兰知识点

2020-09-06 14:18 作者:b站利少侠  | 我要投稿

▲ 《信条》预告片 



知识点一:真实感


《信条》只有300个VFX(Visual Effect)视觉特效镜头,诺兰说:“这比大部分的爱情喜剧片要少”。相比之下,据报道《复仇者联盟2:终局之战》有超过2000个视觉特效镜头。


▲ 电影《诸神黄昏》女主VFX前后对比


300以下的数字对诺兰本人来说也很低。根据视觉特效总监保罗·富兰克林的说法,《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视觉特效镜头,而《蝙蝠侠:开战时刻》有620个视觉特效镜头,《盗梦空间》有大约500个。 


▲ 诺兰近照


诺兰在电影拍摄上被称作为传统主义者。他认为哪怕是微缩的模型也比特效的真实感强。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的兰博基尼是真实地被撞坏,医院是真实地被炸,《星际穿越》里500亩玉米田是真实地被种植,《敦刻尔克》里1300名群众演员和装甲坦克也是真实地被花钱请过来。 


▲ 《蝙蝠侠》中撞毁兰博基尼的花絮


对于新作《信条》,我们在预告片最尾看到的飞机(最大规模的波音747)同样,也是真实地被炸。外媒体称原本诺兰已经被说服使用缩微模型加布景,辅以视觉特效来拍摄,不过剧组在美国加州勘景时,发现了一大批波音旧飞机,导演和工作人员在一番权衡之下决定用真飞机实拍。


▲ 《信条》电影截屏 


就《信条》的视觉效果设置,诺兰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他对视觉效果总监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的感激,他在ICG杂志(全球观影指南)的采访里说道,“安德鲁在片场特效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让我们拍摄顺利太多了!他尽可能帮助我们让一切都真实地存在于镜头里。当然,有些复杂的视觉效果做不到的话,我们就寻求后期的帮助。这时候,DNEG的团队(同样与《八佰合作》)帮助了我们处理了非常有趣复杂的视觉效果。”


 

▲ ICG电子杂志内页


即使是这三百个VFX,《信条》也再次展示了诺兰电影中视觉效果和特效的紧密合作。安德鲁曾表示,“对我们来说,剧本中最大的一个可能需要后期的方面就是它定义了时间线向前和向后物体运动的效果,”


 

▲ DNEG官网截图



非线性叙事结构


“我偏爱将电影的层次通过叙事手段,故事本身进行表现。复杂的故事结构让你觉得你看第二遍还是有所收获。当然这是我的电影,其他电影人可能会从视觉角度来给电影增加层次感。比如他们在电影中每一帧的构图,内容都会非常复杂,希望以此经受观众的反复检阅,每一帧可看的东西都非常多。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我们从电影叙事角度,尝试了用城市环境作为背景来传递一些隐喻的甚至寓言性的信息。”



▲ 《信条》官方insgram图片


严苛的配乐选择


“我对于电影配乐运用的独到之处在于,我不会用所谓的临时音乐。临时音乐就是那种现成的通常是从别的电影里直接拿来用的,经过剪辑然后再找配乐师,说这些是我想要用的,但又不想要一模一样。所以我会和我合作的配乐师一起阅读剧本,分享各自的看法,所以我们每部片子的配乐都很不一样。”





▲ 来源:OCTOPUSCHIEN


到目前为止诺兰拍摄的十部电影长片里合作最多的两个作曲家分别是David Julyan(追随、记忆碎片、致命魔术、失眠症)与Hans Zimmer(蝙蝠侠三部曲,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盗梦空间)。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谢泼德幻音(Shepard tone




▲ 来源:OCTOPUSCHIEN


这种音阶的处理方式是指将一段旋律不断重复,虽然其音高在循环周期中没有变化,却会营造一种一直在不断上升的错觉,就像是街头理发店门口的红蓝彩条转灯。




巴赫等音乐大师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这种听力错觉,以激增音符间的悬念和张力。这种冷僻的专精术语在近几年突然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是因为其在《敦刻尔克》中极致的表现。



▲ 巴赫乐谱的谢泼德幻音


Hans Zimmer将海、陆、空三条线视为音调中的低、中、高三个音区,当一个音区迎来高潮,第二个音区开始攀升,第三个音区还处在萌芽,这样整个电影就持续有高潮。



▲ 敦刻尔克某片段音区变化 / 来源:知乎,郭连凯


在新作《信条》中,因为Hans Zimmer档期原因,诺兰邀请了一位新的音乐合作伙伴,名为Ludwig Göransson 。在电影的声带中包含了Travis Scott的作品,《The Plan》。



▲ 《The Plan》官方音带


对于胶片的热衷


诺兰对于胶片和IMAX的执念几乎人尽皆知。他为什么如此坚决尝试胶片和IMAX格式呢?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要先介绍一下什么是IMAX(Image Maximum 巨幕影院)


IMAX是最大化的电影采集和录播系统,是为了最好的电影视觉效果而诞生的一种集拍摄、制作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拍摄体系。一部真正的IMAX电影,需要从最开始制作时候就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



▲ 《信条》两位主角照片/来源:ICG杂志内页


而IMAX胶片则更是让这样的体验更上一层楼,在数字摄影已经被普及化的今天,胶片摄影依旧有着数字无法匹及的高画质,更广的色域,更大的动态范围。


而从普通观众可能是最熟悉的分辨率角度来看。我们拿诺兰最常用的IMAX70mm胶片举例,它的底片尺寸是48.5mm×22mm,扫描分辨率约为12K,约等于20多块1080P的屏幕铺满同样大小的银幕,而我们现在普及的4K,仅仅是4块1080P屏幕铺满的效果。





拍摄中,70mm胶片拍摄的电影效果比数字摄像机效果好很多:其画幅更大而全画面充实,清晰度高。然而胶片拍摄所需要的设备价格却是十分昂贵,我们从制片以及IMAX设备成本可以看出,胶片设备全套买断价格定位在2000万左右,而数字IMAX影厅买断价为1200万左右,这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所以对于观众和院方来说,IMAX数字要比胶片好。IMAX商业胶片电影不仅产量低,其胶片的维护费用也高,并且放映多场后胶片多少会有磨损,会对观影体验有很大的折扣。




▲《信条》花絮截图


最后附上在“巅峰访谈”中,主持人与诺兰关于胶片内容的采访对话:



Q:为什么使用胶片而不用数码?


A:胶片摄影在视频格式下有更高的解析度,也有更好的色彩呈现。所以,如果要拍出一部看起来真实的电影,一部视觉效果逼真的电影。胶片摄影是迄今为止,肉眼观影的最佳模拟方式。因此胶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介,可供沿用。我认为数码摄影用于增强现实是很不错的,尤其适合特定风格的电影(动画片和颜色亮丽的电影等等)。但我认为拍电影,是要想保留肉眼所见到世界的原本模样。如果要保留细腻的视觉体验,胶片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Q:就电影拍摄而言,你对传统电影的衰落感到失望吗?


A:是的,非常失望。胶片摄影的价值被低估,有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和行业原因。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是好事。数字摄影对数字发行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便于保持影片质量的一致性,使用胶片的话很难维护。但维护良好的胶片仍然是观影的最佳载体。我认为让电影从业者们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最大程度去维护胶片摄影。




Q:您认为有一天传统的胶片摄影会反弹成为市场主流吗?


A:我认为非常可能,其实这已经在发生了,很多导演已经这么做了。人们对光致成像的数字仿真越熟悉,人们就会越重视二者的差异。在消费者世界里相似的情况也很多,比如在日本黑胶唱片的重新流行。在数字革命最开始,有人预言当数字拍摄的技术越来越好,最终会达到和胶片一样的效果。但是我现在不这么肯定的认为了,我觉得二者之间的效果肯定不一样。他们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这也没关系,数字技术在某些方面效果极佳,有些导演很喜欢用数码摄影,他们会使用,我也会支持他们使用。但我不想让那些想使用胶片的导演没办法使用胶片拍摄。我认为胶片摄影应在电影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Reference:

DNEG(2020), Christopher Nolan's 'Tenet' releases in the UK, available at https://www.dneg.com/christopher-nolan-tenet/

Kevin H. Martin (2020), 'Time, Again', in ICG Aug, p.38-57.

腾讯视频,巅峰问答第九期对话诺兰。


观看《信条》前需要复习的诺兰知识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