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平民和俘虏,一名纯粹的军人,他可以配得上“战神”的称号!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铁骑之所以能够纵横欧洲大陆,绝大部分靠的就是其强大的装甲部队,他们以强悍的战斗力和快速机动的速度闻名于世,而与装甲部队配套的“闪电战”可谓是二战中最为经典的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德国在二战初期使用的“闪电战”攻势凌厉,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而发明这一战术的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1888年6月17日,古德里安出生在维斯瓦河边的库尔姆,由于父亲是个职业军官,需要四处调防,所以年幼的古德里安就跟随父亲奔波,身为军人的父亲希望两个儿子(古德里安和弟弟)都以军人为职业,所以选定军官学校作为他们的升学对象。在一战期间,古德里安是骑兵部队的指挥官和参谋长。

在二战前夕,关于战争的理念还是停留在坚固的堡垒、绵亘不绝的堑壕、大口径重型火炮和大批步兵,而古德里安赖以成名的坦克装甲部队在当时还只是步兵的辅助武器,可是古德里安认为未来战争中具有高速机动和突击能力的坦克装甲部队将是战场上的主力。 之后古德里安在吸取了军事家前辈们的经验又自己加以改良后,在其所作的著作《注意,坦克!》中古德里安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关于“闪电战”的观点,他认为装甲部队不应该是步兵的辅助,而是应该编成师团级的规模,战斗伊始成千上万的坦克就一头扎进敌阵,撕扯敌军防线但不做停留,而是一直往敌军的纵深猛扎,切断敌军的后勤补给路线从而彻底摧毁敌军。

可是“闪电战”有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那就是需要一支有着大批装备精良的坦克和训练有素的坦克兵的坦克部队。不过在希特勒观摩了古德里安的摩托化部队的演练后,被古德里安这种超前的战争理念所折服,当即任命古德里安为装甲部队总监,着手负责坦克部队的建设,所以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得以具体实施。
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第一次的展开是在入侵奥地利、波兰和法国的战场上,当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一天突进上百里,在敌人的防御地带来回穿插。即便当时英法联军的坦克装备质量高于德军,可是他们的军事理念却相差甚远,完全不是训练有素的德国装甲部队的对手,要不是戈林在战役最关键的时刻怂恿希特勒让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停下来,英法联军差点就被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全歼在了敦刻尔克,虽然没有全歼英法联军,但古德里安经此一战后名声大噪。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3个师,550余万人的庞大兵力,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发起了侵略行动,行动代号“巴巴罗萨”。古德里安被希特勒任命为第2装甲集团军群司令,率领装甲部队进入苏联。在苏联的战斗当中,他率领着德国的钢铁洪流从明斯克一路达到了莫斯科城下。但因为苏联的秋冬季节过早来临,加上气温急剧下降,导致德军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而苏军也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大举反攻。将德军赶到了距离莫斯科350公里外的地方。而古德里安也因为与希特勒意见不合,在当年的12月底被解除了职务,转入预备役。

古德里安是一名纯粹的军人,他的脑子里没有复杂的政治观念,所以他是少数敢于和希特勒因为战略分歧而大吵的德军将领之一,希特勒对于古德里安的感受是又爱又恨,古德里安也曾一度被解职。在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失利之后,希特勒才被迫重新启用古德里安,任命他为德国的装甲兵总监。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德军的装甲部队被消耗殆尽,从此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装甲攻势了。
1944年7月20日,德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七•二零事件”,一大批高级将领被逮捕,处死,就连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隆美尔也被迫自尽。时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卡里杰尔因政变被希特勒解职,古德里安便接替卡里杰尔成为了德军的总参谋长。可是此时的纳粹德国已经是四面楚歌,即使是古德里安也回天乏术。
1945年3月20日,古德里安被希特勒以“疗养”的名义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在希特勒自杀的十天后,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押了三年。1948年因健康原因被提前释放,随后他便参与了西德国防军的军事顾问,负责建设西德国防军。
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病去世,根据遗愿而被埋葬在他最初服役的地方——果斯拉尔。在古德里安的戎马生涯中从未滥杀无辜,在一次战斗中他曾拒绝枪杀苏军军官,而且因为他耿直的性格导致他的官衔也只是到大将为止,未被授予“元帅”之衔,但他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一人,他的肖像至今还挂在德国装甲兵部队的军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