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春江花月夜》之我见(第一次投稿,多多包涵)

2023-01-18 17:35 作者:江州赤鬼  | 我要投稿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名篇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为众多现代人所深深热爱。而在这其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也能说算是众多佼佼者中的代表了,就算只是粗略读过一遍,其文字中所描绘的绝美风景至今仍让人心向往之。

但是,这首诗仅仅只是在述说外在的风景吗?在文字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另外的语意?个人以为,此诗明为咏物,实则抒情,暗中表露了作者自负才干不俗、却只能身居卑位,那一份求明君赏识而不得,辗转反侧夜间难以睡去的忧思。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看哪!潮水涌起,正如诗人内心的情思涌起一般,而远处的君王正如海上的明月一般,照亮了天地。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具备美德的明君足以照亮天下士子的内心,使他们心中升腾起一份希望,渴望被其任用一展才华。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蜿蜒曲折,正如人的情感复杂多变,不被重视的人的情思,便只能流淌在寂静的郊野。而月光照到鲜花丛生的树林上时也变做细密的雪珠一般,时隐时现。正如君王的关怀到了民间也不似在朝堂一般清晰明澈,而是有选择地施恩于少数幸运儿。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如霜后空气中的霜飞难以察觉,正如君王的关切是否到了个人身上颇为不明确;而洲上的白沙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难以分解,更体现出君王的关照难以落在个人身上,怎能不令人感伤!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水与天空合为一体,明亮的天地间只有孤月高悬,明君于这世间,便也是如此超然独绝的存在吧。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自古以来,谁最初看到了月亮?月亮又是在什么时候初次照耀人们?君王与士子的关系,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难以琢磨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一代一代无穷无尽,江月却好像没什么变化似的总是相似。君王如同皎洁的月亮照耀着世间,可惜个人的人生短暂,终不能长久地沐浴在这月光下。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知月亮究竟在等待谁?只能看到滚滚长江输送着流水。君王所盼之人终究难以出现,而岁月也就在这等待中无情地消逝了。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飘零到偏远角落的士子如同白云般缓缓步出,只剩下不断的愁思留在青枫浦上。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家的游子漂泊在一叶扁舟上?不正是诗人这般怀才不遇之辈吗?什么地方有人站在明月照耀的楼阁上孤独地面对月亮?不正是指诗人这般怀才不遇之辈所站之处吗?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在离人的梳妆台上。此处夫君久日不来的离人,不同样象征着怀才不遇的诗人一般士人吗?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照进离人门帘中卷不走,照在捣衣砧上拂不走。君王之光辉正如这月光普照天地,士人又能如何躲避呢?只不过雨露难以均担,终究会有诗人这般身居低位郁闷不已的存在啊!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互相都能望见月光却不得相见,只能希望这月光流去照耀思念的人。想来诗人写到此处,也是心中遗憾自己可能无法成为享受无尽光华之人吧。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不停飞翔也飞不出无穷无尽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波纹。君王的光辉普照天地,万物都难以逃出。或许诗人想到此处,心中多少有所释怀,心境渐趋平复,如同水面的波纹般,瞬间出现而又瞬间消逝了吧。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诗人昨夜又梦到花落闲潭,可惜春天已经过半仍不能归家。士人愿意为君王驱使之心,不与这漂泊在外无法回乡之心相似吗?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水带着春光旧像要流尽一般,水潭上月亮又要落去。时光一去不复返,自己对君王却没有什么真正的贡献,这对于一个胸怀壮志的士子来说怎能不伤感!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斜月慢慢下沉藏于海雾之中,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碣石在北,潇湘在南,这数千里的距离何其遥远,君王与地位卑微的士人之间的距离不也同样遥远吗?月光逐渐隐去,君王又要将他的注意力移到其他的地方,真真会让诗人感喟自己是何等的时运不济啊。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知道几人能趁月色归家,唯有落下的月亮摇动离情洒满江边的树林。月夜终有尽时,对官职低微的诗人而言,君王赏识的微乎其微的机遇也终是转瞬即逝。唯有一份忠诚的情谊似乎不会因月光的离去而消散,在天地间留下自己的印记。

作为闻一多先生口中盛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千年来令无数人倾倒的理由,恐怕不仅仅是其中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所描绘的这幅幽美静谧、迷离优雅的春江月夜图那么简单。其中多次出现的月、江、离人等元素,或许都暗含着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忧郁之情。此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超越了过往那些单纯描摹山水的景物诗,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通过歌颂大自然的壮美景致,暗中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思。贯穿整首诗的空灵而迷幻的月光,对千古士人都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在如今之太平盛世,君主们渴求贤才出世解决诸多疑难问题,若是有幸运儿一举成名,或许我这等庸碌之辈也只能如一千多年前的张若虚一般望月兴叹吧。


读《春江花月夜》之我见(第一次投稿,多多包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