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3-03-03 16:23 作者:爱吃橙子的XJ  | 我要投稿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①根本原因:16-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阶级因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③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2、过程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实行共和制。

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加紧策划恢复并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不流血的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旧贵族之间的妥协的结果。)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国王仍具有行政权)

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把最高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从国王转移到议会)

4、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和平手段,把英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权利法案》内容和意义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意义:

①《权利法案》的实施,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①根本原因:18世纪中叶,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美13块殖民地上的人民要求独立,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民族意识: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启蒙思想的传播使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③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激化双方矛盾。

2、过程

1775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17767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标志美国的诞生。

177710月,大陆军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1年,美国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3年,美英在巴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①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②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过程

1789.7.14,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1789.8,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维护革命成果。⑤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3、影响: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艰难曲折的原因

1、经济因素:国内小农经济基础稳固,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2、政治因素:①法国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②资产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法国资产阶级因为利益不同,分为若干政治派别,政治主张的不同增加了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

3、外来干涉:英国及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组织反法联盟干涉革命,法国政局动荡不安。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步确立。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确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制度。

2、政体: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代表国家

1)英国:①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责任内阁制: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位元首。

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①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应该全体辞职或者通过国王解散下院,重新大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统而不治。②议会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④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美国

①实行民主共和制。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彼此相互制衡,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众议院组成的联邦国会、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拥有最高行政权,对宪法负责、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3)法国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于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①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众议院有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在议会获多数票支持的政党领袖担任,由总理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有立法创议权,可以任免高级文武官员,有特赦权;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任期7年可连任。

4、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俄国改革

1、背景:1861年,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内容:①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通过赎买获得土地。

②其他改革: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的发展。

4、评价

①进步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局限性:没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农奴制残余。

(二)、美国内战(1861-1865

1、背景: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根本原因在于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

2、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3、过程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2年,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的支持,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

1865年,内战结束。

4、评价

①进步性: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②局限性:黑人仍备受歧视。

(三)、意大利的统一(1861-1870

1、背景: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

3、过程:①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②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国家统一、

(四)、德意志的统一(1864-1871

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

2、过程:①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②1864-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普鲁士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③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1868年,日本有识之士推翻幕府统治。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内容

①推行“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

4、评价:推动了日本的社会进步,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对外开始进行侵略扩张。

比较不同的政体形式

(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缓和了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