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封神》和《长安三万里》对比

2023-07-23 23:19 作者:辐射星球Jeffrey  | 我要投稿

2023.7.23 每日分享

《封神》和《长安三万里》对比
今天同时看了两部电影,做一个对比,尤其是剧本方面的对比,因为剧本是导演比较好控制的,到了制作阶段很多东西就没有那么容易控制了。首先说一下封神,这个剧本看完就是被高手动过的感觉,运用电影的手法,非常符合电影的规律(而不是真实、原著或者文学),这对喜欢电影本身的我来说,确实是看完觉得醍醐灌顶,受益良多,感觉被大神启发了一下,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对我启发最大的几个点(细节很多,我就不细说了)
1 封神从姬发的视角讲故事,用一个视角统一了封神中的众多人物,这是符合电影规律的,有主次,很多次要人物可以略写。而且姬发的视角可以做最后人物成长,为英雄史诗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是一个聪明的视角。
2 对于这个视角,人物弧的设计也是非常精妙聪明的。通过他眼中看到的纣王,是一个伟大的王,然后一个重要事件,让他开始背叛一个自己曾经崇拜的王,作为故事脊柱,是一个很好的结构方法。我觉得这个不容易,很难,非常佩服。
3 人物塑造非常电影,我们中国其实比较习惯脸谱化人物,包括原著和傅艺伟版封神榜,我都很喜欢,但是相比之下,人物塑造都是扁平的,苏妲己就是蛊惑,纣王就是残暴,但是这里他们都是有欲望,纣王不是被蛊惑而是自己的欲望,妲己也是报恩甚至还有一点对纣王的爱,我觉得这些让人物变得更有层次,更丰富,我觉得是很电影化的处理。
4 一个明显优于长安三万里剧作的方面,就是长安一片都是用状态塑造人物,但是封神的角色大量用动作和抉择塑造人物。我们剧作的核心就是,一个人做了什么选择在决定一个人是谁,封神里面的人物的选择很多都很艰难,但是让人物鲜活,记忆深刻。当然长安主要角色塑造也是有特点的。
5 很多电影化元素都有运用,比如电影符号在封神中也运用了,那个环,代表回家。再比如电影中运用了弑父弑君的反复,其实也是悲剧中的常用元素,让他有一种唏嘘感。这些东西让剧作更富有电影感。
6 长安三万里有浪漫之处,有些人物的塑造很好,尤其是黄鹤楼几次的塑造和相扑的应用,是我最喜欢的,比较具有电影感,包括剧作的套层结构,也是处理很不错,高适人物也让我觉得很有趣。总体来说,当然也不错,但是前面那几个方面,我肯定是更喜欢封神。
7 引用一个朋友的话:封神和长安的戏剧表达方式很恰当展现了东西方逻辑的一个不同点。封神意在使用事件的相对客观性去展现人物的相对主观性即复杂性,人物相对更饱满,所以这部片子很像西方史诗片。可惜被制片方拖累了。长安意在使用人物性格的相对客观性(即类似于传统中国戏剧的脸谱化)即相对单一性去展现和推动事件的主观性发展,也很符合中华民族的思考逻辑。尤其这部片子写的是文人,文人天真幼稚理想化,用这种方式很合适。谁优谁劣呢?风象时代会融合发展。


《封神》和《长安三万里》对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