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清北】2023清华975材料物理化学考研真题资料参考书经验
2023年清华大学考研备考已经正式拉开帷幕,为帮助考生便捷查找资料,盛世清北特整理相关信息如下,仅供参考:
【考研真题】
2020年清华大学975材料物理化学考研试题

编辑切换为居中

编辑切换为居中

编辑

编辑

编辑
【参考书目】
975材料物理化学
《材料科学基础》2011 年修订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刘俊吉等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傅献彩等
【考试大纲】
975材料物理化学
1 热力学常见基本概念
1.1 系统、环境与边界
1.2 强度性质与广度性质
1.3 状态与平衡状态
1.4 过程与途径
1.5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 0 定律
1.6 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2 气体
2.1 理想气体
2.2 状态方程
2.3 实际气体
2.3.1 压缩因子
2.3.2 维里方程
2.3.3 范德华方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热量与功
3.2 热功等效与内能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4 功与体积功
3.4.1 体积功的计算
3.4.2 不可逆与可逆过程
3.5 热与热容
3.5.1 等容热效应
3.5.2 等压热效应与焓
3.5.3 热容及简单变温过程热的计算
3.6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体中的应用
3.6.1 内能和焓的计算通式
3.6.2 节流过程与 Joule-Thomson 系数
3.6.3 理想气体和范德华气体的内能与焓计算
3.6.4 等温、绝热、等容过程方程
3.6.5 热力学循环
3.7 第一定律对于化学反应的应用——热化学
3.7.1 化学反应进度
3.7.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7.3 反应热的计算
3.7.4 反应热的测量
3.7.5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3.7.6 非等温反应系统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4.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4.1.1 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4.1.2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过程的方向性
4.2.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4.2.2 过程方向和限度的描述方法
4.3 Carnot 循环和 Carnot 定理
4.3.1 Carnot 循环的效率
4.3.2 Carnot 定理及其推论
4.4 熵与混乱度
4.4.1 熵的导出
4.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Clausius 不等式
4.5 熵判据
4.5.1 熵增加原理
4.5.2 熵的物理意义
4.6 熵变的计算
4.6.1 简单物理过程的熵变
4.6.2 相变过程的熵变
4.6.3 混合过程的熵变
4.6.4 环境熵变
4.7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4.7.1 Nernst 热定理
4.7.2 热力学第三定律
4.7.3 规定熵的计算
4.7.4 化学反应的熵变
5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与热力学函数
5.1 内能与熵
5.2 勒让德变换与热力学函数
5.3 平衡与稳定判据
5.3.1 Helmholtz 函数及 Helmholtz 函数减少原理
5.3.2 Gibbs 函数及 Gibbs 函数减少原理
5.3.3 关于判据的总结
5.4 各个热力学函数间关系
5.4.1 Gibbs 公式
5.4.2 对应系数关系式
5.4.3 Maxwell 关系式
5.4.4 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5.5 ∆G 及∆A 的计算
5.5.1 简单物理变化过程的∆G 和∆A
5.5.2 相变过程的∆G 和∆A
5.5.3 混合过程的∆G
5.5.4 ∆G 随 T 的变化
6 溶液热力学
6.1 溶液的特点及组成表示法
6.1.1 溶液的特点
6.1.2 溶液组成的习惯表示方法
6.2 偏摩尔量
6.2.1 质点数目可变系统的状态描述
6.2.2 偏摩尔量
6.2.3 偏摩尔集合公式
6.2.4 Gibbs-Duhem 公式
6.2.5 偏摩尔量的测量
6.3 化学势
6.3.1 化学势的定义
6.3.2 敞开系统的基本关系式和化学势的其他形式
6.3.3 化学势决定传质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6.3.4 化学势与 T 和 p 的关系
6.4 气体的化学势
6.4.1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6.4.2 化学势的统计推导方法
6.4.3 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6.4.4 气体的逸度和逸度系数
6.4.5 气体热力学函数的非理想性修正
6.5 Raoult 定律和理想溶液
6.5.1 Raoult 定律
6.5.2 理想溶液及其化学势
6.5.3 理想溶液的通性
6.6 Henry 定律和理想稀薄溶液
6.6.1 Henry 定律
6.6.2 理想稀薄溶液及其化学势
6.6.3 依数性
6.6.4 二元溶液中溶剂和溶质性质的相关性
6.7 非理想溶液
6.7.1 活度和活度系数
6.7.2 非理想溶液的化学势
6.7.3 关于化学势、标准态和活度的总结
6.7.4 非理想溶液的混合性质和依数性
6.7.5 活度的测定与计算
6.7.6 超额热力学函数
6.8 分配定律
7 相平衡
7.1 相平衡的必要条件
7.1.1 相和相数的确定
7.1.2 相平衡的必要条件
7.2 相律
7.2.1 系统的物种数和组分数
7.2.2 自由度和自由度数
7.2.3 相律
7.3 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
7.3.1 Clapeyron 方程
7.3.2 压力对蒸气压的影响
7.4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7.4.1 水的相图
7.4.2 硫的相图
7.5 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图及其应用
7.5.1 p-x 图(蒸气压-组成图)
7.5.2 T-x 图(沸点-组成图)
7.5.3 杠杆规则——质量守恒的必然结果
7.5.4 分馏原理
7.6 二元组分非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图
7.6.1 偏差不大
7.6.2 偏差很大
7.7 部分互溶双液系的液-液相图
7.8 完全不互溶的双液系统
7.9 二组分系统的固-液相图
7.9.1 具有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相图
7.9.2 具有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7.9.3 具有不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7.9.4 形成固溶体的相图
7.10 依数性原理
7.11 相图的规律性
7.11.1 二组分系统相图的总结
7.11.2 相图的结构
8 化学平衡
8.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8.1.1 非平衡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8.1.2 化学平衡的条件
8.1.3 平衡常数的导出
8.1.4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8.2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 Gibbs 函数变
8.2.1 ∆ r G m 0 的意义
8.2.2 ∆ r G m 0 的计算
8.2.3 ∆ r G m 0 与 T 的近似线性关系及其应用
8.3 关于平衡常数的讨论
8.3.1 平衡常数的意义
8.3.2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
8.3.3 平衡常数的具体形式
8.3.4 求算平衡常数的基本方法
8.4 平衡计算举例
8.4.1 计算平衡常数
8.4.2 计算平衡组成
8.5 各种因素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8.5.1 平衡移动问题的共性
8.5.2 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8.5.3 压力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8.5.4 惰性气体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8.5.5 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9 电化学平衡
9.1 库仑定律、电场和电势
9.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与 Faraday 定律
9.3 可逆电池及可逆电极的一般知识
9.4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与计算
9.5 可逆电极电势
9.6 浓差电池及液接电势
9.7 电动势法的应用
10 表面化学与胶体的基本知识
10.1 基本概念
10.1.1 表面功和表面能
10.1.2 表面张力
10.1.3 影响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
10.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Young-Laplace 方程
10.2.1 Young-Laplace 方程的应用
10.2.2 弯曲表面下液体的蒸气压——Kelvin 方程
10.2.3 固体颗粒大小对于溶解度的影响
10.2.4 固体熔点与颗粒半径的关系
10.3 固-液界面
10.3.1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10.3.2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
10.3.3 毛细现象及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10.4 溶液表面
10.4.1 溶液的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现象
10.4.2 Gibbs 吸附方程
10.5 固体表面
10.5.1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现象
10.5.2 Langmuir 吸附理论
10.5.3 BET 吸附理论
10.5.4 Freundlich 公式
10.5.5 吸附热力学
10.5.6 吸附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1 化学动力学基础
11.1 基本概念
11.1.1 化学反应速率
11.1.2 元反应及反应分子数
11.1.3 简单反应和复合反应
11.2 物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2.1 速率方程
11.2.2 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
11.2.3 反应级数与速率系数
11.3 具有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
11.3.1 一级反应
11.3.2 二级反应
11.3.3 三级反应和零级反应
11.4 反应级数的测定
11.4.1 几点说明
11.4.2 r=kc A n 型反应级数的测定
11.4.3 r=kc A a c B b …型反应级数的测定
11.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5.1 经验规则
11.5.2 Arrhenius 公式
11.6 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6.1 元反应的活化能
11.6.2 微观可逆原理及其推论
11.6.3 复合反应的活化能
11.6.4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6.5 Arrhenius 公式的修正
11.6.6 活化能的求取
11.7 元反应速率理论
11.7.1 碰撞理论
11.7.2 势能面和反应坐标简介
11.7.3 过渡状态理论
11.7.4 两个速率理论与 Arrhenius 公式的比较
11.8 反应机理
11.8.1 对峙反应
11.8.2 平行反应
11.8.3 连续反应
11.8.4 链反应
11.8.5 稳态假设与平衡假设
11.8.6 反应机理的推测
11.8.7 微观反应动力学简介
11.9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9.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1.9.2 催化机理
11.9.3 催化剂的一般性质
11.10 均相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
11.10.1 均相催化反应
11.10.2 酶催化反应
11.11 多相催化反应
11.11.1 催化剂的活性与中毒
11.11.2 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概念
11.11.3 气-固两相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11.11.4 催化作用与吸附的关系
【考研经验】
清华大学975材料物理化学试题重视基础及灵活运用,即使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掌握程度与考生高校要求不可同日而语。盛世清北老师提醒考生一定要注重基础理论的沉淀、理解、总结归纳、形成学科知识体系,结合真题考点进行习题训练,加深理解和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按自己的理解去学习很容易走弯路,导致失败。
临近十一月,考研进入冲刺期,大家基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备考的过程中,你可能看到很多励志文,鸡汤文,说考研很容易的,轻轻松松达到国家线,但是请你清醒一点!少数人的经验是不值得借鉴的!在这段距离考试还剩下不到60天的日子里,剩下的道路上依旧有很多坑需要避开,尤其在11月份,如果这时候稳不住后面很难保持上升的学习状态。话不多说,随盛世清北清华考研辅导班一起来看看吧!
坑一、没有尽早开始复习 “我好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开始复习。”这是考研后期或者初试之后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很多小伙伴听同专业的学长学姐说到暑假开始也不晚,XXX复习三个月照样考上研究生,所以有些小伙伴就真的不着急复习,但是考研的日子,真的是过得特别快,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悄悄溜走。 有句话说:不怕别人比你强,就怕比你强的人比你还努力。面对无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早做准备可以提高自己的优势,让自己的考研路多一份保障。
坑二:研友=依靠 有志同道合的研友的确很重要,但是总有些路是要自己一个人走,不能把研友当做精神支柱。往届生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的话,不要和不考研的人合租。生活作息不一致严重影响学习,很容易分心。
坑三、学的越久=考的越高
活作息习惯也是因人而异的,大家的学习时长要在自己可以保持高效学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长。高效率的学习不仅会让你更好的吸收知识,还会带给你学习的充实感,帮助你维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是一个正向反馈的过程。 多数同学的高效学习时长是8-14h/天,清华考研辅导班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作息习惯规定好自己的学习时长。
坑四、盲目采取题海战术 世界上总有做不完的题,却有考得完的知识点。很多一战考研的同学,可能因为听惯了高中老师的“题海战术”,不顾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刷题。 但事实上,考研不是高考,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简单的规律让你靠刷题刷出高分。泛读十本不如精读一本。有时候钻透了一道题,弄清了出题点,其实就相当于弄懂了一套题。
坑五、过度疲劳,效率低下 考研最难的不是专业课,毕竟这是一场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难就难在你能否抵制诱惑,做好合理的时间规划。很多时候,大家都容易被自己打败,比如时间不够啦,竞争激烈啦,压力过大啦,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导致把自己逼得很紧,最后却不见起效。
坑六、眼高手低,定位不准 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和定位,切忌眼高手低。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些同学在刷题时看到某一道题做过或是做过相似的就选择直接跳过,或者只是草草地看一遍解题思路,结果到最后时是下笔做不到如有神,甚至完全不会。所以,清华考研辅导班提醒考生,记住好不如烂笔头,一定要下笔,在真正的做题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坑七、为了专业课,抛弃英语和政治 背英语单词很重要!无论大家的基础好坏,一定要养成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少花时间但不可不花时间。另外英语刷题只用真题!一定不要用各个机构出的模拟题。真题做的时候一定要细致一点,尤其是第一遍刷的时候,对于文章和题目要认真分析,不要一味贪图速度。切记为了专业课,抛弃英语和政治。 考研本就不是一场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好的复习方法;考研的过程非常辛苦,道路也十分艰险,稍有不慎犯了错误很可能就影响结果。所以,盛世清北清华考研辅导班建议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避坑,取得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