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驳有山先生为骆宾王为徐敬业檄天下文

2023-06-12 16:26 作者:authr羽  | 我要投稿

驳有山先生为骆宾王为徐敬业檄天下文


提要:为保证所举例子能与时代贴近 最早起止晋 最晚起止宋 避免与唐代脱轨,同时,大部分史料会保存引用来源,除非是能一眼看出来出自哪里的。


原文A

骏驰千里,岂有牡牝之分;王育兆民,犹有善恶之辨。

驳A:首先,骈文体系上下文句不太是有转折关系的 要么是相对、要么是相同——或采用这类说法:词义相近或相反

例A(1):故小白有一匡之勋,重耳有翼戴之德。(取自孔休先《论众檄》 《全宋文》卷四十三)

该句小白对应重耳  一匡之勋对应翼戴之德

     (2):百姓受灰没之酷,王室有黍离之哀,不为少康之隆,孰能祀夏?不有宣王之兴,谁克旧物?  (取自《讨石虎檄文》 晋康帝诏书 《全晋文》卷十、《十六国春秋》十六)

该句,百姓对应王室,灰没之酷对应黍离之哀。少康之隆对应宣王之兴。

      (3):盖闻五精上列,耀魄总其威灵;万国下分,皇王摄其区域。   (取自《为行军元帅郧国公韦孝宽檄陈文》 此作者《全后周文》阙名。)

该句,以五精上列对应万国下分,耀魄对应皇王,总对应摄,威灵对应区域。该句可能难以理解,五精是指代北极五星,耀魄即是其中的耀魄宝,指代天帝星,该星为北极五星中的最尊贵者。

论A:根据引用檄文的数句论述,一般檄文骈句的前后句都是承接的词义相同(或相反),而少有前后句以转折意思进行承接,故该句应该存在错误。


原文B

吕后自衅于匈奴,乃启文景;武氏披罪于上元,是愤尧舜。

驳A:第一点,自衅词词义不正确,应该改为自逊、自辱。衅意无自我贬低。(左传用衅为罪,自罪匈奴不符合史实,故更不应该为此意。)

驳B:上元,有山先生说上元指代的是百姓,很显然有山先生对这个词在古文中运用了解不深。

例B(1):报上元之灵恩,绍高宗之鸿烈。   (取自《代宰相请封禅表》蒋钦绪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该句上元指代的是上天

      (2):天子乃举群祠撰吉日,郊上元,礼太乙。    (取自《通天台赋》任公叔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九 )

该句上元依旧指代神灵

论B:故有山先生所谓上元老百姓的意思显然错误。


原文C

献秽二帝,辜戮群臣,罗织四海,构乱八极。

驳A:构乱八极有点睿智。选用知乎月半微的评价:前面还不错,后面就有问题了,什么叫做作乱八极啊?八极与八荒同义,都指的是边疆极远的地区,你是把六合八荒混一起了吗?六合能泛指天下,语出庄子,而八荒又不能。武后自己跑到八荒作乱?【构乱】?

例A(1):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  (取自《梁书·杨公则传》)

      (2):属凤州人仇周贡等构乱,攻逼脩城,杲信洽于人,部内遂无叛者。(取自《北史·杜杲传》)

      (3):眺八极之山川,临万家之井邑。(取自《宣州大云寺碑》 李峤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八)

论A:构乱是造反的意思。八极是极远的边疆。


原文D

大宝为之崩碎,神器为之胠箧。率土阴于霾色,匹夫慑于刀兵。

驳A:有山先生自己描述为:大宝(即皇位)因为武则天的所作所为而崩碎。那么按照骈句意思,下一句应该是神器(皇权象征)因为武则天的行为而偷窃。语句令人难以理解。

驳B:匹夫慑于刀兵——是指武则天手下的刀兵很厉害吓的匹夫不敢动么? 有一种天下敢怒而不敢言的味道,然而檄文作为批判对方的文章应该相当采用贬义词,而此句非贬义,反而有一种“武则天刀兵吓死我了”的自灭威风感。


原文E

司空无忌,三朝老迈,英冠人杰。

驳A:三朝老迈是?


原文F

克暴隋而捐身,佐先皇而托命。

驳A:捐身是指长孙无忌死在隋末了??托命又是什么 为什么不用受命。。

例A:(1):及融为黄巾所围,遂赴难捐身。   (《郑康成祠碑》 史承节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2):然而藐尔穷孤,不能自立,既随其母托命他宗,本族无鞠养之人,因托得存其继嗣。  (《答王方庆问服制书》  徐坚《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该句显然的揭示了托命类似于委命,将性命托付 不能用于形容受遗诏辅政的长孙无忌。


原文G

武氏贿而不受,遘陷罪名,贬死黔州,宇内伤心。

驳A:宇内伤心是什么梗? 感觉任雅相啊许敬宗啊卢承庆啊肯定是开心的。顺提一嘴,武氏是赐下赏赐,而不是贿赂长孙无忌。

例A: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资治通鉴》卷二百)


原文H

仆射遂良,清忠奉国,士气骨鲠,严辞废立。一朝扑杀此獠,魂断南越,也作鲸鲵。

驳A:啊?一朝扑杀此獠——身为檄文,你要把这一句写上去 当时的人们怎么知道这一句是出自武后之口的。。。

例A: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于志宁不敢言。(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原文I

于是简拔宵小,委政酷吏。软羁帝子,重用外戚。除灭宗枝,横噬朝廷。举凶狱而杀流人,设铜匦而覆唐鼎。所以宦海结舌,士林钳口,笏板无字,谏官失鸣。

驳A:气到无力。

例A:(1):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简拔宵小,委政酷吏。)

例A:(2):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亦厌其烦,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乃相与共构陷善思,坐流欢州。太后知其枉,寻复召为浑仪监丞。(简拔宵小,委政酷吏。)

例A:(3):右补阙新郑朱敬则以太后本任威刑以禁异议,今既革命,众心已定,宜省刑尚宽.....太后善之,赐帛三百段。(宦海结舌,士林钳口,笏板无字,谏官失鸣)

例A:(4):侍御史周矩上疏曰....太后颇采其言,制狱稍衰(宦海结舌,士林钳口,笏板无字,谏官失鸣)

论A:对武则天的贬斥是檄文常用手段,但是不带你这么开地图炮的,你还要不要号召天下了?而且流人难道是好人的意思么?覆唐鼎可能指代的是武则天将要盗窃唐之国器为周么?


原文J

武氏盗攘天权,昏残如獍。戚姬幸免缸坛之肉,高纬不屠襁褓之婴。既诛王孙,割剥黎民。迎佛骨于赤县,动儒、道之根基;移紫宫于洛阳,竭黔首之汗力。

驳A:戚姬幸免缸坛之肉,高纬不屠襁褓之婴。——此句可谓胡言乱语,你到底想说啥啊——按照有山先生自释的是,戚姬还好死的早,不然就要被武则天折磨了?

驳B:迎佛骨这事成功打破了大伙的联合。同时大唐属于三教并尊的情况,李世民曾对佛门解释为什么把道教排最上面,“当今天子为道教(老子)后人,则尊道,若天子是佛教后人,则尊佛。”先不论别的地方,就你们起兵的江南,江南旧贵族崇佛的还少了?琅玡王氏兰陵萧氏吴郡陆氏这些侨姓和本土江南华族都世代崇佛,你不去统一战线对抗武则天你还拿这个点去攻击武则天??

例B(1):弟子夙奉释教,练服旧闻,有自来矣(取自《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王志 《全梁文》卷四十八)

     (2):弟子世奉法言,家传道训(取自《答释法云书》 王筠 《全梁文》卷六十五)

     (3):杲素信佛法,持戒甚精,著《沙门传》三十卷。(取自《梁书·陆杲传》)

     (4):萧瑀....好释氏,常修梵行,每与沙门难及苦空,必诣微旨。(取自《旧唐书·萧瑀传》)

     (5):自齐、梁之后,其道(释氏)弥尊。(取自《唐六典·尚书礼部》)

     (6):都督长沙姚意妻造像记、柏仁县尉周楚仁造像记、苏州长史妻造像记....(皆从《唐文续拾》中摘取)

驳C:有山甚至认为迁都洛阳是错误的...这是大的战略性问题.....同样属于不统一战线的问题


原文K

萧衍之衰,凄然在睹;董卓之亡,痛哉可陈。淫祠外塔,空愚布衣之智;奢楼巨殿,徒费田垄之财。呜呼! 州州家苦,道道人贫。

驳A:萧衍是正确的例子,董卓呢?你哀悼董卓?外塔不知道你是从哪得来的词汇,在法苑珠林中勉强能得到”河西大寺东门外塔“的词汇,可这明显是河、西大寺、东门外、塔啊。


原文L

至于嵩山封禅,泰岳不尊,背德遐迩,弃信乾坤。吐蕃扰于安西,突厥犯于漠北。贞观因辽东而不祭,武氏任僵骸而加荣。

驳A:封禅一事是李世民时期就开始着手准备的事情了,至于封禅,谁说的一定要在泰山?李治就好几次打算去嵩山了,并且唐初就开始祭祀嵩山。

例A(1):高宗既封泰山之后,又欲遍封五岳。至永淳元年,于洛州嵩山之南,置崇阳县。其年七月,敕其所造奉天宫。二年正月,驾幸奉天宫。至七月,下诏将以其年十一月封禅于嵩岳。

     (2):高宗自调露中欲封嵩山,属突厥叛而止;后又欲封,以吐蕃入寇遂停。

     (3):季夏土王日,祭中岳嵩山于河南府。(取自《唐六典·尚书礼部》)


原文M

更兼宠睐面首,造次纲维,明堂付炬,操弄权柄。则内有裂眦之士,外有冲冠之民,下有涸川之谶,上有袭月之星。

非驳A:这一段其实写的不错的。尤其是袭月,武则天是个女性,与日相对即为月。


原文N

我主徐敬业乃李唐旧臣,仁心武略,誓除乖戾。饮邗江之快浪,振扬州之义旗。运筹则天人同忾,洗刃则鬼神是惧。

驳A:李唐旧臣..你不是来光复李唐么,不应该继续李唐江山么,旧臣....

例A:(1):帝既多杀害,敬则自以高、武旧臣,心怀忧恐。(取自《南齐书·王敬则传》)

论A:由例子可得出,旧臣指代的是已经过去的朝代的臣子,则不符合檄文所对应的徐敬业重推李显上位的目的

驳B:仁心武略....

驳C:天人同忾一词用词不当

例C:诸侯敌王所忾(取自《左传》)

论C:根据忾字翻译所得为:运筹,然后天人一起愤恨。看来这运筹不是一般的差。

驳D:鬼神是惧应该为鬼神亦惧


原文O

雄兵列阵,直驱洛汭,虎啸龙骧,炸雷霹雳。飞军震山而长刀射雪,骥马追风而吴戈照日。孙膑不可挡,亚夫不可拒。沧海灌萤火,陨铁落春冰。

驳A:一般来说,雄兵列阵,直驱洛汭后应该也是XXXX(形容士兵如何),XXXX(目的)

例A(1):大将军、龙门公拓拔王述领巴蜀之兵一十二万,出于白帝,水陆俱下。大将军、安昌公拓跋则领骁骑五万,济于南岸,循江东转。梁王举一国之师,尽舳舻之盛,发自江陵,首尾不绝。行军总管、上柱国、杞国公亮率步骑一十五万,埽荡山林,□自东阙。行军总管、上柱国,成阝国公士彦岭内马一十万,济自泗口,径取广陵。幕府精锐二十万余,长驱淮水,直指江左。(取自《为行军元帅郧国公韦孝宽檄陈文》)

      (2):万安城使金吾卫将军张知海、柔远城使右金吾卫大将军于仙障、平戎城使武卫刘元果、明威副使折冲管希光、摄保宁都护折冲马仙童等,久戍边隅,备闲攻守。或自固坚壁,不发悬门;或蓄其精锐,诱以羸弱。贼等不虞设诈,竞欲登陴。再鼓当彼竭之馀,一举得我盈之势,矢石齐发,噍类无遗。前後杀伤,不可胜纪。八国招讨副使左羽林军大将军董当、左羽林军将军董旁郎、董毕郎、右羽林董利、董歌弄、左骁卫将军董利峰、左武卫将军董奉仇、左威卫翊府中郎将先锋党利才统八国子弟八千馀众,并拜都护武士府健儿一千馀众,间道设伏,潜入深林,旗鼓相望,昼夜苦战。(取自《兵部奏剑南节度破西山贼露布》 杨谭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驳B:长刀射雪改为长刀映雪比较好。虽然你在江南也看不到这种现象。

例B(1):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 (【陇头水】杨师道)

     (2):奉诏向军前,朱袍映雪鲜。 (【送安抚从兄夷偶中丞】李洞)

驳C:哪有把对手比喻成孙膑和周亚夫的...最好是李宪或者元庆和这种。

例C(1):冬十月,夏侯夔至广陵城下,元庆和举城投降。(取自《资治通鉴·梁纪七》)

      (2):宪谓不先破元树等,则夏侯亶无由可克,乃遣子长钧率众逆战。军败,长钧见执。树等乘之,宪力屈,以城降。(取自《魏书·李宪传》)


原文P

盖闻:沮授死于袁氏,不如高览降曹;张任困于雒城,未若颜严从汉。伪朝气数已尽,匡正不日之间。是待风沙顿止,天地廓清,重佐九五,再劳社稷。

其得妖妇首级者,赏钱八千万,封八千户侯。移檄州郡,如律令!

非驳:好令!!


驳有山先生为骆宾王为徐敬业檄天下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