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科普】CPU是如何命名的,数字更大就一定更好吗?

摘要:
1.如何直观的判断处理器的大致性能水平?
2.处理器的后缀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
3.处理器有哪些制造厂商?移动端和桌面端命名策略有何不同?
目录:
一、英特尔桌面端命名:

Intel——品牌名(英特尔)
因为两厂处理器命名互不搭界 看后续数字就能辨别 所以我们一般忽略品牌名

Core——产品线名(酷睿)

英特尔处理器产品线由低端至高端可分为
低端:赛扬(nas 低功耗小机器常用)
入门:奔腾(一些办公机 品牌机常用 现在逐渐被最新的i3取代 淡出市场)
主流:酷睿(最为常见的台式机处理器主流产品,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服务器:至强(老至强有不太好听的外号“洋垃圾”,常见的e3 e5均来源于国外服务器更新迭代后的拆机件,因兼容家用主板,性价比优势明显被垃圾佬们追捧,但是这个优势逐渐在缩小)

i7——处理器型号名

一般地,酷睿处理器在同一代中由低端到高端分为i3 i5 i7 i9四个型号,性能依次增强。
必须注意的是,同一代。

举例:i3-9100和i5-9400均属于第九代酷睿处理器家族,在性能上我们可以套用i5大于i3的公式,得出孰强孰弱的结论。
但是,在不谈及具体代际的情况下,这四种产品的可比性是不明晰的。
如:i7-9700和i5-12400,这里如果忽略代际,只单纯对比后得出前者比后者强的结论,那就会闹出笑话。
如果有人告诉你,i3就比i5弱,i5就比i7弱之类的,咳咳。

此外,还需摒弃“类比”思想。
一般地,在目前的酷睿产品中,最强大的旗舰即为i9,不会有i11 i13之类的产品出现,千万不要在这里闹笑话。

正确的理解为:每一代酷睿产品都是由i3到i9四个部分组成的一整套产品。
举例:2020年发布了酷睿10代产品,2021年发布了酷睿11代。
10代中包括10代i3 10代i5 10代i7 10代i9
11代中包括11代i3 11代i5 11代i7 11代i9
如此循环再循环。


当代际差距较大时,性能的差距也会放大,例如2023年的13代i3—13100f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10代i5—10400。图二中则更为明显。

横杠后的一位或者两位数——代数
表明处理器是第几代产品。
一般的,一年更新一代。

例题
i7-13700——13代i7
i3-12100——12代i3
i5-9400——9代i5
i7—870——初代i7(请牢记特例)

可直观看出,同是i7,不同代差距巨大。

子型号——代数后三位
可粗暴地认为,越大性能越强。

如:i5-12400和12490 后者稍强于前者

尾缀——最后跟着的字母
有时不出现,但是出现了,一定得留意。
常见的尾缀代表











移动端:尾缀以功耗为基准,按照以下五个等级分类。

功耗越低,越节能,但是性能越差。
举例:

u:重视续航,减小发热,性能不佳,超级轻薄本常见

p:轻薄本 全能本常见 性能比u好了

h:标准功耗 性能较强 游戏本常见了 常被叫做标压处理器

hk:类推台式定义 可以超频的笔记本

hx:目前为止移动端最强大的处理器 可近似看作台式机处理器去除顶盖后直接装到笔记本主板上 虽然紧挨着h 但是实际表现强大很多

特殊的几个尾缀




学不会也没事,14代(马上,今年下半年)命名规则会大变。
二、AMD命名规则
跳过之前的失败产品,直接从zen架构产品开始入手学习(之前的失败产品你基本不需要了解,相信我,没人会看那些怪东西,如果真的有兴趣,去找AMD的发家史)



以下图处理器为例子:


品牌名同英特尔 不过多赘述
通常也会被忽略

产品线及定位——ryzen7

同样有3579四类 定位可类比为英特尔
同样的 这个前缀也不能用于判断性能


代数——接下来的第一位数字

目前为止一共有五代 更新的代数对应更新的架构以及制程 表现为更好的性能以及更强大的能耗比

子型号——接下来的三位数


同样划分细致 可类比为英特尔

尾缀——最后的字母
不同于英特尔酷睿常见的锁倍频
AMD台式全系不锁倍频(任超)




AMD移动端:

类比 类比 还是类比
留意“换皮”处理器 即换了个名字但是是同一种东西的处理器


7000系起引入全新的命名规范
如下图


口诀:二定位 三架构 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