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轻武器科普の特辑] AR系各系弹匣图鉴(下)

2022-03-26 18:25 作者:老Azzz  | 我要投稿

上期回顾:

注:资料转载自枪炮世界(已获得教授的转载许可)  

弹鼓篇

90发容量的MWG弹鼓由MGI公司生产,其背面采用透明材料,可以方便看到余弹量
缺点也很明显,全枪重心严重偏左

BETA C-MAG,以后会有专栏单独介绍

100发BETA C-MAG
BETA公司参考MWG的做法,推出透明背面的C-MAG
150发的SAW-MAG 150弹鼓,是Armatac Industries公司趁C-MAG专利失效时,参考这种原理而设计的更大容量的弹鼓(这个产品最初起名就叫CL-MAG),但其体积和重量也比C-MAG更大一些,因此也需要专门的弹鼓挎包来携带
弹鼓挎包
什么是狙机枪啊(战术后仰)
北方工业卖去美国的4179标准弹匣接口的快装弹鼓,由356厂生产,结构原理和使用方式与81式轻机枪的弹鼓相同,因此也没有空仓挂机的功能。这组图为120发容量的MDG3型,另外还有76发的MDG5和71发的MDG7
XS系列弹鼓是X Products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发条形弹鼓。包括有通用于5.56mm口径的X-15系列、通用于AR-10的X-10系列和通用于SR-25的X-25系列。每个系列中又分有普通全封闭外壳的型号,和外壳镂空的HXP型(如X-15 HXP)。镂空外壳的HXP系列因为容易进脏物,所以只适合在民用靶场里玩
全封闭的X-15
镂空外壳的X-15 HXP
MAGPUL公司推出的PMAG塑料弹鼓,分别有容纳60发5.56mm弹的D60和容纳50发7.62mm弹的D50,海军陆战队曾在M27 IAR上试用过PMAG D60,但并没有批量装备
PMAG D60
PMAG D50

双排双进的弹匣压弹要比双排单时的容易,但即使如此,如果一发一发地压,还是比较费时的,而且压到最后几发托弹簧的抵抗力会特别大。美军通常把后备的弹药装在10发桥夹上,再通过弹匣联结器压到弹匣里。为了轻松压弹,通常他们会使用鞋跟、膝盖、弹药箱的边沿等辅助手段来压入枪弹,比如在CG70上服役过的HLTV说他们是使用另一个弹匣联结器去压弹,另外利用桌边也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办法。

有些厂家生产了快速装弹器,有些快速装弹器是把一个10发桥夹装进去,再一次压10发弹,另外一些快速装弹器则是把散装枪弹放进去来压弹。但无论哪一种,很少看到有在军队使用,因为鞋跟式快速装弹器、膝盖式快速装弹器、弹药箱式快速装弹器甚至是弹匣联结器式快速装弹器都能轻松地压弹,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携带一个多余的装置。

图中的零散弹药是3个10发桥夹装在一个纸盒内
这种快速压弹器是把一个10发桥夹放进去,再用一个压弹柄把10发弹压进弹匣
这一种快速压弹器仍然是利用10发桥夹,但压弹柄并不是另一个独立部件,而是在压弹器上滑动的

那家生产EasyMag的CAMMENGA公司所生产的一种快速装弹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把10发桥夹放进去,再压弹,如果是20发或30发弹匣就需要压2、3次才能压满,但可以使用预装的桥夹。另一种是把20发或30发散装弹放进去,一次压满整个弹匣

装弹步骤

由于弹匣的容量有限,为了加快更换弹匣的速度,最初有些士兵会使用不干胶带反绑两个甚至三个弹匣,但也有一些人不赞成这么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USGI的铝弹匣强度低,朝下的那个弹匣口可能会因为撞击地面而变形,导致出现供弹故障。很多使用AK步枪的人反绑弹匣而较少这方面的抱怨,就是因为AK的钢弹匣及塑料弹匣的强度都比M16的铝弹匣要大。

越南战争中反绑的20发弹匣,可以看作简易并联器
越战中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使用反绑的20发弹匣
在M16A1上反绑20发弹匣的美国陆军士兵
这是在越南的海豹,也是反绑20发弹匣
越战后期,在XM177E2上使用反绑30发弹匣的海豹队员,枪上还有M203榴弹发射器

然后有些厂商推出了弹匣并联器,就是通过一个装置,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匣同一个方向联结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有方向相反朝下突出的弹匣口。而且在更换弹匣的速度上也比反绑要快,因为反绑弹匣在更换时要把弹匣反转过来。有些弹匣并联器要用拧螺丝或其他方式来坚固弹匣,另外还有一些弹匣并联器有一个快拆杠杆,这类弹匣并联器很方便更换弹匣,射手在更换了另一边的新弹匣后,可以趁战斗间隙把已经打空的弹匣换下来,另外联结上一个满的新弹匣。而反绑弹匣或其他没有快拆功能的弹匣并联器必须整组地更换。

弹匣并联器的牌子和类型很多
用金属材料,靠螺丝拧紧的并联器
用弹性材料,靠弹力“箍紧”弹匣的并联器
在伊拉克的美军士兵使用的弹匣并联器
用胶布缠的方式也并非一定要两个弹匣反向,比如这支枪,只要在两个弹匣之间垫上东西,使两个弹匣之间的空隙足够弹匣插槽的壁厚就行

还有一种称为REDI-MAG的独特附件,也是用于并联弹匣,其特点是在机匣左侧增加一个弹匣插座,这个弹匣插座的弹匣卡笋与枪上的弹匣卡笋是联动的,在这个弹匣插座和枪上都插上弹匣,当按正常操作按下弹匣卡笋后,两个弹匣都会被解脱,射手只要用手接着REDI-MAG里掉出来的新弹匣,然后顺手插到枪上便完成更换动作。目前只有AR-15/M16有这样的附件,因为并联弹匣可以用在所有枪械上,而REDI-MAG却是利用了AR步枪的贯通式弹匣卡笋的结构特点,也就是利用了4179弹匣的固定方式来达到联动弹匣卡笋的目的。另外射手在更换过一次弹匣后,同样可以利用战斗间隙把一个新的弹匣重新插到REDI-MAG上,比使用弹匣并联器更方便。

通过REDI-MAG并联弹匣

第1代的REDI-MAG是按下弹匣卡笋后,两个弹匣同时掉下来。后来推出的第2代的REDI-MAG增加了一个独立的弹匣卡笋,可以只释放REDI-MAG内的弹匣。无论1代还是2代,按照安装方式分类,都有A1和A2两种型号。A1是在弹匣插座前面直接夹住再用螺丝拧紧,A2在弹匣插座前面通过一个中间零件用螺丝拧在一起。

最初的REDI-MAG由Boonie Packer公司生产和销售,后来有一家叫Blue Force的公司推出了一种镂空弹匣插座的改进型,使重量减轻了25%。

Boonie Packer公司的REDI-MAG,上边是A1,下边是A2

1991年“沙漠风暴”期间施瓦茨科普夫的护卫就在M4上使用了REDI-MAG
BlueForce公司改进版的REDI-MAG
MAKO前握把弹匣套,是 利用前握把携带后备弹匣的做法,通过皮卡汀尼接口安装在护木下,但快速换弹匣时不如REDI-MAG迅速,而且作为前握把使用起来也不舒服,所以没什么人要
不过这种携带备用弹匣的方法在手枪上挺常见(92FS,格洛克)

福利时间(放张图保命)

好吧,那么本期的内容到此为止,喜欢的小伙伴们不妨三连一波,点击头像可查看往期内容,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哦,点个关注不迷路,让我们下期再见!  

UP主的粉丝群:995813401,欢迎各位粉丝加入内有福利和大量干货!  

[轻武器科普の特辑] AR系各系弹匣图鉴(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