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传统筝艺的再确立

2022-08-18 13:50 作者:陈影帆  | 我要投稿

        其实,古筝从诞生到解放前的两千多年里,都是叫做传统筝,不需要去确立什么的。但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古筝得到蓬勃、迅猛的发展,其中的一部分,发展到今天,已经呈现出与传统筝艺大相径庭、独具一格的面目了,可以说,一个“现代筝派”呼之欲出。相比之下,传统古筝的传承和保护,就显得相对落后了。所以我觉得,现在是到了和“现代筝派”厘清界限,重新明确什么是“传统筝艺”的时候了。

       这样说,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发展和继承并不相悖。厘清的好处是:一,有利于各自的发展。现代筝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瓜熟蒂落”、可以从古筝这个大系统里分离出来的成熟阶段了。我们目前的一些矛盾和局限,就是因为要兼顾传统和现代产生的。如果把两者分开,则不论现代还是传统,都能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了。二,面对目前现代、传统筝艺相互交织而模糊的混乱局面,有必要对传统筝艺进行再整理、归纳,过滤掉现代筝派的成分,并确立一些规范、制度,使其血统更加正统和纯正,才更加有利传统筝艺的研习和传承。否则,我们老是喊要保护和传承好传统筝艺,到头来自己却稀里糊涂,连什么是“传统筝艺”都搞不清楚,又谈何保护和传承呢?

       那么,现代筝和传统筝,怎么区分呢?我试着先说一说,抛砖引玉,还请方家斧正。

 

一、 古筝形制上的不同

        现代21弦筝,是建国后乐器改良的结果。和传统筝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细数起来,有长度、宽度、厚度、拱度、后岳山形状、弦的数量、弦的材质、筝码的形状、高度,还有琴轸材质、位置的改变,筝的制造工艺等等差别。

       其中,为了适应大庭广众的演出需要,增加了筝的长度、厚度,以增加共鸣和音量。为了扩大演奏音域,增加了弦的数量。为了适应双手大力度弹奏的需要,增加了古筝的拱度,使弦对筝码的压力更大;加大了筝码底部面积,使之不易移动、跳动;增加了弦的抗拉能力,使之能绷得更紧,对筝码的压力更大……

       还有,为了方便乐曲转调,还研制了各式各样的转调筝。但目前的主流,还是21弦筝。

       总结起来,现代筝和传统筝最大的不同就是:现代筝因为左手按弦少和单一,因此可以不用考虑左手按弦的舒适度,弦越紧越好、越硬越好,这样,在双手大力度演奏的时候,音才能稳定,也没有杂音。而传统筝因为演奏方法的不同,考虑得更多的是左手按弦的舒适度。

       用现代筝演奏传统曲,多数人会感到按弦吃力、伤手。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晒伤痕累累的左手,以为是骄傲,其实是用现代筝练习传统曲造成的。如果换成传统筝,是能够避免的。而用传统筝演奏现代曲,筝码也大概率会东倒西歪、噼里啪啦乱响。

       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传统用筝和现代用筝分开,让传统的回归传统,现代的更加现代。

       我们目前的普遍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业余爱好者使用一架现代筝,然后,用现代的方法,即用筝码摆放条、定音器来调弦,用它来兼顾现代和传统筝曲的练习和弹奏。但老实说,用这样的筝来弹奏传统曲,会出现按弦吃力、余音短、韵味不足、地方色彩不够浓厚等不足。但如果把弹现代曲的筝和弹传统曲的筝分开,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使用者会减少使用不当的情况,厂家制筝也可以抛开兼容的问题,让现代筝更现代,传统筝更传统,而不是成为了兼顾现代和传统的“混血儿”。

       比如,潮州筝完全可以恢复到这种传统形制:

 

           这才是正宗的、具有明显潮汕地区特征和风格的潮州筝。造型古朴、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征明显,不是现代筝能比拟的。可惜,现在我们在传承潮州筝的时候,居然把它抛弃了。

        当然,按现在的眼光看,这种传统的潮州筝也存在弧度大、弦距宽、演奏不便的缺点,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把面板改平一点,弦距缩小一点,弦的数量增加一点……但不要改动太大,要保留80%以上相似度。我坚信,通过这样的改造,用它弹奏传统的潮州筝曲一点问题没有,它肯定又能焕发青春活力。毕竟,用现代一统天下的21弦尼龙弦筝来弹潮州筝曲,不可能完全体现潮州筝的风格特点及韵味,不伦不类。

       而且,从近代来看,绝大多数的潮州筝人使用的筝,居然也不是正统的潮州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号称传统筝艺传承得比较好的潮汕地区,也难觅传统潮州筝的身影。我们对潮州筝这件乐器的保护与传承,还不如日本、越南等邻国。这也说明,传统筝文化的传承,确实任重道远。同时也更加说明了厘清现代筝和传统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教材的不同

1、记谱法:传统筝使用的筝谱,有“二四谱”、“工尺谱”,近代还引进了简谱、五线谱。现代筝使用的筝谱,则大部分是五线谱,而且推行五线谱。

       遗憾的是,“二四谱”目前只有极少数专家、或者对潮州音乐、潮州筝有研究的资深乐人才懂了。“工尺谱”相对好一些,可懂得的人也不多了。这是传统筝需要回头补课的部分。

2、音律音高:传统筝采用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音高,而且还在西洋乐律的冲击下,力求继续保持传统音高。现代筝则中西并蓄,五花八门、色彩纷呈。近年来新创的筝曲,有向十二平均律音高靠拢的趋势。

3、乐理:在西方的乐理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传统筝艺肯定采用中国的传统乐理。可惜,到了近现代,传统筝的乐理已经被西方乐理同化了。这是传统筝艺有待纠正和完善的地方。

 

三、演奏方面的不同

1、扎桩夹弹和悬手提弹。

        传统的扎桩夹弹已经少有人会了,因为在以前的某一时间段里,它被宣传为是“落后”的(这个观念至今还不少人有)。近年,传统筝艺逐步得到重视,才有一些筝友开始重视这种传统的弹法。

       扎桩和悬手、夹弹和提弹,无所谓好坏和高低。重要的是怎么用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发展出悬手提弹?就是为了满足现代曲的演奏需要,就像现代连无名指也参与弹奏、左右手都戴上指甲一样,都是发展的需要。所以,“传统派”不必去抨击“现代派”,“现代派”也没必要来诟病“传统派”,各有各的需要,各有各的特点。分开了,喜欢什么学什么,学了什么用什么,不用互相指责和内耗。

2、弹弦点的不同

        传统的扎桩夹弹,手指弹弦的位置,大概在靠近前岳山、弦的有效振动长度的八分之一处。具体说,就是高音距离前岳山大概三四厘米、最低音距离大概十厘米的地方。弹现代曲的筝人,则喜欢在前岳山到筝码这段弦的中间弹奏,以获得弦的最大振动。

        左右手在弦的中间弹奏,其实是无奈之举,甚至可以说是“现代派”的一个硬伤。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右手还可以靠近一点前岳山来弹,左手呢?别无选择。因此,也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左手杂音大。因为弦的振动,中间最厉害,那么,指甲触弦的时候,弦和指甲相碰,就难免发出很大的杂音。而他(她)们又不肯放弃戴指甲的做法(不戴的话看起来很业余是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一,用不戴指甲的小指来勾弹最低音的弦。二,左手弹之前先用掌侧捂弦,先消除弦的振动,再弹弦。

        问题二,就是在中间弹弦,容易造成筝码的位移和跳动:位移使音不准,筝码的跳动则产生杂音。为此,弹筝的、做筝的,都在绞尽脑汁想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把古筝做得往上弯、做大筝码、筝码底部做防滑条、筝码摆放位置后移等……但从目前来看,似乎还不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就连业界的龙头老大、筝界一哥的DH,也常见有人抱怨存在筝码容易移动、筝弦太硬的毛病。

       而传统筝因为用靠近前岳山、夹弹的弹法,筝码的位移和跳动情况则轻微很多。这是由弹奏位置和用力方向决定的,跟弹奏力度关系不太大。大家不妨试一试。

 

四、台风的不同

        传统筝的演奏,主张表情和动作松弛自然不造作。现代筝的演奏,则强调肢体语言、台风的好看。因为传统筝曲的演绎,自然受传统儒、释、道文化的影响,主张“大道至简”,主张“中庸”、“静穆”、“写意”。就像外国的服装秀,模特不能太漂亮——要不,观众都被模特吸引住了,谁还看服装?

       古人其实已经跟我们说了很多了。他们的言论,散布在《乐记》、《溪山琴况》、《琴论》等。而传统筝风的具体体现,可以去看老一辈的演奏家,比如曹正、赵玉斋、高自成、曹桂芬、项斯华、杨秀明、林毛根、饶宁新等先生的演奏录像就知道了。这些筝家,都是各传统筝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台风,应该也有代表性吧?

       “现代派”则不同。一来,乐曲的表达需要大的动作。比如两个f(强)、甚至三个f的地方,不蹦起来,哪里出得来那个力度?或者一个大力度的扫弦,你不把手抬高高再恶狠狠地扫出去,像扇情敌一巴掌一样,又怎么能吸引住听众?二,是增加“观赏性”。当弹奏一首无旋律的、只有一堆杂乱音符、嘈杂一片的乐曲的时候,就很有必要把“听众”转变成“观众”的。否则,听众会坐不住的。三,是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听众“我在弹什么”,或者告诉听众“注意啦!这里是很喜悦的!”或者“注意啦,这里很悲伤!”之类。因为现代筝曲一般都比较深奥,又还往往没啥旋律。不用肢体语言加以引导的话,听众还真的听不明白。

         所以说,肢体语言对现代筝来说,真的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在教材里面也增加这一部分内容,这样,“现代筝派”的整个系统才会更加完善。

 

五、研习、演奏上的差异

       传统筝艺的研习,因为扎根在民间,所以师徒大多是本土本族的熟人,所以,会比较注重师生的品德、名声。又因为师生之间是亲戚朋友或者熟人的关系,所以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感情较深,有利于筝艺原汁原味的传承。而现代筝的教学,那些遍地开花的培训机构,则“交易”、“契约”的意味多一些。上课是老师在尽义务,下课则师生一拍两散。极端的说,师徒之间除了上课之外,其他时间是可以不用“互相干扰”的。这种教学模式,注定比不上传统的传承模式。

         有人会说:现代筝的教学方法也不见有什么问题啊!没错,现代筝因为它的“标准划一”、“规范科学”,学习的时候是可以不需要很多其他的附加条件的。纵观现在的教材,都是先教会你弹奏的技巧,再加一点乐理,然后就可以视谱演奏了。但是,“可以不需要”并不代表好,只是一种资本运作下降低成本、急功近利的做法。

       对比传统筝曲和现代筝曲的演奏,也一样差别明显。传统筝曲的演奏,是充满灵活性的:这里可以按,也可以不按;可以这样加花,也可以那样加花;这几个音,可以弹成这样,也可以弹成那样……但到底怎样,是需要老师细致入微的点拨、引导和启发的,学生也要勤动脑、用心悟。

       现代筝曲则不同。和弦、分解和弦里的音,是不能乱改的。旋律(如果还有旋律的话)也是。这就造成:很多学习现代筝曲的筝友,在学习传统筝曲的时候,也是按着谱子亦步亦趋地进行,而且,惟谱为上。如果实际演奏和谱子不一样,哪怕相差一个音符、一个滑音,就会无可适从,不知道按哪个来练习好。对乐曲二度创作的能力极低。

       传统筝和现代筝的不同还有:传统筝受本土其它相关文化的熏陶,有底子。比如潮州筝派吧,本土的筝人会受潮州话、潮剧、潮州音乐(笛套、大小锣鼓、弦诗乐)等影响,所以教的和学的,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现代筝派则貌似比较独立。当然,如果说两者都需要“综合素质”作底子,我是赞成的。只是,在学习传统筝曲的时候,还可以有本土文化加持。

       演奏形式上,传统筝艺有独奏、细乐(三弦、琵琶、筝合奏)等形式。现代筝派则有筝合奏、筝和乐队、筝和钢琴、手鼓等演奏形式。

       在筝曲的演绎上,我觉得传统筝偏静,偏注重韵味和意境的表达。而现代筝则偏闹,偏炫耀力度、速度和技巧。两者的区别,犹如中国的水墨画和外国的抽象画。

 

六、流派上的差异

        传统筝有山东、河南、潮州、客家等多个流派,并且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我称之为“现代筝派”的筝派只有一个。但是,以后它可能会派生出“现代民谣筝派”、“现代爵士筝派”、“现代rap筝派”……也说不定。

 

        说了那么多,回归到传统筝艺再确立问题。我们可以为它定一个大致的框架:传统筝艺,就是使用传统形制的乐器(相似度80%以上),采用传统的拜师学艺的形式,使用中国元素的教材,演出台风端庄大方,演出曲目是五六十年代之前的曲目,并且,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精力放在怎么去表现乐曲的意境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其为“传统筝艺”了。然后,在这个框架上再去制定细则,使传统筝有一个明确的范畴,这样,传统筝艺该宣扬什么、保护什么、传承什么,就清晰了。

                                

2022/8/18


论传统筝艺的再确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