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任正非当年果然没说错
近段时间可谓是各个高考考生最紧张的时刻,面对着各省分数线公布考生考试成绩出炉,大家无疑都希望自己能够考出最好的成绩,而且在很多家长看来,高考也是自家孩子面临人生改变的一个关键节点,他也许能改变一个人此后人生的道路。

每年高考都能引起全国各地百姓的极大关注,而今年各省的分数线出炉以后,各个省市地区的高考状元也相继亮相,当然对于这些状元们来说,以他们的优异成绩,自然更倾向于报考国内顶尖院校,比如清华、北大等等。
然而在今年高考分数线公布之后,大家就发现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这也让不少人想到任正非曾经说过的话。

相信小的时候很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而困扰过:长大后我到底要上清华还是北大呢?
当我们真正步入学习阶段后才发现,其实很多普通孩子都没有机会做出“清华or北大”这样的选择,因为他们是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触碰到的高等院校。
毕竟提起中国最好的学校,大家想到的或许就是清华和北大,直至如今这种想法仍然印刻在很多学生脑中,虽然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大家可能没有机会在清华和北大之间作出选择,但对于那些省市状元来说,他们的成绩确实有望拼一拼这些高等院校。

此前就有一位高考考了690分的学霸,因为说出一句“那就清华”而登上热搜。
其实每年高考状元出炉后,他们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清华或北大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虽然现如今清华和北大在一些人心里的地位与印象没有任何缩减,但也有一些人对待这两所中国高等院校,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比如在高考结束后,很多与报考院校有关的短视频评论区下方,都有人吐槽清华和北大,而且这些吐槽内容也得到了不少人的点赞支持,这和我们印象中清华和北大受欢迎的局面,似乎截然不同。
为何新一代年轻人对清华、北大这些高校有如此强的抵触心理呢?
其实这种局面的出现和任正非所说过的话也有关系,当时任正非决定把西工大作为重点培养高校后,也曾有人问到他,为什么不考虑清华、北大这些名气更大的学校,但那时任正非用一句话堵住了对方的口: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未来跑了,你负责吗?
其实任正非也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些年清华北大“跑出去”的人才并不在少数。

当他们进入这些国内高等学府后,享受了国家为其提供的优越教育条件,但在毕业之后,他们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到海外留学,而且这其中绝大部分人留学后,都没有再回国。
曾有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5年这些年间,硅谷共吸纳了2万多名清华毕业生,另外每年移民到美国的清华和北大的学生,也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除此外还有数据显示,清华毕业生中,留学深造比例高达40%,而有意向留在国外的占比更是达到80%,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这些学校原本是国内广大学子最向往的学校,也是国家用于培养优异人才的主要基地,但到头来我们培养的优异人才,还是选择为其他国家而服务,这也是现在清华、北大这些高校饱受争议的原因。

很多学生最初选择到清华、北大读书,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享受到更高等的教育条件,但没想到他们最终却把这里当作是自己飞黄腾达的跳板。
这种局面能说和清华、北大没有关系吗?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们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实力,但是如果不能培养出这些学生的爱国情怀,不能让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奋斗,大量人才流失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痛心。

郑强教授就曾经说过,你以为考上清华、北大是一种让人自豪的事儿,但其实这是更大的悲哀,因为这相当于我们孩子如苦培养出来的成果,最终拱手让人。
中国人才日渐流失是不争的事实,而任正非也正是因为早早看透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在培养人才时,并没有选择大规模招收来自清华和北大的学生,而是更青睐于国内其他高校。

当然,我们也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清华北大的学生纷纷流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育方向就出了问题,当我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想要让他们攻克我们发展的难题时,是否也要注意对这些人才的思想教育培养?

所谓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却都是有国界之分的,我们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才为了对手而服务,这也是清华和北大需要反思的地方。
本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及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