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整理自 天才和疯子

2019-10-27 11:01 作者:乌鸦像写字台么  | 我要投稿

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95106/answer/537163342

    米兰・昆德拉曾写道:“独特的人,当他们成功地让别人尊重他们的独特性时,会有一种相当漂亮的人生。”

    华晨宇的特立独行,在于他身上呈现出的“矛盾性”:

偶像的外表VS艺术的内核

精致的皮囊VS孤独的灵魂

温和的性格VS先锋的音乐

……

    很难用一句话给华晨宇下定义,他是个“异类”。如果有人仔细看他的模样,会发现他有一双万花筒般的眼睛。我们看见的凡尘俗世,在他的眼里,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奇妙世界。好比同样仰望星空,梵高看见星辰旋转,凡人叫嚷着这人疯了。

    天才和疯子,一线之隔。而华晨宇,就是游走在这刀锋之上,特立独行的歌手。

1、自愿活得像个孩子

    《烟火里的尘埃》,华晨宇早期的代表作。林夕写的这句,就是华晨宇的人格特质:“我的心里住着一个苍老的小孩”。

    破碎的童年,特殊的家庭,物质丰裕,关爱欠奉……造就了华晨宇的“老灵魂”。看惯悲欢离合,依旧相信真善美,多么难得。

    某次采访快问快答一个问题是:“我爱你的反义词是什么?”

      华晨宇脱口而出:“你爱我啊!”

    华晨宇的字典里几乎没有仇恨、怨怼、愤怒……这类激烈的情绪。他的负能量,在钢琴黑白键的舞蹈之间,被美妙的音符消解了。

    成长本质上是天真的丧失,是纯白心灵逐渐被染色的过程。华晨宇仍旧保有赤子之心,他不是“傻”,而是“大智若愚”。看透了一切,自愿选择活得像个孩子。

    做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没人会把一个孩子当做敌人吧?童言无忌,人畜无害。华晨宇隐藏在“孩子”的外表之下,巧妙地避开了勾心斗角,愉快地自己和自己玩。

    华晨宇有个神奇的“团宠”体质,在每档综艺节目里,他都是被众星拱月的那个人。哪怕当年被后期剪辑黑出天际的《花少》,事实上许晴(资深华吹)、刘涛(花花是能给我养分的人)、张凯丽、郑佩佩……这些前辈对华晨宇的喜爱都溢于言表。

    观众觉得他“乐在其中”的时候,其实他是抽离的。如他自己所说——了解游戏规则,才能不置身其中。

2、享受孤独

“他厌倦了,所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天真。”——华晨宇,《我们都是孤独的》

     孤独感是华晨宇灵魂里挥之不去的底色。孤独并不是源于无人陪伴,而是无法跟他人沟通思想,无法让别人理解他的独特。身为大明星的华晨宇,常常被人山人海簇拥着,但是,他仍旧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宛如包裹在一个透明的“空气蛹”之中,一个抵挡嘈杂噪音的结界。

     寂寞会让人心慌意乱,而华晨宇并不寂寞,他很享受他的孤独,他的孤独是饱满的,他可以钓鱼钓一个下午,可以左手跟右手下棋,可以一个人打台球看电影,可以在小黑屋里弹琴到日升月落,可以看海贼王拼乐高打魂斗罗。

     不了解华晨宇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舞台上光芒四射衣着浮夸的明星,私底下是个胡子拉碴的宅男。

     做了两季《明日之子》的导师,第一季,华晨宇对孟子坤说:“孤独的人的是强大的,因为他不会在意外面的世界。”第二季,他劝诫田燚:“娱乐圈有很多诱惑,你要懂得取舍,要耐得住寂寞。”

     记者曾问:“你在家里的时候会做什么?”

--“坐着。”

      “坐着写歌弹琴吗?”

--“不,什么也不干,就是坐着。”华晨宇笑着回答,并不多解释。

     其实,他所谓的“坐着”,就是“打坐冥想”,华晨宇是一个能辟谷二十几天的神人,要比“坐得住”的功夫,怕是没几个人比得过。

    2014年接受采访,华晨宇说“我交过两个女朋友。”

    2018年接受采访,答案依旧是:“我有过两任女友。”

    记者八卦:“你年纪不小了,家里人催婚吗?”

    华晨宇在2014年和2018年对此问题的答案惊人一致:“我遇到了喜欢的人,才会想谈恋爱。那些没有女朋友却整天想要恋爱的人,只能说明他们寂寞,可是,我并不寂寞啊。”

3、顺其自然

    作为2013年快男万众瞩目的冠军,作为从艺道路势如破竹,屡创记录的实力歌手,照理,他颇有资格摆出热血励志正能量偶像的姿态,说些什么奋斗啊努力啊的金句。但是,华晨宇的口头禅却是“随意点”,甚至劝歌迷也随意点,他的演唱会可听可不听,不开巡演就是怕歌迷追着他跑太辛苦。他从来不喊高大上的口号,他脸上看不出对名利的渴求,甚至他很多言论显得很“丧”:

--我没有理想。

--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

--我不追求快乐,我只求没有烦恼。

--我对于音乐没有野心,也不想要做明星。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拿起来就绝对放不下的。

--我喜欢小人物,我就是一个打工仔,普通人。

--我在舞台上从没把自己当主角,我的声音只是作品里的一个音色,和吉他贝斯键盘是一样的,我选择唱歌,只是因为我写出来的旋律,用钢琴弹没有我唱出来好听。

     很多人都喜欢拿“顺其自然”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来掩盖人生的平庸甚至失败,而华晨宇的“随意点”,是在专业领域,竭尽全力,尽吾志而无悔。但是他不乞求外界的认可,因为他已经认可了自己,过了内心那一关就好。

     在《歌手》节目里,不管是拿到第一名,还是第五名,他都笑容灿烂,宠辱不惊。为了保持干净的嗓音他可以而在演出之前断食两日,为了改编一首歌他可以几天几夜废寝忘食,唱完之后却毫不在意成绩。他说:“我就是来玩的。”

     华晨宇这般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处世之道,和时下浮躁的攀比的拜金的风气背道而驰。他的思想接近于老庄哲学,无为而治,如水般无色无味,可波涛汹涌,亦可细水长流。

    如他自述,我是个没有颜色的人,我的天赋是自由。

    上善若水,水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4、歌以咏志

    音乐是艺术品,可以超越语言的藩篱,是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按常理来说,音乐应该要追求“美”。但是,华晨宇的许多歌曲,它们是“反美学”的。

    “反美学”并非指“丑、难听”,而是不以“美妙动听”为目的,是以表达自我为追求。

    比如出道时的《无字歌》、快男城堡里疯狂弹唱的《小星星》、人声实验《癌》、歌手版《假行僧》……华晨宇这些歌,怪异、暗黑、痛苦……令人寒毛直竖,呼吸困难,夜深人静时根本不敢听。

    作为大陆歌手唯一能在鸟巢连开两场个唱的实力派,在这样盛大的场合,华晨宇居然演唱了《癌》,用疯狂黑暗的五分钟折磨了九万人的耳朵。

    如尚雯婕当年所说:华晨宇是个天才,他天生会用音乐表达情绪。

    有的人表达情绪是靠说话,有的人靠画画,有的人靠跳舞,有的人靠写作……华晨宇跟外界沟通的途径,则是音符,因为他自诩是一个“词汇量匮乏,嘴巴很笨”的人。但是,他对音乐的色彩有着极其敏锐细腻的感知,哪怕同一首歌,也可以根据环境和心境的不同而唱出不同的情绪。例如愤怒版《异类》和甜爱版《异类》。

     华晨宇的唱法,和一般流行歌手不太一样,学院派出身,却处处反学院派的常规。他天生金属嗓,音色变化无穷,为了追求最美的音色而经常刻意使用不科学的发声方式。天赋异禀,开口就能飚到high C。音域可以横跨三个八度而音色仍旧能保持高度统一。他明明可以吟唱空灵的海豚音,却偏好使用大量的摇滚风格撕裂音。拥有能吻死人的肺活量,喜欢唱长而直的可怕高音,如《春》、《南屏晚钟》……

    华晨宇对嗓子的运用极为出色,有时候简直“不像人类”,而是“肉身乐器”,如《白痴》里哥特风格的吟唱和恐怖的嘶吼,如《新世界》里用人声模仿陶笛。

    对于被“柔美舒缓”的芭乐口水歌惯坏了耳朵的普罗大众而言,华晨宇的某些歌就像在“鬼吼鬼叫”。事实上,华晨宇的厉害就在于——外行人根本听不出他在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巧,他的演唱早已经超越了炫技的层面,酣畅淋漓地诠释情感,带领观众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

    华晨宇确实不擅长说话,但他唱的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ending,都像电影画面。

5、敏于行,讷于言

     作为纯歌手里的“流量偶像”,微博坐拥三千多万粉丝,黏度极高的死忠歌迷每每为他代言的产品创下销售奇迹,照理说,华晨宇大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大赚特赚。但是,他越红,反而越低调,越惜字如金。微博上,明星们忙着蹭热点的时候,他不说话。上节目,只要有人争着表现,他就默默退到暗处。

     俗话说,不怕站错队,就怕没队站。但华晨宇这个“明星”,却跳脱出了这个你争我抢的娱乐圈的泥沼,固守着纯净的内心世界。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淡定。外界越喧哗,他反而越沉默。

    虽然华晨宇在圈内有许多好友,其中不乏重量级大咖和当红大明星,但是,他极少在公共平台上跟明星互动,什么祝生日快乐啊,转发活动通稿啊,打情骂俏聊骚啊,这类表面功夫他不做,友谊放在心里。看看他演唱会有多少演艺圈的明星“微服私访”,就知道他的朋友都是“真朋友”。看看婚礼上左立如何声泪俱下地感谢“花花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就知道华晨宇是会掏心挖肺待朋友的人。

     他深爱自己的歌迷,但不喜欢把“我爱你们”这种俗话时时刻刻挂在嘴边。他出道时曾对歌迷做出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一直唱下去的承诺,直到站上鸟巢的舞台,才缓缓道出自己害怕让歌迷失望的忐忑。只有真正做到了,才会宣之于众。

    2017年初,声名鼎沸,他却转身出国游学。

    2018年尾,红到发紫,说声休假便消失在公众视野。

      敏于行,讷于言,君子也。

6、独特的审美趣味

    《可凡倾听》里,华晨宇的模样还很稚嫩,但是,他的艺术理念已经非常成熟。他笑对质疑,别人觉得他的歌很难听,那也无所谓,对他而言,只要音乐引发听众的思考,这就是艺术。

    华晨宇刚出道时,著名乐评人耳帝对《无字歌》的评价是“荒腔走板、哗众取宠”。但是,天籁期间,耳帝立即把华晨宇的Live列为“年度十大现场top 1”。五年之后,耳帝对华晨宇的评价则是“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多少当初不看好华晨宇的人,如“耳帝”一般,自己狠狠打了自己的脸,因为他的音乐作品屹立在那里,已经成为行业里叫好叫座的标杆。

     虽然华晨宇多次否认自己是“天才”,但他的天赋和努力都是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熏陶,六岁开始就学乐器,武汉音乐学院科班毕业。扎实的基本功,多年学习古典音乐培养的高雅品味,对欧美摇滚的浓厚兴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这一切,使得他的创作每一首都是精品,2015年的专辑《异类》至今仍在台湾创下销售奇迹,长期霸榜。音乐节目上改编翻唱的《滑板鞋》、《平凡之路》等,在YouTube是千万浏览量的神作。

    除了原创,华晨宇演唱其他音乐人的作品时,依旧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偏好,举例:

《春》,只有小学生写的四句歌词,旋律极其简单,华晨宇却唱出万物生长的蓬勃和激情。

《河》,鬼才张雨生的遗世之作,歌词描写男女情欲却无一字淫邪露骨,反而诗意隽永。华晨宇唱这首歌,干净清澈,思无邪。

《假行僧》,“我要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这也许是华晨宇的心声。

《我》,张国荣的代表作,由华晨宇唱出这句“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告诉世界什么是光明和磊落”,再合适不过。

     可以看出,华晨宇偏好的歌曲,是那种旋律悠扬、格局开阔,充满想象力和回味空间的作品。他自己创作的《蜉蝣》、《巨鹿》、《降临》……意境都像是宇宙中浩渺星空那般,仿佛空无一物,又处处星光璀璨,目不暇给,寂静的喧哗。

    华晨宇擅长作曲,但不会写歌词,但他跟词人沟通时列出的关键词,都是点睛之笔。有个采访很有趣:

    华语乐坛里的“原创歌手”不少,但是,能达到什么样的艺术境界,说白了,拼的不是努力程度,而是审美高度。华晨宇虽然不会写歌词,但他对歌词的领悟力和鉴赏力都是一流的。

7、不接地气

    不接地气?你可能会反驳说,华晨宇已经是炙手可热的一线歌手呀!

    但根源上,华晨宇的创作理念是和“明星”这个身份背道而驰的。一般而言,在歌手这个圈子里,明星们殚精竭虑,不外乎是为了名利,抑或高级一点,寻找知音。但华晨宇搞创作,目的只是纯然的自我意识的流露、情绪的宣泄,他只是想唱,并没有想要有人来听,甚至说得极端一点,哪怕没有一个人听,他也会继续写,继续唱。

     这就导致了华晨宇创作音乐时,根本不考虑“大众接受程度”和“华语市场主流”,他自己曾在某颁奖典礼上放话——其实我不知道所谓华语音乐的市场在哪里,但是,我为什么不能引领这个市场呢?

    那么,华晨宇有没有做引领者的创作能力?看一些旁证:

-2013年快男期间,华晨宇的大学乐队朋友曾在采访里说,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华晨宇要唱《无字歌》去参加海选,事实上,他创作的歌曲挺多的。

-2014年某采访,华晨宇说,我恋爱时写过很温暖的情歌,朋友还帮我填了词。

-2015年《可凡倾听》,华晨宇说,我十几岁就开始写歌,起码几百首有了,但是,它们都存在我的脑海里,我不会拿出来发表。即使忘了也无所谓,那是我当时的状态,如此而已。

-2015年,随手写的demo,觉得很适合莫文蔚的声线,于是在手机里存档命名为《莫文蔚》,但是,直到2018年莫文蔚亲自邀歌,华晨宇才拿出来,这就是后来《半生缘》。在新歌发布会上,莫文蔚叙说了这段奇缘,当时展示了华晨宇的手机截图,显示demo存货有几百首。

-2016年,歌迷追问《我离孤单几公里》的demo,他淡淡地说,电脑坏了,找不到。那个硬盘里,还有多少消失的demo?2018年某天,他把这个demo猝不及防地甩出来,告诉大家,这是我在国外经过一个很长的隧道时突然有灵感写下的。华晨宇写歌有多快?《let you go》,五分钟,one take。《寒鸦少年》,半天。

-2017年演唱会,“因为找不到最好的状态”,现场给几万歌迷听《蜡烛》demo,不唱,也不发表。

-2017年,记者询问四专的制作进度,华晨宇透露有一对“双胞胎”,是两首歌互为上下集。然而,2018年夏天,他说,我今年不喜欢去年写的歌了,闭关重写。双胞胎胎死腹中。

     ……华晨宇就是这样一个脑回路清奇,不接地气的创作者。有些所谓“原创歌手”,绞尽脑汁捣鼓出一首半首曲子,恨不得昭告天下,我研究词有十年啦,我这个曲子是中国风啦,blablablabla……但是华晨宇,却把写歌视为“写日记”,一种思想和心情的隐私记录,没人会随便把日记拿给外人看,也很少有人没事儿把自己小时候的日记拿出来阅读吧?华晨宇也一样,他保护自己的创作有如保护自己的狗子,不愿曝光,他拿出来分享给歌迷的音乐,只是冰山一角。

     其间区别,大概就是“天赋异禀”和“勤能补拙”之间的天堑吧。

    有时候,我看着照片里的华晨宇,觉得他像个孩童,又像个老者,烟视媚行,又睥睨众生,有时性感有时冷漠,有种超越年龄和性别的美,可远观,不可亵玩。

   独行之人,并不孤单,因为身后有万众膜拜。

end

知乎专栏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800855

整理自 天才和疯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