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30 阶级和阶层

2023-02-18 11:3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0、阶级和阶层


  由于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即是阶级。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划分阶级的主要依据,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生产的东西,除了自己消费之外,没有剩余,人人都必须劳动,没有产生阶级的可能。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人占有制以及商品交换,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逐渐出现了自己不劳动,靠占有他人剩余产品而生活的剥削阶级。奴隶主阶级便是最早出现的剥削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恩格斯指出,阶级的“这种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2]随着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阶级占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社会划分为阶级,将“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3]这时必然导致阶级的最后消灭。

  阶级对立不仅表现于经济领域,同时还表现于政治、思想等上层建筑领域中,其根源则深植于经济领域之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政权在政治上也占统治地位。不同的阶级地位,决定着人们的不同的政治态度和精神面貌。各个阶级社会,都存在着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在奴隶社会中是奴隶主和奴隶;在封建社会中是地主和农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资本家和工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基本的对立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并不等于消灭了阶级。苏修叛徒集团否认苏联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为了掩盖他们一小撮官僚资产阶级和苏联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对立的真相。

  阶层是阶级的一部分。同一个阶级中,由于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的不同而分成若干阶层。如地主阶级可分为大、中、小三个阶层;资产阶级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两个阶层等等。

  一切革命同志,尤其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都要通过调查,明了社会各阶级的经济、政治状况和各阶级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4]只有采取正确的政策,对待各个阶级和阶层,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孤立和战胜一小撮最顽固的阶级敌人。


注:

[1] 《列宁选集》第四卷1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21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22页。

[4] 《反对本本主义》。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30 阶级和阶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