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A Talk】Digital Aesthetics-新媒体数字语言



RCA 在读生优秀作品采访


新媒体艺术本身是一个会随时间变化流动的概念,而它所涉及的领域也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有机体。而从历史发展来看,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及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突破。那么该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可以被定义吗?新媒体艺术究竟新在哪里 ?在当今digital和艺术结合的边界在不断被青年艺术家重新定义,未来艺术行业还会迎来什么新的模式和机遇?这次我们采访了RCA 在校生JIN GAO同学,聊聊他的在RCA的创作以及学习生活的故事。
Q & A
01
Digital Art
<更多交互性观众也是作品中一部分>
QUESTION: Hello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JIN GAO: 你好,我叫高金。目前是Experimental Communication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QUESTION: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分享一下你对于新媒体艺术的理解吧。
JIN GAO: 当时选这个平面方向的原因其实是对未来职业的一个初步规划。因为我本科学校在湖北美术学院,我是水彩画专业的学生,换句话说我是学纯艺出身的,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在纯艺和设计也思考了很久,当时是认为无论是国内的艺术大环境,还是就业前景的话,都不如学习设计类型的专业选择面更广吧。

所以也在担心如何更好的从一个学画画的转变成一个独立的设计师。不过RCA的就读体验来说,导师有意的把学院的各种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弄的很模糊,在去年的WIP Show (Work-in-progress )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你甚至可以看见一个学平面的学生在用行为艺术去诠释自己的作品。所以说在这一点上,RCA并不在乎学生作品的最终表现形式,导师更在意你对这一课题的辩证思考与未来潜力的评估。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除去视觉与触觉上另外的艺术形式,比如说绘画摄影可以归为二维艺术,雕塑装置可以归为三维艺术,而在Digital Art拥有它们以外的元素,例如声音和时间甚至加入了观众的交互性,让观众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便是新媒体艺术最大的魅力吧。它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艺术家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QUESTION: RCA整个课的流程安排是什么样的呢,是一对一,小组讨论,还是其他什么形式?
JIN GAO: RCA Experimental Communication 课程还是选择性比较广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一年级的时候更倾向于团队合作,老师安排的项目大部分都是3人以上,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而到了二年级,无论是讲座还是课程都是更倾向于以个人为单位,自己的导师也会同时带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每一次group tutorial的时候会分享自己现在正在做的项目,然后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给出比较建设性的意见。大课的话,有时感觉和Graph Design的同学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我们总是在一起上课,但是我个人感觉我们专业更像是插画和平面的结合体。在课程里基本会请到与课题相关的行业内比较知名的艺术家,分享他们所做项目的过程或问题,这其实有一点授人以渔的感觉。


由于疫情的原因,其实我已经有半年没进入到校园了,所以现在都是转为线上教学,但是学校目前也在努力的让学生或老师的损失减到最小,由于是线上教学,学校也会时不时的邀请大神级别的艺术家比如Olafur Eliasson、Sir Jony Ive来和学生们交流。



02
Digital Aesthetics
<新媒体在数字领域的无限可能>
QUESTION: 介绍一下自己的Digital 课程作业吧!
JIN GAO: 我选择的是Digital Aesthetics,是将新媒体和数字化作为主要的视觉语言并且在当代的媒体文化史中,思考新媒体如何在数字领域发挥作用,简单理解就是结合电影理论、艺术史、文学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概念,完善数字化的美学原理。






其实当时听导师讲的时候也是一脸懵,当时是对报纸这个材料非常感兴趣,我认为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报纸这种东西会不会在未来消失,报纸成本远远高于新媒体,排版,印刷,运输,零售,纸张,油墨,覆盖范围,时效性,在新媒体前毫无竞争力。

人一天时间有限,阅读时间大部分已经被互联网占去。在网页或者app你随时可以找到最实时的新闻报道,它们有动态的图片有清晰的视频,甚至你可以实时的在下面评论,这看似“基本”的功能是传统报纸渴望不可及的,这就让报纸的角色非常的尴尬,在英国能看见报纸最多的地方就是地铁里,因为没网哈哈哈哈。


QUESTION: 老师会要求你们每天做设计Journal吗,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Journal吗?
JIN GAO:老师并不会要求做什么,不过你这里设计Journal我可以理解为项目的Brain storming或是Sketch-book,我确实是有记录的习惯,通过看似没有联系的拼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出很多灵感。




QUESTION: 整个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你是如何解决的?
JIN GAO: 因为感觉课题研究的范围太大了,我们并不能改变报纸消亡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给社会一个反思的平台,这便是这个项目的初衷。所以与其解决问题不如去向观众提出一个问题,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QUESTION: 课程中RCA提供了哪些资源呢,分别对你的项目有什么帮助呢?(如visiting tutor, lecture...)
JIN GAO:就拿最近的课题举例,我们目前的课题是Debbie Cook带领的archive(r),这在前期调研的时候会与泰特博物馆(TATE)合作,近距离的去研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留下的手稿。








QUESTION: 平时是如何获取创作灵感的呢?会有特定的方式去记录吗?
JIN GAO:博物馆是一个好地方。






也许是之前学画的时候留下的习惯,我依旧很喜欢逛博物馆或是画廊,因为我觉得凡是能进博物馆的东西都是可以代表这一时代最顶级的工艺。无论是绘画、雕塑、瓷器、装置、甚是是一袋番茄酱(我记得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有一个展柜里放着去过太空的番茄酱)


这些看似无聊的物品有着很大的门道,番茄酱为啥没有条形码?包装上为啥只有配料表和过敏原信息?,这些包装上设计的细节都是很珍贵的材料。也许在某一个项目中我们就会用到它,总之,老一辈人所做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我们现代人的设计。
03
传统绘画VS数字绘画
<数字绘画能表达的更多>
QUESTION: 未来的学习计划是什么呢,你会继续在Digital这个领域探索吗?
JIN GAO:数字领域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细节,我的毕业论文也是探讨传统水彩与数字绘画的边缘。从结论来看传统绘画是减法调色,数字绘画则可以是加法调色。由于调色时用到的色彩概念变为了颜色亮度而不是颜料浓度,画出的作品里光影的表现会更真实,而不用像传统绘画那样必须依赖对颜料的使用来模拟光影。

此外,各种软件的运用也给予画面构思的多种可能。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CG(Computer Graphics)进行的一系列视觉设计和生产,在这个领域中大部分是商业性质的,其本质是服务于读者或游戏玩家,听其需求,这也在本质上区别于纯艺术类绘画。但有一些人例如Craig Mullins,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我看来是将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完美结合的一名设计师。




在服务被接受的基础上,加入自己想要带入的思想,从而表达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从而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涵。不论是技法,还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他们都有更高的技术追求和展现实力。在这一层面上,他的画作已经具备艺术的审美性和观赏性。我认为数字绘画突破了一些传统绘画的局限,能表现的东西反而更多。我非常认同Abel Gance在将影片与象形文字进行比较后的结论,我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的认知,即
“Here, by a remarkable regression, we have come back to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of the Egyptians ... Pictorial language has not yet matured because our eyes have not yet adjusted to it. ”

04
片状到点状
<过程大于结果>
QUESTION: 你在国内完成了自己的学业,然后选择继续在RCA深造,你可以谈谈自己对于这两所学校的感想吗,他们分别带给了你什么,以及你觉得两所学校的区别是什么呢?
JIN GAO:我本科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我认为这两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相似,比如对于学生无限的包容与自由。在大学期间也曾与老师交流过不同学历所研究的侧重点,老师说,在高中会让你尽可能的了解世界,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科、那么多的知识,因为你只有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才会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
在大学,你会以片状去了解你自己的专业,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尽可能的去了解你所在专业内的全部知识,所以我大学的毕设在能力范围内包含了国、油、版、雕全部专业的作品。而在研究生期间你会以点状去学习,应用你所知道的或能够调用的资源去结合你所研究的点。而到了博士,就是你在这一个点中全人类所能研究到的顶点,你所作的就是让这个点在往前迈一步。

我本来以为从纯艺到设计的转变会非常痛苦,但没有想到的是RCA的老师会刻意的去淡化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老师的角色更像是把握整体的大方向,并且老师总是会让你自己不断的尝试,通过一次次的试错你会对自己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宏观的讲,我认为这也恰恰符合了毕业之后进入公司的状态。

不同点我认为导师非常看重你的critical thinking,更注重你项目的创作过程而不是结果。导师的眼中不会因为你喜欢所以选择了这一材料,他一定会让你给出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内是正好相反的。我们面对一个项目的时候更多的会考虑最后的效果,而不是过程。
图片由JIN CAO 提供版权归设计师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由于“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不确定性。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是目前设计艺术领域最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部分。终有一天,新媒体艺术会淡出历史舞台。新的艺术形式会破茧而出,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新媒体艺术必将写下重重的一笔。

TABLE TALK是一档由青年设计师,艺术家发起的采访。话题围绕 时下的艺术交流, 设计话题而展开深层次的作品探究。

11月-数字艺术/NEW MEDIA
艺术新领域专场月,带大家一起感受科技+艺术的独特魅力。
大家多关注接下来的推文,我们致力于带大家感受和欣赏最优秀的设计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