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让我们想一想大学四年怎么过?

2022-06-30 17:31 作者:高中生的万能口袋  | 我要投稿

作为准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抓紧时间好好享受大学的时光,抓紧时间好好学一门养得起自己的“手艺”,四年很快就会过去。那么大学四年我们应该怎么规划自己的生活呢?

学会自学  

刚上大一时,很多人都认为以前为了迎接高考,学累了,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该好好休息休息了。然而,如果不懂得珍惜时间,浪费了青春是很可惜的。进入大学,应该分阶段来规划好大学的几年时间。在大学里的课不像高中的课程那样排满的,有时可能半天或者一天都没有课程。有的同学刚进入大学,一时感到时间比较宽松,在没课上时就找不到事情做,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浪费掉了时间。刚上大学,应该学会在无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学,把时间利用好。自学的方式有很多。大学图书馆是个很好的地方,书籍很丰富,几乎想要看的书都能够找到,可以多借阅一些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加入社团和学生会  

进入大学,从高中的月月考、周周考的日子中走出来,要尽快实现从积累知识到提升能力的转变。为了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目前,大学普遍都有很多社团,多达几十个,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当然,加入社团也不宜太多,一般加入三四个就可以了。通过参加社团,会认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学,使自己对其它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社团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交流,也会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去竞聘学生会的职务,参加学生会的一些工作,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很多大学都设立了英语角,每周都要组织活动,也有外教参加,通过全英语交流,会促进英语应用能力,还可以了解国外的异域文化。   大学里还常举办一些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在有空的时候尽量多去听听,对自己会有好处。特别是一些学长们的经验分享和现身说法,都很值得学习。还有一些专家讲座,大多是前沿、尖端、先进专业知识,值得一听。

确定方向  

进入大学,要尽早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抓紧准备一些等级考试,比如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一些资格证的考试,越早拿到证书越好。因为到了大三和大四就要忙着毕业实习和找工作,很难集中精力再参加等级考试。目前,一些等级考试的证书是就业的敲门砖,比如一些外资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首先会看英语过了几级。所以,在大学里要提前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多留一些路。   大学每年都会举行双选会,要抓住每次的双选会,看看来学校招聘人的单位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人才,分析就业的形势,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找找差距,根据需要补充自己的知识。“临阵磨枪”  进入大四,同学们往往就开始为找工作忙碌了。在毕业实习中就要有针对地找与自己专业相关或与自己确定的就业方向相关的单位,好好地“临阵磨枪”。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到了单位,要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尽量多掌握一些工作技能和技巧,使自己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少走弯路。同时,学校会组织一些模拟应聘大赛,要争取去参加,这种模拟方式能够锻炼胆量,对参加应聘有直接的帮助。

最后,看一篇白岩松的文章,或许有所启发。

能面对平淡,就是不平淡

2009年我度过了大学毕业20周年纪念,对我来说大学是一生中最美好的4年,很多事情后来再也难以复制。


在大学里,一定要珍惜和维系集体的友情。

舒婷曾经有一句话,说,人到中年,朋友的多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

但在大学里结下的同窗情谊,往往可以贯穿一生,因为你们同在一个行当,未来的工作生活多有交集,且不涉及利益的纠葛。

是,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万万不要因为提早进入二人世界,而错过了再也无法复制的集体生活,那种一大群人一起骑车踏青,一起踢球,一起喝酒,一起熬夜准备考试的回忆。

大学期间,还要锤炼出强大的心理素质。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素质教育,但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应该是面对挫折时,仍然保有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这是这个年龄段必修的一门功课。

千万不要为大学期间遭遇的一点小小挫折寻死觅活,哭闹发酒疯,我也经历过,以为天塌下来了,后来才知道简直不值一提,将来社会迎接你的礼物,就是无数个打击,而你能做的准备,就是在校园里练就一颗坚强的心脏,否则等不到成功到来的那天,你已经被挫折打垮了。

在工作中,大家通常会强调一个人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我却更愿意用心理素质去衡量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如果你遇到了挫折就打退堂鼓甚至哭鼻子,我只好摇摇头转身就走,在工作中我没有性别概念的,也不相信眼泪,另外,我不仅要看他的抗打击能力,也要看他的抗表扬能力,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折在挫败上,却折在了一两次的成功上,成功让人飘飘然忘乎所以,原本应该上升的空间就这么被堵住了。



大学期间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而不是人云亦云。

你们会发现,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4年以后,彼此差异却很大,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差异呢!

首先是专业的设置,不同的专业与其说交给你们不同领域的知识,不如说是让你们学会用各自专业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比如我自己,在大学学业结束后,开始用新闻人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法律系的同学有法律人的视角,理工科的同学有理工科的思维!

除了专业角度不同,还有一点是自己有别于他人的,是你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是创造者还是跟随者呢?这往往决定了未来你的前进速度和能够到达的高度。

我们干新闻这行也面临着能否作出独特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新闻资源被垄断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那么拼的就是视角和语言表达方面,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来自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当然别忘了安静地做好眼前的事儿。

我知道现在有相当多的大学校园里,学生念书念得心猿意马,总觉得越早开始实践,未来的工作就越牢靠,还有很多学校管理不严格,毕业论文和实习答辩,形同虚设,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毕业实习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单位开出的实习鉴定,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成绩,现在呢,不少大学学生从大四开始就处于放羊的状态,所谓实习也是蒙混过关,如果大学无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毕业生,社会又怎么能够放心地接纳你们呢!

好的工作好好的恋爱,好的婚姻类似,可遇不可求,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很浮躁,带着功利心去赌,成功的概率很低,你确定你一定有好运气吗?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事,把4年后的事交给4年后去解决,好过程必有好结果。

你们最终要走入社会,有必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当然,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并非成品,但你们需要展现出学习性和成长性,我参加过几次招聘会,很少看年轻人此刻的水准,而是会判断它未来的成长空间,有时候,甚至要求没有电视行业经验者优先,很奇怪的逻辑,对吧?因为我意识到未来将是一个跨媒体时代,电视广播网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不会电视我还可以教你,但你只会电视,我如何教你呢!

当然,我也格外看重一个人本身,这没什么数据可参考,只能凭经验和直觉,优秀的人才进入合作的团队,可以激励别人,也被别人激励,你在一生中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行业,唯一不能改行的就是做人。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让我们想一想大学四年怎么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