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一位奥运健儿,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2021-08-03 16:26 作者:王花海Will  | 我要投稿

鲁迅先生曾写道:

 “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

    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2021年7月24日,东京奥运会首日,赛前夺金热门中国射击队选手王璐瑶爆冷无缘决赛。比赛失利的王璐瑶下场便发了一条微博道歉,称:“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然而却因微博中附带的照片和文案的“怂”字,短时间内遭受了恶劣的网暴。

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人站出来为王璐瑶鸣不平,包括“人民日报”“环球日报”在内的多条官博也开始声援王璐瑶,引导网络舆论重新走上正轨……

王璐瑶赛后微博


(一)网络生态反思: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对奥运赛场上失利的中国运动员实施网暴

东京奥运首日,中国射击队赛前夺金热门选手王璐瑶爆冷无缘决赛,下场便发布微博道歉,却因“睡衣照配图”和“我怂了”这一简单的自我调侃遭受大批中国网友围攻。

2012年,只有14岁的王璐瑶去体校报名相当职业射手,但并没有被老师相中。王璐瑶实在太热爱射击运动了,于是死缠烂打,才为自己争取来了训练的机会。她曾在全运会上创造出连续三枪满环的成绩,实力非常强大,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如此看来,王璐瑶是个天赋型选手,性格稍加磨炼,三年后再次征战奥运赛场,或许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成绩。


对于这样一个小姑娘,我们不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诋毁他人,更不能仗着自己朴素的正义感就踩着法律与道德的边界肆意动用私刑,尽管她晒自拍道歉的方式些许存在争议,但这都不应该成为键盘侠发动网络暴力的借口。

十年光阴荏苒,奥运健儿拼搏的汗水不应被一时的失利抹杀、更不应该遭受“娘家人”的谩骂。正如《环球时报》所评: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对奥运赛场上失利的中国运动员实施网暴。胜败乃兵家常事,奖牌来源于拼搏的自己。胜利无需鼓吹、失败不必道歉,只管做最好的自己,无愧自己的青春,方能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从比赛失利、发微博道歉被批为“网红型选手”的王璐瑶,到斩获东京奥运首金却因收藏Nike鞋被骂“跪族女孩”“叛国贼”的杨倩,再到爆冷输球被骂作“垃圾”的刘诗雯、刷新亚洲纪录却被评“第七名有什么好报到的?浪费公共资源” 的女子4×100自由泳接力团队,这些不堪入目、字字诛心的网络舆论令人痛心疾首,不禁要狠狠地敲打着自己的胸膛发问:这个世界,怎么了?

杨倩夺金后被批


……

互联网不是泄私愤的污水处理站、更不是藏污纳垢的垃圾焚烧厂,互联网上的道义要有几只坚定的锚,对失利者抱以宽容和鼓励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个世界上失利和失败无处不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的遭遇。让遭遇坎坷者感觉周围投过来的眼光没有变,围绕他们的是真诚鼓励和感同身受,这是我们社会最需要的温暖之一。很多时候社会的正义感不是通过我们对待成功者体现的,而恰恰是通过我们如何对待失利者得到识别。指天骂地的“键盘侠”无法推动社会进步,理性置评、合理提议的网民才是时代所需。这个时代不需要满腹牢骚、狗血喷人的看客,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实践家。

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胜败乃兵家常事,你我携手、用行动改变“唯金牌论”

从1984年中国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斩获奥运首金(既是中国奥运首金,也是当届洛杉矶奥运会首金)、一雪百年“东亚病夫”之耻,到2008年8月8日由“国师”张艺谋指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世界认识中国”并创下51枚金牌的傲人战过,再到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力的快速腾飞、民族自信心的显著提高,我们对待奥运会的态度也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芦玉菲掉杠时,全网心疼;肖若腾因不公平判罚痛失金牌,全国鼓励。

芦玉菲掉杠后受到网友鼓励

时代变了。如今,国富兵强的中国早已不需要单单依靠奥运金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强大的中国与英雄的中国人民也已拥有足够的底气与信心来正视失败、鼓舞弱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病临场退赛、遭全国人民谩骂;2021年东京奥运会,国乒错失混双金牌,全国同仇敌忾、齐心鼓舞。十多年过去,回首过去、展望今朝,当国力提升、民智觉醒,如今令人动容的不再仅仅是奥运健儿站上最高领奖台的笑颜、更是全国人民安慰失利者的温暖话语。

知乎中关于“唯金牌论”的探讨


奥运会上最美的风景,不止有奋力拼搏的奥运健儿,更有理性而包容的千千万万个你我。

新华网曾说:“奥运的美丽不止金牌和冠军,银牌和铜牌也很美”。“金牌论”勇争第一、奋力拼搏的精神值得推广,但“唯金牌论”刻薄、狭隘的论调实在是对英雄的不公、对理性的抹杀。在这里,我还想加一句,不管有没有奖牌,只要尽力了付出了,无愧于自己,就可以了。

正如几日前郎平所说,虽然女排输掉了两场重要比赛,但朱婷已经尽力了。

我们真正应该学会的,不光是在他们身披霞光的时候给予掌声,更重要的是,在他们低谷的时候,在他们真相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予最大的支持。

不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是民智的开启。

不再执着于苛责英雄,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进步。

 


(三)包容变化,尊重运动员的“个性回归”,珍惜运动员作为个体的“真性情”表达

从在东京奥运连夺两金的中国射击队队员杨倩,到在泳池中“飘若浮龙,矫若惊龙”的新生代游泳运动员张雨霏,越来越多的年轻运动员开始在奥运赛场上崭露头角。而在这青黄交接之际,我们更要对年轻一辈的文化给予充分的包容。观念变了,年轻人以更加宽松的姿态面对失败,而不是老一辈那样时不时就哭丧着脸,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变化,观众们需要理解、也需要习惯。

要知道,在“奥林匹克要义”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从这个层面上而言,比赛成绩根本就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要义。之所以这样强调,倒不是说奥运比赛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就成败背后的情绪延展而言,除却要看到荣誉的加持效应,更要看到荣誉背后的个体叙事。而在这个问题上,别说是本国运动员该受到无差别的尊重,就连别国运动员也该受到无差别的尊重。

因此就王璐瑶事件中的网暴者们来讲,如果真要拿奥林匹克精神说事,他(她)们都不配看比赛。因为仅凭“相互理解”的“第一门槛”,他(她)们就会被拒之门外,更不要说“友谊团结”的“第二门槛”。

 一次次的喧嚣过后,我们在两件事上进退失据:运动员如何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公众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审视运动员?舆论矛盾之所以如此尖锐地出现,不该草率归结为:一群抽象的“键盘侠”在兴风作浪,而应该对群体心态和环境加以审视。

有三个点值得关注:运动员身份的特殊性、媒介自我呈现的风险、大众认知的滞后和局限

从许海峰开始,一个个奥运典型走到公众和世人面前。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舞台,身影从无到有,实力从弱变强,构成综合国力的一个侧面。直到今天,运动员们参加奥运会,在我们眼里当然是为国争光、为荣誉而战。这是对的,也正是运动员们的初心。而大众的期待,也无形中给了运动员们一种心理压力:运动员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所以一切行动被要求上升到超越个人的更高层面。

于是,我们用更严苛的目光审视运动员作为个体的行为,过程中,哪怕是运动员不经意的率性,都有被误解的险。

再说媒介,它的作用是塑造和呈现运动员的形象,可今天的媒介环境已经变了,也酝酿了风险。很长一段时间,运动员的形象是刻苦和励志的“强人”,不仅竞技实力强,体力和意志力也胜于常人。但这样的形象也是单一和扁平的,我们很少能看到他们作为人的性情流露。比如受伤是常态、需要手术、很久才能恢复;高强度训练,他们会累会抱怨会沮丧;体育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但今天,运动员也时不时到娱乐圈去串门,上个综艺,也都有自己的微博或抖音,他们有更多渠道展现和表达自己,他们作为“有个性的人”的一面,开始被公众看见。不过对“个性”不做加工的暴露,也给他们带去了风险。因为这些印记,随时可能在被发现、追溯、揣测和放大,而与他们的角色期待发生冲突——即便他们没有错。但在群体面前,个人很少能赢。

环境变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了变化。我们看见了更多,却不见得我们对他们多了理解。当运动员因为表情包、综艺上的金句、惊人之举被推上热搜,我们对他们的认识仍是片面的,和盲人摸象没有太大区别。但我们却也只能仅仅凭借这些碎片信息去认识一个本就立体的人。比如上了一两次综艺,就指责他们“不务正业”“圈钱”,而不知道运动员也身处体制,他们的商业活动并不那么自由。但人们只看到了他们活跃在综艺里,看不到比起录节目的几个小时,他们更多时间花在训练上。身份和职责的不同,决定了我们没法消除认知狭隘,但我们至少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局限。

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各方面都有了瞩目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更加自信,参加奥运也可以更纯粹地理解体育精神——热爱运动本身,比赛输赢、夺冠与否固然重要,但不是全部。我们要享受运动,享受体育带来的一切,不必给运动员过大压力,更不能以鸡蛋里挑头的方式上纲上线——它实在沉重,是所有人的负担。

王璐瑶比赛失利,她把自己紧张发挥失常总结为“怂了”,不妨接纳这种举重若轻的自我调侃,而不是让它成为过不去的坎。至于自拍,这也不过是同龄女生并不异常的性情和喜好。

 尊重运动员的“个性回归”,珍惜运动员作为个体的“真性情”表达。

 奥运冠军成百上千,但不是每个人都像傅园慧一样赢得大众喜爱。而傅园慧打动我们的,不正是“没有保留(实力),我已经使出洪荒之力啦”的鲜活表达,和惊讶时瞪大双眼、张大嘴巴、低头耸肩的自然和可爱吗?

傅园慧采访名场面


另外,就奥运会级别的运动员来讲,虽然是带着国家期待出征的,但是作为体育竞技结果来讲,他(她)们自身的价值实现也应该被全数看见。只有如此,运动员们才会避免“失败就被骂”的舆论困境。我们的互联网不应鼓励刻薄。普通人的生活不是为了展示而精心制作出来的,原生态的生活以及表达经不起互联网带着放大镜的审视。

本届奥运中国代表团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5.4岁,293人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占运动员总人数接近7成,这是一群年轻的新秀、体育界的后浪。围观这些新星升起的我们,不妨抱着最大的善意,接纳他们的审美、兴趣、喜好、消费能力,包容他们的紧张、失意和宠辱不惊,以及平常心看待种种无关是非、无伤大雅的不成熟。

年轻的运动员需要在竞技赛场成长。

围观的我们在舆论场上也应该更成熟。


参考文献:

 奥运女孩们勇夺四金|有人发挥失常发个自拍也要被骂?_中国队 (sohu.com)

环时锐评: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对奥运赛场上失利中国运动员实施网暴|奥运|预赛|射击队|奥运会|王璐瑶_手机网易网 (163.com)

王璐瑶首先是王璐瑶 请珍惜运动员的真性情表达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sina.com.cn)

果然,那个00后中国奥运冠军被网暴了-电子课本站 https://mp.weixin.qq.com/s/1UsUBLEhfe-TWu931RS_5w


第一次发表专栏文章,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教,谢谢。


每一位奥运健儿,都值得被温柔以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