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象与选择的哲学之问

2023-02-22 00:00 作者:邓如山  | 我要投稿

除了道德哲学以外,经济哲学——特别是狭义经济学中的理财和投资哲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投资和理财有基本的逻辑,想认知范围内的财路,做认知范围内的财事,少想或不想不懂的财事,少做或不做不懂的财活。赚懂行的或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懂股市行情的人投股票,懂房地产价值的人投房子,既懂股票又懂房子的人投“两个市场”。股市和房市的周期有时重合,经常是“分道扬镳”,低买高卖赚差价,高买低卖是亏本的买卖。过去十年、二十年的经验表明,股市亏钱的人多,赚钱的人少,房市赚钱的人多,亏钱的人少,但过去的“生意经”不能说明未来,商业大咖的投资理财经验只做参考,不必较真,赚钱的那些事还得自己把握。

经济专家和财经网友热议了金融杠杆问题,30亿的小本金在金融杠杆的加持下耗动了3000亿的大本金,资本金的规模效益和金融风险都放大了数倍、数十倍。某金融公司不是国内最大的P2P,主要的原因是某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地挖掘了信用资源,在发掘数字和信用“两种资源”方面,某金融公司无疑是做得最好的一家。马老师从新商业上解释了数字是一种资源,可以从新哲学上解释数字和信用适从哲学资源论的等效原理。“两个新”指向了新商业和新哲学,马老师目前不说新商业或“五个新”了,自己却“意犹未尽”,还在说新哲学的“一个新”。

互联网金融做到了“四两拨千斤”,不是不懂和不规避风险,而是用互联网化的用户思维和信用体系化解或稀释了信用风险。不能用传统金融的思维方式看待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融资模式,但就像股票市场的市盈率不能过高一样,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率不能过于放大。P2P平台没有建立个人信用的评估制度,缺少现代公司构架和母公司的资金担保。借吧和花吧的利息高,但不是高利贷,主要的原因是经营成本高,借贷资本的证券化给金融公司带来了现金流,也带来了高额的资金成本,降低杠杆率是金融公司整改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

新哲学的相对性原理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赚钱这件“人人上心”的事对A君来说是小事,对B君来说则是大事,以哲学思维的方式参入“战疫情”,这对A君说来是大事,对B君说来则是小事,甚至可以说“这就不是事”。当A君把赚钱放在心上时,赚钱是A君心目中的大事,当a君把哲学作为人生的修炼时,学哲学和用哲学是A君的必修课。有些事情发生了,A君在意,B君不在意;有些事情出现了,B君在意,心里放不下,A君不在意,就像没有出现一样。


自己在过去的几年做了两件“心满意足”的事情,一是参加了少数人参加的“哲学抗疫”,二是在战“疫”情的科学和社会实践中检验了新哲学的基本原理。新哲学是关于事物效用的学说体系,等效原理在相同和不相同的事物之间建立了效用比较和衡量的尺度或标准。比如:自然免疫或集体免疫与人工免疫或接种免疫合乎新哲学免疫论的等效原理,目前看来,自然免疫比人工免疫或集体免疫比接种免疫的效果好,或集体免疫的效用高。事物的效用有大小或高低之分,接种疫苗抵抗或缓解了新冠病毒的侵袭,但新冠全球大流行最终使大部分人获得了自然免疫功能。

无论是集体免疫,还是接种免疫,人体的免疫机能都不是万能的,一是免疫有时效时,一次免疫不等于终身免疫,二是新冠病毒直到消亡前都有发生变异的可能,单一免疫不等于交叉免疫,对一种病毒和亚病毒的有效免疫不等于对另一种病毒和亚病毒的有效免疫。对奥密克戎甲管用的疫苗对奥密克戎乙不管用,反之亦然,这不说明等效原理失效了,只是说明等效原理从无差异原理的形式转化为差异原理的形式,这是新哲学使用等效原理的表述,不使用“规律”一词的原因。事物的属性和效用没有永恒的一致性或绝对的不变性,没有永恒不变的“规律”,事物的“规律”同样遵守新哲学的相对性原理。

网络上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语录,“贫穷限制了想像”,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反的奇葩现象,可以用语录表述为“富裕限制了想像”,前一个语录可指富人不懂穷人的精神世界,后一个语录可指富人不懂穷人的精神生活。前不久,一个沪漂女生上了热搜,她的上班通勤时间超过了6.5小时,“富态”的网友发问,为何不在公司附近租一套房子?这些网友可能不在意高端写字楼附近住房的租金水平。知乎上有一个热议的话题,火车票硬座和卧铺仅差了100元,为何有那么多人要买硬座?卧铺比硬座舒服,很多人却没有实现购买火车票的“财务自由”。2022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万元,每个月3000元,100元可抵很多人一个月的水电费。

王阳明(1472——1529)世称阳明先生,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和佛教,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艺术造诣。“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核心。为人处世,说别人易,说自己难;劝别人积德行善易,让自己行善积德难。人生修炼,或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中国圣人王阳明”做到了知行合一。“中国合伙人”俞敏洪免不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俗气,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8年夏季高峰会”上发表了振聋发聩的“语录”,“中兴号称自己是个高科技集团,真的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很多企业家其实干的是捞一把是一把的事”、“目前国内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做国内的生意,而且利用了人们的低级趣味,不管是拼多多、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利用了人们喜欢买卖东西、喜欢八卦的低级趣味”。

新东方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遭遇了空前危机,有平台大数据的优势,未必能在人工智能等科技行业做出世界级的产品。新东方有过两次重大的转型:一次是从语言和出国培训转型到基础教育k12,一次是从2021年12月开始,成立了东方甄选,转入直播带货,打造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新东方辞退了6万名员工,老俞带领剩下的5万名员工,从教育转型到电商。即使躺平也不影响老俞后半生的富裕生活,“二次创业”的老俞和众多电商大佬竞争,抢小商小贩的生意,陷入了“低级趣味”的经营行业,不选择科技产业,不进入幼儿园和大学等“高端大气”的行业,新东方赚“低级趣味”的快钱。创办优质大学,硬件投入要几十亿,高端芯片的研发费用高达几百亿,投入产出比低,雄心和耐心缺一不可,老俞只能“在商言商”了。







https://weibo.com/u/6320497409

想象与选择的哲学之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